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走進三江源國家公園|“天”為鶴家鄉

發布時間:2023-07-27 16:22:00來源: 青海日報


降落。張多鈞 攝


起飛。張多鈞 攝


優(you) 雅。張多鈞 攝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那麽(me) ,李白詩句中的“天”究竟在何方?追根溯源,一座山脈,一片草原,一座大湖……青海的三江源頭,處處有關(guan) 於(yu) 這個(ge) “天”的考證。

  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是黑頸鶴的重要棲息地。

  7月11日,我們(men) 從(cong) 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城出發,前往黃河鄉(xiang) 采訪生態管護員。車子駛離國道進入黃河鄉(xiang) 的岔路口後,我們(men) 就調試好了相機,隨時關(guan) 注著窗外,期許與(yu) 藏野驢、藏原羚來一場不期而遇的“邂逅”。我之所以篤定能看到藏野驢和藏原羚,是因為(wei) 按照我之前多次去黃河鄉(xiang) 的經驗,在這條路兩(liang) 邊廣袤的草原上看到成百上千的藏野驢群,是再平常不過的事。

  但此次,事與(yu) 願違。我們(men) 行駛了很久,快到黃河鄉(xiang) 鄉(xiang) 政府所在地了,也沒看到幾隻野生動物。同行的黃河鄉(xiang) 生態管護站負責人加羊多傑解釋:“眼下是藏野驢集中產(chan) 駒的時節,藏野驢和藏原羚都遷徙了。隨著食草野生動物的遷徙,食肉動物跟著走了。”

  此時我才發覺,多年行走在三江源這片廣袤的大地上,對野生動物的觀察中還欠缺了對重要時節的關(guan) 注。正當我失落之時,加羊多傑緊接著說:“雖然看不到藏原羚,但我們(men) 絕對能看到鳥類,尤其是黑頸鶴,每對黑頸鶴詳細的位置我一清二楚。”

  抱著將信將疑的心態,我們(men) 繼續向黃河鄉(xiang) 腹地深入。沒一會(hui) ,遠處一座湛藍的大湖映入眼簾,加羊多傑一停車,我就知道他肯定看見了黑頸鶴。果不其然,加羊多傑指著湖對岸,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過去,隻見一對黑頸鶴昂著高高的頭顱,漫步在水草之間。

  我弓著身子,緩慢爬到湖邊,趴在草地上,仔細觀察著黑頸鶴。它們(men) 在湖岸上走走停停,偶爾一隻鶴會(hui) 仰著脖子發出一聲長戾,像是在呼喚,另一隻聽見了也會(hui) 伸長脖子鳴叫一聲,像是在回應。我想,這一對黑頸鶴應該是長相廝守的情侶(lv) ,或者是夫妻。

  我靜靜地趴在草地上一動不動,期盼著黑頸鶴能靠近一些。等了很久,黑頸鶴依然在湖對岸,無奈我們(men) 隻能離開,我怕待的時間久,耽誤黑頸鶴夫妻到湖中孵蛋。

  我們(men) 能看到湖中有一些用草垛搭建的鳥窩,加羊多傑說那些鳥窩是黑頸鶴的家。

  加羊多傑之所以如此清楚,是因為(wei) 湖中的鳥窩正是他帶著生態管護員搭建而成的。“這些年,隨著降雨增加,黃河水位上漲,黑頸鶴搭建的鳥窩時常會(hui) 被湖水衝(chong) 散,鳥蛋也被衝(chong) 走。於(yu) 是我們(men) 利用冬春季節,黑頸鶴遷徙之後,用提前準備好的草、木杆、鐵絲(si) 等材料給黑頸鶴搭建新房子。”

  相比過去容易被淹沒的鳥窩,新房子顯然更高也更堅固。為(wei) 了不讓遷移回來的黑頸鶴有所察覺,加羊多傑和生態管護員特意把舊鳥窩的草拿出來鋪在新窩裏。近三年裏,加羊多傑帶著生態管護員在全鄉(xiang) 範圍內(nei) 搭建了86個(ge) 黑頸鶴鳥窩。通過觀察,86個(ge) 鳥窩中都有黑頸鶴夫妻入住,並在孕育新的生命。

  其實,對於(yu) 生態管護員來說,日常除了做好搭建鳥窩等守護工作,更多時候還會(hui) 把精力放在觀察記錄黑頸鶴生活習(xi) 性和繁殖數量上。

  “目前,全鄉(xiang) 統計的黑頸鶴數量286隻,比2019年增加了163隻。”

  “今年的第一隻黑頸鶴遷徙到黃河鄉(xiang) 是3月14日,比去年提前了13天。”

  “每一對黑頸鶴領地是1平方公裏左右,每年7月15日至8月10日之間,所有黑頸鶴寶寶都會(hui) 孵化出來。”

