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主題紀錄片以“小而美”出圈
“不看書(shu) 的人,恐怕不會(hui) 對這部紀錄片感興(xing) 趣;而真正看書(shu) 的人,也不會(hui) 看。這是一件兩(liang) 難的事情。”書(shu) 籍主題紀錄片《但是還有書(shu) 籍》的拍攝團隊自知做的是“兩(liang) 難的事情”,但是堅持拍到了第二季。好在,這部小而美的紀錄片又收獲了好口碑,因為(wei) 他們(men) 找到了書(shu) 籍背後一個(ge) 個(ge) 有趣的人物,這些譯書(shu) 、出書(shu) 、寫(xie) 書(shu) 、研究書(shu) 的人沉浸在與(yu) 書(shu) 籍長年廝守的故事裏,讓觀眾(zhong) 看得動容。這兩(liang) 年流行小眾(zhong) 、圈層化小而美的人文紀錄片,《但是還有書(shu) 籍》在這種定位下,深鑽一個(ge) 主題,成為(wei) 能憑口碑“出圈”的亮點作品。
從(cong) 名字就可以看出,《但是還有書(shu) 籍》是一部以書(shu) 為(wei) 主角的紀錄片,它沒有請名人講經典名著版本學,不做著名作家作品訪談,講的也不是重量級書(shu) 籍的陳年往事,而是深入到與(yu) 書(shu) 有關(guan) 的行業(ye) 和人群的內(nei) 部,呈現最前沿的人和事兒(er) 。第一季中重點呈現的人物有《百年孤獨》譯者範曄,書(shu) 籍設計師寧成春、何浩、薄英,繪本畫家蔡皋、熊亮、粲然,編輯兼作家朱嶽,古籍編輯俞國林等。每一個(ge) 人物身上最明顯的標簽就是對書(shu) 籍的熱愛,這些與(yu) 書(shu) 籍有關(guan) 的人的快樂(le) 和煩惱、真實和立體(ti) ,很是打動觀眾(zhong) 。
《但是還有書(shu) 籍》第二季依舊關(guan) 注著出版業(ye) 或與(yu) 書(shu) 籍相關(guan) 的前沿人物,將鏡頭對準了那些仍在堅守理想的人,比如98歲的古籍版本目錄學家沈燮元、《哈利·波特》的主要譯者馬愛農(nong) 、遊走於(yu) 譯者和研究者身份的包慧怡、著名翻譯家楊武能、《讀庫》創始人張立憲、著名出版人楊全強、素人作者挖掘者塗塗等。這部紀錄片還呈現了文壇新的寫(xie) 作現象和其中的人,比如以重走西南聯大西遷之路而展開創作的作家楊瀟,數十年持續關(guan) 注梁莊的作家、學者梁鴻,東(dong) 北文學現象熱背後的作家班宇等,帶領讀者到達文學現場,更深入地去了解他們(men) 如何寫(xie) 、為(wei) 什麽(me) 要寫(xie) 。紀錄片聚焦書(shu) 籍,但涵蓋寬泛,主題多樣,挖到了與(yu) 書(shu) 籍相關(guan) 的旮旮旯旯的各種有趣的人和事。
紀錄片最能打動人的地方,是這些書(shu) 籍的幕後工作者,比如編輯、譯者、出版人等,像很多行業(ye) 裏的人一樣,專(zhuan) 心耕耘書(shu) 籍,修煉為(wei) 永不停歇的匠人,但與(yu) 普通人不同的是,與(yu) 書(shu) 為(wei) 伴,他們(men) 收獲的是更豐(feng) 盈的靈魂。98歲的沈燮元退休後還到南京圖書(shu) 館上班,一上又是幾十年,他深深紮進古籍的海洋,導演爆料他甚至都不清楚拍紀錄片是幹什麽(me) ,但談起古籍滔滔不絕:“不是講吹的話,(書(shu) )一拿上來,我就知道是什麽(me) 東(dong) 西,明代還是清代。”“買(mai) 書(shu) 等於(yu) 交女朋友,沒成功前不要亂(luan) 講,亂(luan) 講了就不成功了。”沈燮元老人目前還在整理清代藏書(shu) 家黃丕烈年譜和詩文集,片中他說:“我不想活到100歲,我要過好每一天。”“過好每一天”成為(wei) 這部片子的金句。
再比如一向沉迷在書(shu) 齋、鮮少在公眾(zhong) 中露麵的馬愛農(nong) ,呈現出鮮活、可愛的一麵,與(yu) 可愛的粉紅手辦一起工作,敞開心扉談《哈利·波特》的翻譯。複旦大學青年教師包慧怡翻譯了《唯有孤獨恒常如新》《愛麗(li) 爾》等詩集,本以為(wei) 是嚴(yan) 肅的翻譯家,沒想到是可愛的女生,穿旗袍、使用老式打字機,還不忘吐槽自己一句“很作”,她坦承自己是一個(ge) 重度拖延症患者,最久的稿子拖了7年,拖到編輯都放棄了。翻譯家楊武能孜孜不倦地翻譯《浮士德》《魔山》《海涅詩集》等大部頭,但私底下熱愛的是搖滾。紀錄片呈現了拍攝人物很鮮活或反差性很強的一麵,由人物的豐(feng) 富性吸引觀眾(zhong) 去關(guan) 注他們(men) 熱愛的書(shu) 籍。紀錄片已成為(wei) 一個(ge) 小小的火石,照亮一些書(shu) ,點燃一些人,跟隨它去閱讀,去找到書(shu) 籍,才是最終的目的地。
紀錄片的創作者也擔憂這部片子會(hui) 曲高和寡沒人看,所以從(cong) 有趣的人切入這個(ge) 文化議題,用美文一般的解說詞、快節奏的敘事以及動畫、特效等深深地吸引住觀眾(zhong) 。巧妙的切入方式、用心的拍攝製作,即便是很圈層化的人文紀錄片也能火“出圈”。
師文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