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以青春名義書寫奉獻人生

發布時間:2022-01-06 18:04:00來源: 人民日報

  作者:饒曙光

  影片全篇沒有任何旁白,完全用真實的情境、人物及語言動作傳(chuan) 達主題的內(nei) 在力量,配之以獨具匠心的音樂(le) 音響設計,讓觀眾(zhong) 在撲麵而來的自然、真實感中感受藝術創作的魅力

  電影《我們(men) 是第一書(shu) 記》將新聞紀實與(yu) 電影語言相融合,呈現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駐村第一書(shu) 記們(men) 用青春、熱血甚至生命扛起責任,在黨(dang) 的領導下,帶領貧困地區群眾(zhong) 實現脫貧攻堅的感人事跡。影片用新聞紀錄素材嫁接電影的結構方式,呈現出真實可感、可信可愛的當代青年群像,創造了不同於(yu) 傳(chuan) 統紀錄片的敘事策略和呈現方式,給觀眾(zhong) 留下深刻印象。

  影片開篇以富有感染力的黑白影像、特寫(xie) 鏡頭交代了駐村第一書(shu) 記們(men) 出現的原因——貧窮。紀錄影像風格、極為(wei) 克製的懸念節奏把控、緊張氛圍的渲染,都更好地凸顯立體(ti) 飽滿的人物形象。例如,第一章節講述西藏定日縣宗措村駐村第一書(shu) 記旺青羅布帶領群眾(zhong) 脫貧的故事,影片沒有將敘事重點放在渲染困境和克服困難的過程上,而是將鏡頭更多對準這位第一書(shu) 記。他對待群眾(zhong) 永遠掛著包容的笑容、在困境中綻放著勇氣的笑容、為(wei) 爭(zheng) 取每一點勝利而歡呼雀躍的笑容、為(wei) 走出大山的大學生而欣慰的掛著淚的笑容……這些笑容既是主人公旺青羅布的性格品質,也是駐村第一書(shu) 記們(men) 樂(le) 觀積極心態的縮影。

  對比鮮明的影像風格傳(chuan) 遞真實的情緒,有深度、有溫度、有力度。影片運用黑白影像和彩色影像的視覺敘事方式,藝術地區隔了時空,用一張張“哀愁的、悲傷(shang) 的、迷惘的”麵孔與(yu) “開心的、喜悅的、充滿希望的”麵孔進行對比,呈現脫貧攻堅戰役勝利成果給中國人帶來的實實在在的變化。影片還運用鏡頭語言,呈現自然之美與(yu) 脫貧之難。雪域高原,廣袤無垠、蔚為(wei) 壯觀的背後,是寒風酷雪、貧瘠蕭條;小興(xing) 安嶺,土地肥沃、一望無際的背後,是地廣人稀、抗災能力差……整部影片努力將寫(xie) 實和寫(xie) 意融會(hui) 貫通,巧妙地運用鏡頭語言的對比,營造震撼的視聽效果與(yu) 意境之美。

  塑造人物形象,離不開情節設置帶來的戲劇張力,離不開細節描繪凸現的獨特性格。影片的細節抓取與(yu) 影像呈現相得益彰,鮮活豐(feng) 滿的人物形象直擊人心。例如,四川布拖縣博作村駐村第一書(shu) 記胡小明在母親(qin) 患阿爾茨海默病後,不能守在其身邊,隻能對著手機不停地發微信問“什麽(me) 情況”,這個(ge) 細節令觀眾(zhong) 感同身受。尤其是當麵對編導的發問,胡小明邊說著“這不說了”邊紅了眼圈的場景,讓觀眾(zhong) 對這個(ge) 鐵血柔情的漢子心生敬佩。貴州望謨縣坡頭村駐村第一書(shu) 記劉恭利的女兒(er) 在母親(qin) 臨(lin) 行前不舍的痛哭,與(yu) 團聚時的認同與(yu) 讚美,前後照應,展現出家人之間的奉獻、包容與(yu) 理解。

  他們(men) 是父母,是兒(er) 女,是伴侶(lv) ,更是帶領鄉(xiang) 親(qin) 脫貧致富的黨(dang) 的幹部。他們(men) 用青春的名義(yi) 書(shu) 寫(xie) 奉獻的人生,用智慧和勇氣扛起責任,用無悔的奉獻贏得脫貧攻堅戰的勝利。影片全篇沒有任何旁白,完全用真實的情境、人物及語言動作傳(chuan) 達主題的內(nei) 在力量,配之以獨具匠心的音樂(le) 音響設計,讓觀眾(zhong) 在撲麵而來的自然、真實感中感受藝術創作的魅力。

  “8年時間,近1億(yi) 人脫貧,這場攻堅戰勝利的背後,離不開300多萬(wan) 名第一書(shu) 記和駐村幹部的血汗支撐,他們(men) 是改變一方水土一方人的英雄,也是一個(ge) 腦袋一雙手的普通人,他們(men) 的喜樂(le) 與(yu) 成績、苦惱和坎坷真的打動著我,我也希望能有更多人知道。”這是該片製片人張苗的心聲,也是整個(ge) 創作團隊的情懷。整部影片耗時3年多,集合了新聞工作者和電影創作者的巨大心力。他們(men) 帶著新聞人和電影人的使命、責任與(yu) 擔當,真實地紀錄並藝術地呈現了脫貧攻堅戰場上的感人故事,向參加脫貧攻堅的所有戰士們(men) 致敬,也為(wei) 後人留下了寶貴的影像資料和可供追尋的精神軌跡。可以說,新聞工作者和電影創作者的通力合作,成就了這部有豐(feng) 富社會(hui) 文化內(nei) 涵、獨特審美品格氣質的電影。

  (作者為(wei)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hui) 會(hui) 長)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