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圖像修複”照亮走失孩子“回家的路”
走失14年的孫卓回到了親(qin) 生父親(qin) 孫海洋的身邊。在鏡頭中看到父子二人緊緊相擁,“悟空遊”團隊成員覺得收獲了比物質更珍貴的東(dong) 西。5個(ge) 多月前,“悟空遊”團隊曾受某公益組織邀請,利用“AI圖像修複”技術,先後修複了監控視頻中的人販子畫麵、孫卓兒(er) 時舊照,以及孫海洋年輕時的照片。
“悟空遊”團隊由華中科技大學軟件學院博士生盛建中組建,團隊十餘(yu) 名大學生來自華中科大、武漢大學、武漢理工大學3所高校,團隊自主研發“AI寶貝:應用於(yu) 尋親(qin) 的圖像高超分辨率修複係統”,兩(liang) 年來已免費為(wei) 1000餘(yu) 名走失兒(er) 童修複模糊舊照。其中,6人在照片修複後1個(ge) 多月至1年多的時間裏,回到了親(qin) 人身邊。“能找到親(qin) 人最好。若找不到,還有一張清晰的照片給家屬留個(ge) 念想。”盛建中這樣看待團隊這份堅持的意義(yi) 。
團隊的誕生源於(yu) 2020年1月底的一天,當時正值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盛建中白天在社區做完誌願服務,晚上回到家刷微博時偶然看到幾條尋親(qin) 信息。他發現,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失蹤兒(er) 童的照片大多模糊破損、難以辨認,“拿著這樣的照片尋親(qin) ,有心也無力”。盛建中的科研方向之一是“圖像處理”,他便萌生了利用專(zhuan) 業(ye) 技術知識助力尋親(qin) 的想法。
盛建中招攬誌同道合的同學一起加入,在學院老師的指導下,經過半年時間反複訓練和測試,團隊研發出一套圖像修複人工智能算法,通過“全局修複”“人臉增強”“超分辨率重建”三大技術應用,解決(jue) 尋親(qin) 照片中“人臉不夠清晰”這一核心問題。
“這套係統修複速度快、細節還原準確。”盛建中滑動鼠標,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演示:將一張模糊的人像圖片輸入係統,幾分鍾後,一張修複好的圖片便自動生成。人像五官清晰度與(yu) 圖片分辨率均大幅提升,原本20KB左右的照片,經修複後可達150MB。
陝西省寶雞市千陽縣的蒲牛娃就是一位被找回的走失兒(er) 童,蒲牛娃1985年出生,1989年走失。2021年5月10日,盛建中的團隊對其走失前的舊照片進行修複,照片上的蒲牛娃從(cong) 麵目模糊變得高清可辨、五官靈動。36天後,走丟(diu) 32年的蒲牛娃被找到,與(yu) 家人團聚。
盛建中說,電影《失孤》中劉德華飾演的“父親(qin) ”在尋子時,將孩子的相片印刷在旗子上;現實生活中,也有一些尋親(qin) 家庭想將孩子相片印製在汽車上,“這意味著,照片首先需要五官清晰、像素高”。
盛建中與(yu) 一家知名尋親(qin) 公益組織取得聯係,達成初步合作意向,免費修複該平台提供的走失兒(er) 童模糊照片,並以此設計成“愛心膠帶”,將修複後的照片和尋親(qin) 信息印製在膠帶上,方便尋親(qin) 信息擴散。
此外,修複完善後的照片還被用於(yu) “尋親(qin) 版”網頁、SIM卡、彩鈴、共享單車吊牌、食品包裝袋上……目前,團隊參與(yu) 製作的愛心產(chan) 品類別達25種、分布10大行業(ye) 領域。遍及18個(ge) 省份的85家企業(ye) 相繼參與(yu) 到這場愛心接力中。“讓尋親(qin) 照片更清晰、傳(chuan) 播麵更廣。”這是盛建中創立團隊時的初心,如今正一步步成為(wei) 現實。
2021年清明節前夕,退役軍(jun) 人事務部啟動“為(wei) 烈士尋親(qin) ”活動,人民日報官方微信公布“為(wei) 100位烈士尋親(qin) ”信息,向全社會(hui) 征集線索。盛建中瀏覽後發現,由於(yu) 年代久遠,很多烈士的人像十分模糊。“他們(men) 犧牲時還很年輕,卻連一張像樣的照片都沒有。”盛建中產(chan) 生了“為(wei) 烈士修複照片”的想法。
