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西藏新聞

二十大代表風采丨旦增頓珠:雪域高原上的“工匠”

發布時間:2022-10-09 08:44:00來源: 新華社

  “那兩(liang) 台設備在滿負荷運行,這樣容易出現安全隱患,抓緊讓安全員係統檢查一次。”在水泥製成車間裏,旦增頓珠逐一檢查機器設備,發現問題後立馬組織人手解決(jue) ,確保安全生產(chan) 。

  40歲的旦增頓珠是西藏高爭(zheng) 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製成車間主任,2014年以來,他帶領團隊刻苦鑽研,改進工藝,完成一項又一項技術攻關(guan) ,大幅降低運營成本,讓企業(ye) 產(chan) 能邁上新台階。


旦增頓珠(右二)和工友在檢查設備(2022年7月13日攝)。新華社發

  2000年畢業(ye) 後,旦增頓珠進入西藏高爭(zheng) 建材的前身——拉薩水泥廠,從(cong) 事生產(chan) 統計員的工作,成為(wei) 家族裏第三代水泥工人。在工作崗位上,不管事情大小,他都能認真出色完成,是大家眼中的“工作狂人”。

  2004年,旦增頓珠和20多位同事被送到石家莊相關(guan) 企業(ye) 培訓,實地學習(xi) 水泥生產(chan) 操作等內(nei) 容。此後,作為(wei) 單位重點培養(yang) 對象,他每年被送到內(nei) 地省市學習(xi) ,逐漸掌握了綠色生產(chan) 、係統管理等先進理念。

  “在各地學習(xi) 收獲很大,讓我了解了現代工廠的生產(chan) 模式,知道了怎麽(me) 提高能源利用率,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旦增頓珠說。為(wei) 了學懂車間設備運行原理和故障維修,他還專(zhuan) 門到西藏大學電氣自動化專(zhuan) 業(ye) 學習(xi) 。


旦增頓珠(右)和工友在巡查設備(2022年7月13日攝)。新華社發

  2009年,旦增頓珠被多家同行企業(ye) 看中,但經過慎重思考,他還是選擇留在原單位。“雖然當時每月工資隻有三千元,但我的爺爺和父親(qin) 都是這裏的老員工,全家三代人對單位充滿了感情。”他說,留下是為(wei) 了感恩,更是一種傳(chuan) 承。

  伴隨著西藏基礎設施建設的快速發展,水泥市場需求量與(yu) 日俱增,公司產(chan) 品常常供不應求。為(wei) 保證生產(chan) 效率,已是製成車間主任的旦增頓珠帶領團隊著手對容易出現故障的設備進行全方位研究。

  他們(men) 起早貪黑,從(cong) 源頭找問題,以提高設備運轉率、易損件使用壽命為(wei) 著力點,摸索生產(chan) 工藝及設備技術改造。經過反複試驗,設備運轉率逐年提高,2015年一年就為(wei) 公司節約設備維修費100多萬(wan) 元。


旦增頓珠(左)和工友在討論業(ye) 務(2022年7月13日攝)。新華社發

  “長年在一線工作,提升了我的成本意識,學會(hui) 了如何在設備滿負荷狀態下進一步提高產(chan) 量,在規模化的基礎上降低成本。”旦增頓珠說。

  解決(jue) 設備高故障率問題後,他又帶領團隊開始挖掘設備產(chan) 能。經過艱苦摸索,團隊在2020年完成了對設備工藝係統的技改,在保證運轉率達到98%的前提下,實現了月生產(chan) 水泥40萬(wan) 噸,刷新了公司成立以來的紀錄。4台老舊設備在穩步增產(chan) 的同時降低了成本,每噸水泥耗電量降低了約2度,全年節約電費700多萬(wan) 元。

  製定內(nei) 部獎勵機製,鼓勵員工大膽探索,推廣分享好的技術技能和安全經驗,在他的號召下,製成車間逐步形成創新的氛圍。


旦增頓珠(右二)和工友在維修設備(2022年7月13日攝)。新華社發

  憑借工作中的優(you) 秀表現,旦增頓珠2021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今年6月當選黨(dang) 的二十大代表。如今,已是西藏高爭(zheng) 建材副總經理的旦增頓珠正在思考公司未來的轉型升級。“與(yu) 國內(nei) 同行相比,公司在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方麵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他說。

  22年間,旦增頓珠從(cong) 一名一線工人成長為(wei) “技術大拿”、管理高層。他說,隻要在一個(ge) 崗位上刻苦鑽研、辛勤耕耘,就一定能挖掘出一片“新天地”。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