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奮鬥者·正青春丨金紅祥:浙商紮根柴達木 民企長出“創新果”

發布時間:2022-11-21 14:41:00來源: 新華網

  “隆隆”的機器聲響徹廠房,一個(ge) 剛剛加工好的風電塔筒被吊裝下線。青海華匯新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金紅祥看著眼前的產(chan) 品,心裏盤算著這筆風電塔筒訂單的生產(chan) 進度。

  43歲的金紅祥是一個(ge) 地道的浙江人,曾在浙江打拚多年。作為(wei) 一名製造業(ye) 的工程師,他一直懷有一顆實業(ye) 報國心。2010年,在浙江舉(ju) 辦的一次青海特色商品推介會(hui) 上,他偶然“結識”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被那裏豐(feng) 富的風能和光能資源吸引。

  正好他所在的公司在海西也有項目,他就毫不猶豫申請來海西州。“當地新能源產(chan) 業(ye) 發展空間巨大,我就想來這裏施展拳腳,看看能不能幹出一番事業(ye) 。”懷揣滿滿的信心,2011年3月,金紅祥來到柴達木盆地。


圖為(wei) 金紅祥(左二)在車間與(yu) 工人交流。(受訪者供圖)

  然而現實卻給他澆了一盆冷水:工作上,沒有產(chan) 業(ye) 基礎,沒有人才支撐;生活上,睡不著、流鼻血、高反導致頭昏腦漲。金紅祥沒有氣餒,沒有產(chan) 業(ye) 基礎,就各處找資源,拉合作;沒有人才支撐,就提高待遇,自己培養(yang) ;“至於(yu) 睡不著嘛,那就多加加班吧!”金紅祥笑著說。他帶領團隊走市場,搞研究,計劃依托海西豐(feng) 富的風光資源,發展新能源裝備製造產(chan) 業(ye) 。

  公司副總經理嶽寶雲(yun) 是金紅祥的老搭檔,談起那段事業(ye) 起步時的狀況,他感慨地說:“剛開始的路走得真艱難,但金總一直很堅定,他說在這片土地上肯定能幹出一番事業(ye) 。”從(cong) 人才到產(chan) 品,從(cong) 研發到銷售,在公司起步的兩(liang) 三年裏,金紅祥像是上了發條,公司的每一項事務他都親(qin) 力親(qin) 為(wei) 。

  公司原有的技術人員都是從(cong) 外地請來的,水平雖高但生活方麵確實不便。為(wei) 建設好人才隊伍,金紅祥一方麵想盡辦法留住原有技術班底,在提高人才待遇的同時,還在職工生活的方方麵麵給予支持和幫助。另一方麵大力吸引和培養(yang) 本地人才,用較為(wei) 優(you) 厚的待遇和團結向上的公司氛圍吸引了一批當地年輕人才加入公司。

  “金總對員工就像家人一樣,平時工作時是紀律嚴(yan) 明的上級,生活中就是無話不談的好兄弟。”公司總經理助理王世強說,現在公司職工平均年齡不到40歲,本地員工占到員工數的80%以上。

  “金總的人才策略有了效果,公司年輕人多,戰鬥力強,也為(wei) 我們(men) 這幾年跨越式發展打牢了基礎。”嶽寶雲(yun) 說。

  新能源裝備更新迭代速度快,公司的生產(chan) 線也要跟得上。從(cong) 2015年開始規模化生產(chan) 新能源裝備算起,短短六七年,在金紅祥的主導下,公司生產(chan) 線已經更換了快兩(liang) 遍,產(chan) 品質量越來越好,市場銷量也越來越高。


圖為(wei) 青海華匯新能源有限公司生產(chan) 車間。(受訪者供圖)

  隨著企業(ye) 規模和產(chan) 值的不斷擴大,公司對創新的投入也越來越大,企業(ye) 的研發資金從(cong) 2015年的幾十萬(wan) 元,增長到去年底的一千多萬(wan) 元,“發展產(chan) 業(ye) 就是要不斷創新。”金紅祥說。

  為(wei) 了突破科研難點,青海華匯新能源有限公司不僅(jin) 與(yu) 省內(nei) 外多個(ge) 高校進行科研合作,還與(yu) 業(ye) 內(nei) 多個(ge) 專(zhuan) 家團隊緊密聯係,形成“企業(ye) 在生產(chan) 運行中發現問題,高校及科研團隊解決(jue) 問題,科研成果再運用到生產(chan) 運行中”的良性互動。

  類似的創新過程在青海華匯新能源有限公司不勝枚舉(ju) 。幾年間,公司在鋼結構、新能源裝備製造等方麵取得了20多項發明專(zhuan) 利和實用新型專(zhuan) 利,並參與(yu) 製定多項國家及行業(ye) 標準。青海華匯新能源有限公司也被工業(ye) 和信息化部認定為(wei) 第四批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之一。


圖為(wei) 工人在加工新生產(chan) 的風電塔筒。(受訪者供圖)

  紮根青海十多年,金紅祥稱最虧(kui) 欠的還是自己的家人,“不顧他們(men) 的反對,我來到柴達木,在他們(men) 最需要我的時候,我沒在身邊,但他們(men) 卻還是給了我最大的支持。”

  紮根青海十多年,金紅祥將原來的小企業(ye) 發展成“小巨人”,如今他還有新的計劃:“我們(men) 現在的目標就是讓公司盡快上市,然後爭(zheng) 取打通產(chan) 業(ye) 鏈,為(wei) 青海省‘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高地’盡一份力。”

  入冬後,柴達木盆地的溫度嗬氣成霜,可金紅祥的眼裏卻像有一團火在燃燒,“沒有海西州豐(feng) 富的資源和廣闊的發展前景,沒有當地政府的鼎力支持,我們(men) 企業(ye) 肯定不會(hui) 發展得這麽(me) 好。我們(men) 要產(chan) 業(ye) 報國,不斷提升創新能力,為(wei) 新能源行業(ye) 發展多作貢獻。”金紅祥說。

(責編: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