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讓2.9億學生獲得“向上的平等”

發布時間:2022-03-07 16:41: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作者:楊鑫宇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教育公平”成為(wei) 重要關(guan) 鍵詞之一。3月5日,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其間十餘(yu) 次提及“教育”,將“促進教育公平與(yu) 質量提升”列在“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和創新社會(hui) 治理”若幹目標的首位。

  報告提出:政府將推動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和城鄉(xiang) 一體(ti) 化,依據常住人口規模配置教育資源,保障適齡兒(er) 童就近入學,加強縣域普通高中建設,辦好特殊教育、繼續教育,規範民辦教育發展,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繼續加大對中西部和農(nong) 村地區高校招生傾(qing) 斜力度等。一係列措施有的放矢,字字句句都精準指向了教育公平的相對薄弱之處。

  全國兩(liang) 會(hui) 對教育公平的關(guan) 注,源於(yu) 社會(hui) 對教育公平的強烈追求。正如政府工作報告所言:“我國有2.9億(yi) 在校學生,要堅持把教育這個(ge) 關(guan) 乎千家萬(wan) 戶和中華民族未來的大事辦好。”

  從(cong) 社會(hui) 主要矛盾的視角出發,麵對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國家既要提供更充分、更優(you) 質的教育資源,也要下大力氣克服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平衡,讓教育事業(ye) 的發展成果為(wei) 全民所享。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後,人民群眾(zhong) 對教育公平的訴求更強烈。對眾(zhong) 多普通家庭而言,教育工作的“下限”更值得關(guan) 注。讓全體(ti) 國民普惠性地分享教育事業(ye) 發展成果,需要進一步縮小教育資源分配的城鄉(xiang) 、地域差異,努力扭轉個(ge) 體(ti) 產(chan) 生的不公平感受。

  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不乏有代表委員提出具有建設性的建議和提案,就相關(guan) 問題獻策建言。其中,全國人大代表、河南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盧克平建議:教育部直屬高校可以與(yu) 中西部地方高校“一對一”建立結對幫扶關(guan) 係,解決(jue) 我國高等教育發展不平衡尤其是優(you) 質高等教育資源布局不合理問題;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區第二中學校長庹慶明則表示:推進高考改革,實現校際資源均衡,才能緩解家長焦慮,為(wei) 學生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提供現實可能;民進中央的提案聚焦職業(ye) 教育,建議實現中職與(yu) 普高課程互選、學分互認、學籍互轉,以此拉近職業(ye) 教育和普高教育的距離。

  不論是加強農(nong) 村義(yi) 務教育、鞏固縣域高中建設、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職業(ye) 教育地位,還是向特定地區傾(qing) 斜招生名額,這些措施都有利於(yu) 填平影響教育公平的溝壑,同時也並非簡單“截長補短”,而更像是“先發帶動後發”。從(cong) 本質上看,促進教育公平從(cong) 來不是大搞“平均主義(yi) ”,而是致力於(yu) 不斷補強薄弱之處,在全社會(hui) 實現“向上的平等”。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