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人民網評:向算法“技術霸淩”說不

發布時間:2022-01-05 16:08:00來源: 人民網-觀點頻道

  算法歧視、“大數據殺熟”、誘導沉迷……針對這些算法不合理應用導致的問題,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近日聯合發布《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該規定的出台,就是要規範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活動,保護廣大網民的切身利益,促進互聯網信息服務健康發展。

  “算法”是用計算機去解決(jue) 問題的策略方法,早已和網民息息相關(guan) ,甚至可以說塑造了人們(men) 眼中的網絡世界。當前,互聯網進入大數據、人工智能的發展階段,數字生活幾乎可以說已被算法主導。打開手機視頻APP,都是你“愛看”的短視頻,新聞客戶端上,都是你“愛讀”的消息,購物APP上,都是你“想買(mai) ”的東(dong) 西……算法通過為(wei) 用戶量身打造、主動推薦信息服務,使得個(ge) 人獲得了需求被滿足的愉悅,商家更精準地觸達到了客戶,拚團、直播帶貨更加高效,確確實實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等方麵注入了新動能。

  但與(yu) 此同時,在強勢的算法麵前,用戶也時常產(chan) 生著一種無法拒絕、無權選擇的無奈感。你可能隻是在這個(ge) 主題的短視頻上多停留了幾秒鍾,或是在這個(ge) 購物平台上偶爾搜索了這件商品,但算法已經根據你的喜好進行了私人定製、個(ge) 性推薦,隨之源源不斷地給你推送同類型的視頻、商品和新聞。在算法打造的“圍城”裏,用戶無法破牆而出,獲得信息推薦個(ge) 性化定製的同時,也失去了信息多樣性的接收機會(hui) ,便也成為(wei) 了被收割的流量群體(ti) 。

  尤有甚者,隨著算法應用的日益普及深化,類似“大數據殺熟”、誘導沉迷等算法歧視、算法不合理應用導致的問題也深刻影響著正常的傳(chuan) 播秩序、市場秩序和社會(hui) 秩序。有時蘋果手機的用戶看到的商品價(jia) 格可能要比安卓手機的用戶看到的高一些,或是利用算法推薦服務誘導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這些由算法造成的“技術霸淩”如果不及早消除,不僅(jin) 僅(jin) 傷(shang) 害網民的合法權益,對互聯網行業(ye) 的健康發展也會(hui) 帶來損傷(shang) 。其實,算法看似客觀,但決(jue) 定采取何種算法、使用哪些數據“標簽”、達到何種目的都是人為(wei) 設定。比如,大數據殺熟就是典型的算法歧視,電商平台獲取用戶購物記錄、手機型號乃至性別等數據後,就可對用戶進行精準畫像,從(cong) 而讓同一件商品微調成“千人千價(jia) ”。而這些算法的“技術霸淩”,用戶往往難以知曉,因此也很難“避坑”。

  此次《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的出台,明確了用戶可以選擇關(guan) 閉算法推薦,也可以拒絕使用其個(ge) 人的特征數據的算法推薦服務,同時也規定不得根據消費者的偏好、交易習(xi) 慣等特征利用算法在交易價(jia) 格等交易條件上實施不合理的差別待遇等,從(cong) 而遏製大數據殺熟的不良之風。可以說,這是從(cong) 技術源頭對算法濫用作出了正本清源。下一步,算法推薦服務治理需要政府、企業(ye) 、社會(hui) 、網民等多方主體(ti) 共同參與(yu) ,推動算法推薦服務公正公平、規範透明,促進算法推薦服務向上向善,從(cong) 而營造更加清朗的網絡空間。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