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高原上有台不熄的放映機

發布時間:2022-01-20 11:18:00來源: 人民日報


許國強、馬玉梅夫婦在調試電影放映設備。

  有些電影我們(men) 已經看了很多遍,但觀眾(zhong) 樂(le) 的時候,還是忍不住跟著笑。隻要還有人看,隻要還跑得動,我們(men) 就會(hui) 一直放映下去!

  電影還沒開始,龍羊峽畔的查那村就熱鬧起來:鍋莊舞曲歡快流淌,廣場上撐起銀幕、擺好板凳,村民們(men) 陸續聚攏。暮色四合,喇叭裏傳(chuan) 來聲音:“大夥(huo) 別急,今天咱看個(ge) 《我和我的祖國》!”原來是有人在報幕,再細細一看,皴黑的臉蛋、質樸的笑容,還是那個(ge) 村民們(men) 熟悉的放映員——許國強。

  今年是許國強擔任電影放映員的第三十四個(ge) 年頭。1988年,21歲的他成為(wei)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鐵蓋鄉(xiang) 的一名電影放映員。一頭毛驢、一輛木車、若幹盤膠片,沿著高原坑坑窪窪的小道,這位農(nong) 家子弟幹上了自己夢想的職業(ye) 。然而,萬(wan) 事開頭難,“每次放映機出問題,隻能跑到州上去修,為(wei) 了避免磕著碰著,我把它們(men) 用被子包緊,係好繩子綁在背上,跑一趟就是幾十公裏。”

  1990年的一個(ge) 傍晚,許國強像往常一樣架好機器準備放映,突然,一把熱乎乎的炒豆從(cong) 身後塞來,扭頭一看,是位紮著長辮的姑娘——她,就是馬玉梅。一個(ge) 傾(qing) 慕已久,一個(ge) 被瞬間感動,兩(liang) 顆年輕的心就緊貼在了一起。自此,在架子車邊、在摩托車後座上、在麵包車的副駕,奔波的許國強有了溫情而長久的陪伴,共和縣也有了一對家喻戶曉的“夫妻放映員”。

  “一般都是我架設機器幕布,她負責擺好板凳、掛起橫幅,時間一長,出門時就離不開她了。不過,由於(yu) 高原冬長,為(wei) 了讓大家在好季節看到更多好電影,我們(men) 也經常分頭行動。”許國強說。馬玉梅接過話茬:“1998年,他在放映的路上,機器車子全被洪水衝(chong) 走,隻剩一個(ge) 人死裏逃生。現在出去放映,我盡量都跟著,不然放不下心。”

  憑借熱情的服務和嫻熟的技能,許國強夫婦也從(cong) 最開始隻負責一個(ge) 鄉(xiang) ,到現在負責6個(ge) 鄉(xiang) 、60多個(ge) 村,最遠的要走170多公裏路。“到村放映,我們(men) 也會(hui) 經常播放一些交通安全、生態保護、科學養(yang) 殖等方麵的宣傳(chuan) 片,向大家普及相關(guan) 知識。”在他們(men) 的電影放映“專(zhuan) 車”上,原來的七座被拆得隻剩下兩(liang) 座,其他空間被放映設備占得滿滿當當,車身上斑駁的漆皮訴說著顛簸的旅程與(yu) 往日的時光。

  34年,奔波20多萬(wan) 公裏、放映電影7800餘(yu) 場、服務觀眾(zhong) 40多萬(wan) 人次……當年的“小許夫妻”成了如今的“老許老馬”。他們(men) 見證了生活的變遷:放映地點從(cong) 當年的尕土房、晾麥場,改到了如今的村廣場、活動中心;曾經的膠片電影變為(wei) 如今的數字電影,一個(ge) 移動硬盤、一張電影解碼卡、一架投影儀(yi) ,輕輕摁下播放鍵,各種精彩的電影就呈現在農(nong) 牧民的眼前。

  “有些電影我們(men) 已經看了很多遍,但觀眾(zhong) 樂(le) 的時候,還是忍不住跟著笑;觀眾(zhong) 感動的時候,還是忍不住跟著哭。隻要還有人看,隻要還跑得動,我們(men) 就會(hui) 一直放映下去!”馬玉梅與(yu) 許國強相視一笑,這是他們(men) 共同的心聲。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