這一提議得到團隊一致響應。課業(ye) 繁重的大學生們(men) 熬夜趕工,一張張地“摳”出人物頭像,輸入人工智能算法係統修複,再還原至海報。3天後,團隊官微發布了經圖像修複後的烈士照片。他們(men) 做的這些工作,都是免費的。
一次,盛建中提到以後用比賽獎金給大家發工資,同學們(men) 一聽急了:“誰要你的錢!你不給錢我們(men) 也會(hui) 做。”
武漢大學2019級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學專(zhuan) 業(ye) 學生劉貝貝,曾全程參與(yu) 愛心膠帶等的設計推廣工作。對她來說,能夠和團隊發揮所學為(wei) 尋親(qin) 做點事兒(er) ,辛苦也值得。
當在電視上看到同自己年齡相仿的孫卓和父母緊緊抱在一起,劉貝貝體(ti) 會(hui) 到“一切努力都有意義(yi) ”。新聞播出的那天,對華中科技大學2018級漢語言文學專(zhuan) 業(ye) 學生嚴(yan) 涵來說,同樣有著特殊的意義(yi) 。16歲那年,她在觀看《感動中國》電視節目時被一家尋親(qin) 公益組織創始人的經曆打動。如今,她所在的團隊與(yu) 該公益組織“牽手”尋親(qin) ,一起見證走失兒(er) 童的回家之路。
對比以往參加的誌願服務,嚴(yan) 涵發現,修複照片助力尋親(qin) ,大多數時候並不能馬上收獲成效,“除了誌願初心,我們(men) 更需要內(nei) 驅動力”。對團隊來說,看到更多“孫卓”與(yu) 親(qin) 人團聚,就是最強勁的內(nei) 驅動力。
團隊還自發修複錢學森、黃旭華等科學家青年時期的照片,結合其事跡製作成短視頻發布。“那些科學家年輕時也是相貌堂堂,他們(men) 為(wei) 國家、為(wei) 人民默默奉獻了一輩子,在我心裏,他們(men) 才是真正的明星。”盛建中說。
從(cong) 小就想當科學家的盛建中,也有一顆服務社會(hui) 的心。2021年,他帶領團隊在國際頂級人工智能會(hui) 議AAAI和CVPR上發表過兩(liang) 篇論文,獲得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ye) 大賽湖北省銅獎等獎項,擁有發明專(zhuan) 利等知識產(chan) 權20餘(yu) 項。
春節就要到了,山西晉城尋親(qin) 母親(qin) 曉霞(化名)加快了在短視頻平台發布尋親(qin) 信息的頻次。她的兒(er) 子王玉雲(yun) 1993年出生,5歲時走失。2018年8月以來,曉霞發布了471條尋親(qin) 視頻。新近幾條視頻中,小玉雲(yun) 的照片更清晰了。經“悟空遊”團隊技術修複,照片上的小玉雲(yun) 白白淨淨、五官清晰。這張辨識度更高的照片,讓尋親(qin) 24年的曉霞“看到了更多希望”,“有一天,我兒(er) 子能想起媽媽是理發的,走進我的理發店,該多好啊”。
實際上,團隊的圖像修複技術可以運用於(yu) 多種場景。目前,團隊已成立武漢悟空遊人工智能應用軟件有限公司,與(yu) 武漢鐵路公安局簽署合作協議,參與(yu) 修複犯罪嫌疑人照片,助力案件偵(zhen) 破。
眼下,走上創業(ye) 路的大學生們(men) ,也要麵臨(lin) “盈利以維持機器運作”“拓展圖像技術應用渠道”等問題。盛建中深知,團隊未來的發展任重道遠。隻是,他常常會(hui) 想起尋親(qin) 母親(qin) 曉霞給他們(men) 的留言:“你們(men) 這些愛心人士的幫助,照亮了被拐孩子回家的路。”
實習(xi) 生 楊歆曼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娟娟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