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鄉城縣那拉崗村念好致富經奏響振興曲

發布時間:2023-03-16 14:58:00來源: 甘孜日報

  一大早,乘車從(cong) 鄉(xiang) 城縣城出發,沿碩曲河向東(dong) 而行,順著蜿蜒的山路上行,大約40分鍾的時間,便來到水窪鄉(xiang) 那拉崗村。遠遠望去,整個(ge) 村莊被淡淡的雲(yun) 霧包裹著,宛若人間仙境,讓人心曠神怡。由於(yu) 生態良好、風景如畫,這裏也被當地人稱為(wei) “天村”。

  那拉崗村,全村23戶、160人,農(nong) 區海拔3800米、牧區海拔4200米,是半農(nong) 半牧地區,出產(chan) 土豆、元根等傳(chuan) 統農(nong) 作物和蟲草、鬆茸等,也有養(yang) 雞、喂豬、牧牛、放馬的傳(chuan) 統。

  村裏有一處“天村森穀”野奢體(ti) 驗營地,裏麵搭著幾頂帳篷。走進帳篷,環視四周,茶具、沙發、書(shu) 籍等生活用具一應俱全,縣科協下派的第一書(shu) 記朱濤正和村裏幹部們(men) 一起商討著未來的打算。

  2021年6月,朱濤受組織委派,來到“天村”擔任第一書(shu) 記,在深入走訪後,如何讓村民的致富道路越走越寬成了他的當務之急。“在摸排中,了解到村民雖然有養(yang) 家畜、放牧、種植土豆的傳(chuan) 統,但農(nong) 作物產(chan) 量少、村莊離縣城較遠,大家的收入並不高。”懷揣讓村民增收的思路,朱濤通過網絡和書(shu) 籍查找致富路徑,並到鄰近村尋求經驗。

  2021年7月,朱濤發現周邊遊和體(ti) 驗遊的方式越來越火,便想著是否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讓村民增加收入。有了想法後,朱濤迅速與(yu) 其他駐村隊員及村“兩(liang) 委”幹部商議。在經過大夥(huo) 的認真謀劃和鄉(xiang) 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個(ge) 以帳篷為(wei) 主的觀光體(ti) 驗遊計劃在那拉崗村有序鋪開。

  剛開始,部分村民認為(wei) 帳篷村雖然有收入,但因受季節性因素影響收入不穩定,不少人打起了退堂鼓。為(wei) 消除村民的顧慮,朱濤和村幹部逐家逐戶做工作。在大家的努力下,村民轉變了思想。同時,在自籌資金每戶1萬(wan) 元的標準上,村幹部率先進行自籌,提高了大夥(huo) 參與(yu) 建設的積極性。

  2022年5月份,村民開始投工投勞對“天村森穀”野奢體(ti) 驗營地進行建設,並在8月初開始營業(ye) ,從(cong) 8月到9月的短短時間內(nei) ,“天村森穀”野奢體(ti) 驗營地便獲得純利潤3萬(wan) 餘(yu) 元。

  “我們(men) ‘天村森穀’野奢體(ti) 驗營地主要以周邊遊和回頭客為(wei) 主。”朱濤介紹說:“村裏通過抖音、微信朋友圈等平台進行旅遊宣傳(chuan) 推介的同時,也大力發展回頭客。開張不久縣城有位李先生來耍了後,覺得這裏環境和餐飲非常不錯,於(yu) 是他和朋友就經常來玩。”

  據了解,以“天村森穀”野奢體(ti) 驗營地為(wei) 基礎,“天村”大力開發帳篷出租、網紅打卡點、鍋莊表演、免費采挖鬆茸、土特產(chan) 售賣、嚐嚐藏家菜等係列一條龍服務,讓遊客不僅(jin) 能欣賞美景、體(ti) 驗生活,還能吃到純天然的綠色食品。

  “我們(men) 這裏春可賞花、夏可避暑、秋可采茸、冬可觀雪,一年四季,各有各的特色,下一步,我們(men) 將借助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春風,踐行‘兩(liang) 山’理念,建立微牧場、開辦生態微講座、建立鄉(xiang) 村微演唱,讓鄉(xiang) 村旅遊走進鄉(xiang) 野,擁抱自然,迸發新活力。”對於(yu) “天村”的未來,朱濤躊躇滿誌。

(責編: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