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有聲手賬】中國好手藝 :我給奶奶當“徒孫”

發布時間:2022-01-05 16:10:00來源: 《光明日報》

  我給奶奶當“徒孫”

  講述人:河南省虞城縣仙腳丫手工坊負責人 吳素平

  前些年,孩子剛學會(hui) 走路,小腳丫每天又濕又臭。老家的奶奶知道後,便納了兩(liang) 雙千層底布鞋寄過來。那鞋寬頭厚底,前麵鑲一萌態可掬的老虎頭,後麵的小尾巴是個(ge) 實用的提鞋帶。小區裏小朋友追著看,可羨慕了。

  於(yu) 是我萌生了向奶奶學藝,把傳(chuan) 統虎頭鞋做成現代商品的想法。

  用傳(chuan) 統手藝製作虎頭鞋,多選用黃布,要經過選材料、繪樣式、裁底樣、抹袼褙、裹鞋邊等12道工序。“針法”最有講究:納鞋底的針腳,要四針連在一起,針團必須有九行,兩(liang) 層底;鞋麵虎頭需用刺繡、撥花等多種針法,虎嘴、眉毛、鼻、眼等用線的顏色、粗細、針數都不一樣。

  手指頭不知道被紮了多少個(ge) 針眼,試驗用的粗布也不知道費了多少米,我用了幾個(ge) 月時間,終於(yu) 煉成了奶奶口中的合格“徒孫”。

  我嚐試著創業(ye) 。為(wei) 了讓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的虎頭鞋原汁原味,把奶奶請進車間把關(guan) 。為(wei) 適應市場需求,堅持在傳(chuan) 承中創新:譬如,為(wei) 了方便兒(er) 童穿戴,采用魔術貼或伸縮設計;為(wei) 了防止兒(er) 童摔倒,采用千層底+防滑貼的設計。除了虎頭鞋,圖案款式也不斷翻新,有青蛙、鯉魚、孔雀,還有孩子們(men) 喜歡的維尼熊、豬豬俠(xia) 等卡通形象。加起來已經有一百多個(ge) 款了。

  在政策支持下,我們(men) 有了2000平方米的廠房,有了專(zhuan) 業(ye) 的設計師和品牌。一度受市場化、工業(ye) 化衝(chong) 擊的老手藝,如今迎來了春天。

  《光明日報》( 2022年01月05日 01版)

  

  總策劃:楊穀

  監製:張寧 廖慧

  統籌:李方舟 李宜蒙

  誦讀:白冰

  動畫:李宜蒙

  視覺設計:孔鵬

  采訪:光明日報全媒體(ti) 記者 丁豔

  製作:光明網新聞中心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