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古典詩詞的時代魅力
作者:廖祥忠
希望有更多優(you) 質的內(nei) 容、精彩的創意、活化的手段被應用到文化記憶賡續傳(chuan) 播之中,進一步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近年來,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播方式不斷創新,古典詩詞從(cong) 文獻與(yu) 書(shu) 本中走上熒屏,以生動新穎的方式走向大眾(zhong) ,最近開播的《2022中國詩詞大會(hui) 》便是其中代表。
古人曾說“不學詩,無以言”,古典詩詞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之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的重要載體(ti) ,是世界了解中華文明的一扇窗口。做好古典詩詞的當代傳(chuan) 播,讓古典詩詞與(yu) 時代同行,對賡續文化根脈、講好中國故事有重要意義(yi) 。
古典詩詞的生命力穿越時空經久不衰,其中原因除了文辭韻律之美,還在於(yu) 常讀常新的文化內(nei) 涵以及真切動人的情感體(ti) 驗。這也意味著,這份共情是助推古詩詞傳(chuan) 播的重要入口。《2022中國詩詞大會(hui) 》選取的“少年”“出發”等節目主題詞,搭建出一個(ge) 個(ge) 思接千載、溝通古今的通道,讓古典詩詞的美學內(nei) 涵走進當代人的審美世界。
古典詩詞的感染力不僅(jin) 來自作品的藝術造詣,還來自作者的人格魅力和傳(chuan) 誦者、演繹者的風采。《2022中國詩詞大會(hui) 》既展示詩詞創作者的人生,也展示演繹者的故事。節目邀請的非遺傳(chuan) 承人、空軍(jun) 飛行員、緝毒警察、搜救犬訓導員等時代傳(chuan) 誦者,用自己的故事詮釋古人的詩意、詮釋古典詩詞的力量。
當前,數字技術的進步和媒體(ti) 融合的環境為(wei)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提供更多元的展示路徑、更廣闊的傳(chuan) 播空間。期待看到更多節目在古典詩詞傳(chuan) 播與(yu) 立體(ti) 沉浸、影像互動等視聽技術的結合方麵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更具新意的探索,讓古典詩詞走入更多人的視野。
文化傳(chuan) 承必須注重與(yu) 時俱進,如何在內(nei) 容至上、深挖內(nei) 涵的前提下用好傳(chuan) 媒技術,準確生動地提煉、展示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我們(men) 需要在傳(chuan) 播實踐中持續探討的話題。希望有更多優(you) 質的內(nei) 容、精彩的創意、活化的手段被應用到文化記憶賡續傳(chuan) 播之中,進一步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作者為(wei) 中國傳(chuan) 媒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校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