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見證果洛70年】夏吾傑:永葆班瑪紅 繪就新畫卷

發布時間:2022-07-19 18:26:00來源: 新利平台

  走進三色班瑪,傾(qing) 聽紅色故事。這座以“蓮花”為(wei) 名的小城,坐落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素有“果洛小江南”美譽,也是青海省的南大門。這裏革命曆史悠久、紅色底蘊濃厚、獨具人文魅力。


圖為(wei) 班瑪縣紅軍(jun) 溝革命遺址 圖片來源:青海黨(dang) 建

  紅色班瑪 曆史悠久

  在藏族老人求保家中,有一口珍藏了80多年的漢式銅鍋,全家人都將它視為(wei) 珍寶。“它是1936年紅軍(jun) 長征途經班瑪時,留給我父親(qin) 的紀念。”求保驕傲地說。

  1936年7月,根據黨(dang) 中央指示,朱德、賀龍、劉伯承、李先念、任弼時等無產(chan) 階級革命家和3萬(wan) 餘(yu) 中國工農(nong) 紅軍(jun) 北上,響應全國抗日反蔣鬥爭(zheng) 進入班瑪,這是中國工農(nong) 紅軍(jun) 第一次踏上青海的土地,同時班瑪也是紅軍(jun) 長征唯一途經青海的地方。

  紅軍(jun) 的到來不僅(jin) 給當地百姓帶來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民族平等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帶來了抗日救國的政治主張,帶來了抗擊馬步芳軍(jun) 閥血腥統治的鬥誌,還廣泛傳(chuan) 播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倡導的先進文化和先進思想。

  談及這段曆史,現果洛藏族自治州政協主席、原班瑪縣委書(shu) 記夏吾傑結合自己10年在班瑪縣工作經驗,感觸頗深,“雖然紅軍(jun) 途經班瑪駐留隻有短短20餘(yu) 天,卻留下了寶貴的長征精神,留下了軍(jun) 民魚水情,留下了紅色印跡,也在青海曆史長卷中留下了感人肺腑、彌足珍貴的一頁。”可以說,紅軍(jun) 長征在班瑪,傳(chuan) 播了革命的種子,綻放了解放班瑪之花,結出了建設班瑪之果。


圖為(wei) 紅軍(jun) 曾經跨河北上的地方 圖片來源:青海日報

  紅色班瑪 永續傳(chuan) 承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始終高度重視革命文物的保護利用工作,發表了一係列重要講話,反複強調“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chuan) 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chuan) 承好”。曆屆班瑪縣委、縣政府響應黨(dang) 中央、州委州政府號召,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深入挖掘紅色資源,精心打造“紅色班瑪”品牌。

  “我們(men) 修繕完成紅軍(jun) 亭、紅軍(jun) 墓、紅軍(jun) 橋、紅軍(jun) 哨所等紅色遺址,打造出班瑪紅軍(jun) 溝長征紀念館、紅軍(jun) 騎兵戰鬥遺址、紅軍(jun) 長征紀念碑等紅色教育基地,開展過一係列紅色主題活動。”夏吾傑說,“紅色精神”在班瑪縣幹部群眾(zhong) 中代代傳(chuan) 承弘揚。

  上到60歲的老人下至6歲的娃娃,從(cong) 學生、老師到農(nong) 牧民、幹部,從(cong) 專(zhuan) 業(ye) 組到誌願者……說起班瑪縣、提到紅軍(jun) 溝,都能侃侃而談。

  2012年至今,紅軍(jun) 溝先後被命名為(wei) 全國愛國主義(yi) 教育示範基地、第六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海省長征精神傳(chuan) 承教育基地、青海省長征精神傳(chuan) 承教育學院等,截至目前,在紅軍(jun) 溝掛牌設立教育基地的中央及省州各級單位已有77家。

  一件件紅色文物、一處處革命舊址、一個(ge) 個(ge) 革命景區,承載著革命先烈的信念,凝聚著跨越時空的精神力量。在班瑪縣,曆史的見證被精心收藏,紅色的精神永續傳(chuan) 承。


圖為(wei) 班瑪縣紅軍(jun) 溝紀念館 圖片來源:青海日報

  紅色班瑪 發展強勁

  修複一處故居,打造一個(ge) 景點,致富一方百姓,帶活一方經濟。夏吾傑說,班瑪縣依托紅色資源,實力“圈粉”。越來越多的人前來參觀學習(xi) 、開展主題黨(dang) 日活動,社會(hui) 效應不斷擴大,經濟社會(hui) 快速發展。

  從(cong) 缺吃少穿的零工業(ye) 地區,到以經濟建設為(wei) 中心,班瑪縣不斷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結構,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通過強化文化引領、文旅融合,突出特色、培育品牌,全力打造紅色文化旅遊,將扶貧產(chan) 業(ye) 資金投資開發紅色產(chan) 業(ye) ,直接帶動當地1259戶建檔立卡戶穩定脫貧,使百姓收入節節攀升。

  青藏高原的湖水靜靜流淌,滋養(yang) 了青山,孕育了一方百姓,也給班瑪縣帶來了巨大經濟效益。據夏吾傑介紹,現在由民宿、農(nong) 家樂(le) 、紅色旅遊等構成的“旅遊+ ”發展格局已經形成,縣城酒店住宿從(cong) 2011年不到100張床位,發展到如今的1000張床位。隨著紅色旅遊基礎設施的完善和公共服務能力的提升,成功帶動貧困家庭就業(ye) 約100餘(yu) 人,真正實現了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變的目標。

  2022年,時值果洛和平解放70周年,夏吾傑表示,在各族群眾(zhong) 歡慶一堂時,我們(men) 也將牢記囑托,繼續沿著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引的方向,以青山為(wei) 紙,綠水著墨,永葆班瑪紅,繪就一幅生態美、文化興(xing) 、旅遊旺、百姓富的鄉(xiang) 村生活新畫卷。(新利平台 記者/周晶 歐帆 孫健)

(責編: 周晴晴)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