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我們的十年 黃南篇】眾手共襄 繪就山水家園

發布時間:2022-04-11 15:05:00來源: 青海新聞網

  春日陽光正暖,隆務河畔,這片深烙著綠色印跡的土地,又迎來植樹造林的好時節。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植樹造林,種下的既是綠色樹苗,也是祖國的美好未來。”

  近日,黃南藏族自治州2022年全民義(yi) 務植樹造林“第一槍”在同仁市保安鎮互助灘打響,機關(guan) 幹部職工、宗教人士、學生、退休老幹部等3200餘(yu) 人為(wei) “山水黃南”再添新綠。

  植樹現場,“播撒一顆種子 收獲一片綠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橫幅隨處可見。黃南州四大班子成員與(yu) 機關(guan) 幹部一起揮動鐵鍬,挖坑、抬樹、扶苗、培土、踩實、澆水……每一道工序都做得十分認真細致,掀起了春季綠化造林的高潮。

  黃南州林業(ye) 和草原局局長拉卻加一邊調度樹苗,一邊叮囑參與(yu) 植樹的幹部群眾(zhong) ,挖坑培土是保障措施,苗木成活是根本目的,隻要我們(men) 一年接著一年幹、一代接著一代幹,生態環境一定會(hui) 越來越好。他說:“此次全民義(yi) 務植樹活動,共栽植油鬆5.5萬(wan) 餘(yu) 株,綠化麵積500畝(mu) 。活動的開展,不僅(jin) 增強了廣大幹部職工和群眾(zhong) ‘植綠、愛綠、護綠’的生態意識,也營造出了全民植樹的良好氛圍。”

  已經是第三次參加義(yi) 務植樹造林的同仁市民族中學學生端智吉說:“通過此次義(yi) 務植樹勞動,不僅(jin) 能淨化我們(men) 的空氣,還能提升德智體(ti) 美勞,我們(men) 以後要多參加這種有利於(yu) 身心健康的活動。”

  “廣大黨(dang) 員幹部群眾(zhong) 不僅(jin) 要愛樹植樹護樹,更要以身作則,從(cong) 撿拾垃圾等一件件小事做起,教育引導更多的人去保護環境、愛護環境,將生態環保的理念根植於(yu) 內(nei) 心深處,在全社會(hui) 營造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濃厚氛圍。”同仁市委常委、宣傳(chuan) 部部長劉莉麗(li) 說。

  守護綠水青山,不僅(jin) 成為(wei) 黃南州自上而下的實際行動,更是廣大幹部群眾(zhong) 內(nei) 心深處的行動自覺。記者在現場看到,一株株樟子鬆隨風挺立,更是有許多幹部群眾(zhong) 自發到植樹現場撿拾垃圾,用自己的行動踐行生態環保理念。

  “兩(liang) 邊的山上不長草,風吹石頭跑。”形象的民謠,是黃南曾經的真實寫(xie) 照。

  “青青的山,藍藍的海,高天上流雲(yun) 映花開。”今天,呈現在世人麵前的,是一個(ge) 綠意盎然的山水黃南。

  近年來,黃南州委州政府深入貫徹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積極融入國家公園示範省建設,大力實施林業(ye) 重點生態工程,深入開展全民義(yi) 務植樹,推進國土綠化擴麵提質,走出了一條黃南特色的綠色發展之路。“十三五”以來,黃南州森林覆蓋率增加到29.43%,人工種草17.5萬(wan) 畝(mu) ,黑土灘治理87.75萬(wan) 畝(mu) ,草原有害生物防治4170.7萬(wan) 畝(mu) ,草原退化麵積減少159.5萬(wan) 畝(mu) ,草原植被覆蓋度達68.65%。

  “今年,我們(men) 圍繞隆務河、黃河尖紮段兩(liang) 條綠色長廊建設,開展義(yi) 務植樹萬(wan) 人大會(hui) 戰,計劃完成義(yi) 務植樹50.6萬(wan) 畝(mu) 。我們(men) 將繼續堅持科學綠化,聚焦突出問題,采取有效舉(ju) 措,補齊短板弱項,提升林草資源總量和質量,擴大‘碳庫’規模,鞏固和增強生態係統碳匯能力,為(wei) 推動全州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築牢綠色根基。”黃南州副州長王岐嶽告訴記者。

  種下一棵樹,留下一片綠,收獲一個(ge) 希望。黃南兒(er) 女正以更加深刻的曆史主動和接續拚搏的奮鬥姿態,嗬護培育綠水青山,建設更加美麗(li) 的綠色家園。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省河南縣草原生態持續向好

    平均海拔3600米的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縣地處黃河上遊,這裏草原廣袤,河曲馬、雪多犛牛、歐拉羊三大優良畜種在此培育。[詳細]
  • “阿爸多傑”和他的“金灘鳥島”

    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澤曲河畔,流傳著一個老人與濕地的感人故事:22年前,多傑老人舉家搬來,守護著這片關秀濕地,老人每天都會沿著這片他稱之為“金灘鳥島”的濕地巡護查看。[詳細]
  • 生態畜牧業唱響草原新牧歌

    生態畜牧業的發展不隻帶來了顯著的增收和帶貧效果。通過合作社推行劃區輪牧、優化草場利用,引入先進的畜牧技術改良畜種、提高養殖效率,草原生態環境也得到了顯著改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