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天津援青醫生給這裏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發布時間:2022-08-19 10:02:00來源: 新華網

  “不用緊張!我們(men) 會(hui) 全力以赴幫助大家早日康複。”18日一早,第五批援青幹部、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人民醫院院長孟緯身著全套防護設備,開始了查房工作。

  每天淩晨4時睡下,眯2個(ge) 小時,不到8時便開始新一天的疫情防控工作……這是黃南州新一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孟緯和同事們(men) 工作的常態。孟緯說:“來黃南不到一個(ge) 月,這次疫情也是對我們(men) 援青醫生的考驗。”

  地處青海省東(dong) 南部的黃南州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氣候惡劣,地廣人稀,當地優(you) 質醫療資源稀缺、醫療服務能力弱。“缺乏必要的手術治療設備,沒有開展過脊柱外科相關(guan) 手術,醫院僅(jin) 有的1台C形臂X光機也年久失修……”這是第四批天津援青醫生李響初到黃南州人民醫院時的情形。

  天津市自2010年起對口支援黃南州。在一批批援青醫生幫扶下,黃南州醫療水平得到顯著提高。

  2021年,天津援青醫生李永元(左一)在黃南州人民醫院指導當地醫生開展腹腔鏡手術。(圖片由天津援青指揮部提供)

  去年5月,黃南州河南縣托葉瑪鄉(xiang) 曲龍村牧民卻熱知從(cong) 山崖跌落,頸椎多發粉碎性骨折,脊椎損傷(shang) 。“過去這種情況隻能到西寧治療,但是路途遙遠,加之患者頸椎多發粉碎性骨折,病情不穩定,一路顛簸可能延誤病情。”李響說。

  在援青醫生的帶領下,卻熱知成為(wei) 黃南州人民醫院第一例頸椎骨折手術的受益者,術後48小時即恢複四肢活動,3周後出院。“沒想到這麽(me) 重的病在州醫院就治好了!”卻熱知的家人心懷感激。

  卻熱知的家在牧區,四麵環山。出院後的他,每隔兩(liang) 三個(ge) 星期都會(hui) 花3個(ge) 小時爬到有信號的山頂,給醫生打電話匯報康複情況。

  “州醫院第一例心髒搭橋手術、婦科腫瘤手術,都是援青專(zhuan) 家來醫院後開展的。僅(jin) 第四批援青醫生就為(wei) 我們(men) 帶來了20多項新技術。”黃南州人民醫院副院長仁青措說。

  剛剛結束援派工作的第四批援青醫生孫銘介紹,天津援青醫生都是所在醫院的業(ye) 務骨幹,從(cong) 補基礎知識、準備病例分析到逐字逐句幫助簽改報告,援青醫生通過“師帶徒”形式“手把手”教學,把自身掌握的知識毫無保留地傳(chuan) 授給受援地醫生。

  對於(yu) 黃南州人民醫院普外科主任鄧永清來說,援青醫生更多地給了他理念上的觸動。“以前做手術都是切開大做,孫銘老師來後指導我們(men) 把微創理念加入其中。”現在黃南州人民醫院80%以上的手術都采用微創技術,給患者減輕了痛苦。

  “努力成為(wei) 一顆顆優(you) 質的‘種子’,發揮‘一個(ge) 帶一群、一個(ge) 幫一片’作用。”天津援青指揮部總指揮宋建說,天津援青著力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人才問題,為(wei) 黃南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經過多年努力,我們(men) 院醫生已掌握了椎體(ti) 成形術等技術,即使援青醫生不在,也能獨立開展這類手術,他們(men) 真正把技術留在了黃南。”黃南州人民醫院骨科副主任辛海宏說。

  10多年來,共有5批次52人次天津援青醫生支援黃南州人民醫院。孫銘介紹,通過援青工作,急診創傷(shang) 診療機製越來越完善,本院年輕醫生已能獨立完成部分脊椎、骨科和腹腔鏡手術。

  把技術留在當地,把理念傳(chuan) 遞給當地醫生,“最重要的是讓‘他們(men) ’成為(wei) ‘我們(men) ’。”李響說。

(責編: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