  ……

  據記載,科學界認定的第一隻黑頸鶴是在青海發現的:1876年,俄國探險家普爾熱瓦爾斯基在青海湖畔發現黑頸鶴,並取得標本。根據科研人員的測算,全世界的黑頸鶴種群中,大約每兩(liang) 隻中就有一隻出生在青海,全球黑頸鶴數量在9000隻左右,其中擁有繁殖對3000至4000對,這些繁殖對中,至少有1500對至2000對在青海繁殖,在青海1000多年前的曆史文獻和民間傳(chuan) 說中,就出現過關(guan) 於(yu) 黑頸鶴的記錄和傳(chuan) 說。

  藏族傳(chuan) 說中,格薩爾有一位忠誠的牧馬人,一生都在為(wei) 格薩爾放牧。他去世後,曾經放馬的地方出現了一隻黑頸鶴,那裏的人便說它是“格薩爾可達日孜”——意思就是格薩爾的牧馬人。

  黑頸鶴是唯一生長繁殖於(yu) 高原的鶴類,棲息在海拔2500米至5000米的高原。北起阿爾金山—祁連山,南至喜馬拉雅山麓—橫斷山,西起喀喇昆侖(lun) ,東(dong) 至青藏高原東(dong) 北邊緣,區域內(nei) 的河流湖泊沼澤等濕地環境都是它的棲息領地。

  “天上瑪多”符合黑頸鶴對於(yu) 棲息環境的要求。一方麵,黃河源區最重要的生態資源就是水資源和濕地資源,由於(yu) 地處黃河源頭,境內(nei) 湖泊星羅棋布,大大小小湖泊數量已經達到5000多個(ge) ,河流湖泊還孕育了豐(feng) 富的濕地資源,濕地總麵積達到了3031.44平方公裏。

  另一方麵,黑頸鶴通常是以小家庭為(wei) 單位分散居住,這也是我們(men) 經常看到黑頸鶴基本上都是一對的原因所在,而且每個(ge) 小家庭之間會(hui) 保持一定距離,以免相互侵擾,黃河源園區地廣人稀,為(wei) 黑頸鶴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

  目前,青海省內(nei) 黑頸鶴分布最密集的區域是廣袤的三江源濕地,其中黃河源地區和瀾滄江源頭地區數量最多,玉樹隆寶湖是目前已知繁殖黑頸鶴種群密度最高的地區。

  每年的三月份,黑頸鶴從(cong) 雲(yun) 貴高原和雅魯藏布江向黃河源園區遷徙,並在這裏繁衍新生命,一直到嚴(yan) 寒來臨(lin) ,黑頸鶴寶寶羽翼已經豐(feng) 滿,可以展翅飛翔,它們(men) 會(hui) 暫時離開家鄉(xiang) ,飛到氣候溫暖的地方過冬,這種遷徙更像是去度假。

  我們(men) 繼續深入黃河鄉(xiang) ,沿線看到了很多湖泊沼澤,每片湖泊沼澤地帶中都能看到黑頸鶴在翩翩起舞,細長的爪子踩在草地上,就像纖細的手指彈奏鋼琴,邁動的身姿猶如少女在演奏芭蕾,優(you) 雅高貴。

  遺憾的是如此優(you) 雅的一幕場景,隻能遠觀,稍微靠近一些,黑頸鶴就會(hui) 離你而去。我第一次近距離看到黑頸鶴是三天之後的冬格措納湖之行。

  7月14日,我們(men) 前往花石峽鎮冬格措納湖,冬格措納湖是藏語,翻譯過來就是一千座山峰圍成的湖泊。正如其名,冬格措納湖兩(liang) 側(ce) 是怪石嶙峋的灰褐色山峰,千奇百怪,形態各異。

  沿著冬格措納湖畔的公路緩慢行駛,湖邊能看到很多的鳥類,斑頭雁、赤麻鴨,不計其數。車輛駛過一處彎路,我們(men) 在道路左側(ce) 的山坡上看到了5隻黑頸鶴。此時,我們(men) 與(yu) 黑頸鶴的距離不足10米,這也是我在三江源地區第一次如此近距離看到這麽(me) 多的黑頸鶴同行。

  因為(wei) 突然停車,受到驚嚇的黑頸鶴紛紛展翅向著公路右側(ce) 的湖畔飛去,沒飛多遠便緩緩著地。此時我們(men) 與(yu) 它們(men) 的距離並不是很遠,我下車後它們(men) 並沒有著急飛走,而是慢慢邁動著腳步,向湖岸走去。

  內(nei) 心欣喜之餘(yu) ,縈繞在我腦海間的是由眼前這一幕引發的疑問:這個(ge) 季節,黑頸鶴的出現基本上是一個(ge) 繁殖對,為(wei) 什麽(me) 會(hui) 同時出現5隻大小一致的黑頸鶴,而且5隻黑頸鶴一直形影不離。

(責編: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