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的思政課內涵
作者:莊得寶(黑龍江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新思想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黑龍江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2019年3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hui) 指出,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qin) 和力、針對性。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八個(ge) 統一”的具體(ti) 要求,為(wei) 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qin) 和力、針對性,提供了遵循。尤其是其中的“堅持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是創造性運用馬克思主義(yi) 世界觀方法論認識解決(jue) 思政課創新發展問題的體(ti) 現,揭示了思政課教學的基本規律,提出了思政課課程建設的基本原則。深入理解辦好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的思政課深刻內(nei) 涵,為(wei) 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改革創新提供了基本遵循。
把握統一的標準和尺度
思政課的統一性,意味著講原則、守規矩、有底線。思政課要把握好統一的教學目標、課程設置、教材使用、教學管理,並在實踐中長期堅持並落實,從(cong) 而全麵貫徹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推動思政課內(nei) 涵式發展。
把握教學目標的統一,保持教學方向和動力。“培養(yang) 什麽(me) 人、怎樣培養(yang) 人、為(wei) 誰培養(yang) 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也是思政課應該解決(jue) 的根本問題。思政課的總體(ti) 教學目標是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鑄魂育人,引導學生增強“四個(ge) 自信”,厚植愛國主義(yi) 情懷,把愛國情、強國誌、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奮鬥之中。思政課要按照統一的教學目標,有計劃、有序地精心設計和開展教學活動,全麵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進課堂,培養(yang) 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
把握課程設置的統一,強化教學規範和標準。課程設置規定著課程的設立和安排。國家在新時代根據時代發展和人才培養(yang) 需要,研究不同層級學生思政課必修課和選修課的課程名稱、基本內(nei) 容、課時安排和學分構成等,形成統一的布置和科學的規定。思政課要嚴(yan) 格按照課程設置規範開展教學活動,保證達到國家規定的基本要求,以實現課程建設標準化、規範化、科學化的目的。
把握教材使用的統一,凸顯教學依據和權威。教材是開展思政課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思政課教材的編寫(xie) 和使用具有極端重要的政治性。高水平的教學是基於(yu) 高水平的教材而展開的。思政課在開展教學活動中,必須以統編教材為(wei) 依托,紮實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理論成果進學生頭腦,讓馬克思主義(yi) 成為(wei) 思政課最鮮亮的底色。
把握教學管理的統一,提升教學質量和水平。教學管理是統籌教學過程各要素,使之高效運行的重要保障。教育部印發的《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對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的教學管理工作做出了明確的規定。思政課要強化對教學過程、教學紀律、聽課指導、考核評價(jia) 、教師理論培訓和實踐研修等方麵的管理和控製,形成對教學活動全方位、立體(ti) 化的監督與(yu) 檢查,不斷提升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采用多樣的形式與(yu) 方式
多樣性是思政課教學的體(ti) 現和展開。思政課的多樣性,就是具體(ti) 落實要因地製宜、因時製宜、因材施教,結合實際把統一性要求落實好,鼓勵探索不同方法和路徑。思政課應在教學設計、教學模式、教學內(nei) 容、教學方法等方麵進行豐(feng) 富和創新,打造更有深度、更有效度、更有寬度、更有溫度的“金課”。
教學設計多樣,打造更有深度的“金課”。思政課的教學設計實質上是對課堂教學活動事先做出的籌劃和安排。要想在課程教學中落實教學目標,就需要根據教師主導性和學生主體(ti) 性相統一原則,采取多樣的教學設計。思政課教師應圍繞調動學生主動性和自覺性這一重點,針對具體(ti) 的教學要求,憑借現有的教學條件,深刻解析馬克思主義(yi) 立場觀點方法,對教學內(nei) 容、方法、過程等要素進行能動性的教學設計,力求讓學生深入掌握知識點。
教學模式多樣,打造更有效度的“金課”。思政課的教學模式意味著在教學活動中形成的較為(wei) 穩定的結構框架和程序。成功的教學模式能夠將抽象的科學理論知識和時代、現實、實踐有機結合起來,讓思政課活起來。在課程設置的總體(ti) 規劃下,思政課教學要因地製宜、因時製宜,對教學模式進行有益的探索,比如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專(zhuan) 題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踐教學模式等,增強思政課堂的鮮活度和靈活度。
教學內(nei) 容多樣,打造更有寬度的“金課”。教與(yu) 學發生交互作用,要通過教學內(nei) 容傳(chuan) 遞信息。思政課的教學內(nei) 容不應單單局限於(yu) 教材,而應從(cong) 馬克思主義(yi) 經典著作、現實生活、社會(hui) 熱點中補充課程資源,還應根據所在高校類型特點和地域的實際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將校情、校史、地域曆史典故及人文精神等豐(feng) 富到教學中去。但是,教學內(nei) 容的多樣絕不意味著簡單的素材堆砌,而是要有所判斷、有所取舍、有所揚棄。要秉持政治性與(yu) 學理性相統一、價(jia) 值性與(yu) 知識性相統一的原則選擇教學內(nei) 容,使豐(feng) 富的教學內(nei) 容服務於(yu) 意識形態教育。
教學方法多樣,打造更有溫度的“金課”。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有助於(yu) 教學內(nei) 容的表達。在大數據時代,思政課應在嚴(yan) 格課堂管理的同時,推動傳(chuan) 統教學方法同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思政課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針對每節課不同的教學內(nei) 容,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例如講授式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案例式教學法、體(ti) 驗式教學法等。通過感人的案例、精準的數據、真實的圖像、學生樂(le) 於(yu) 接受的語言等,生動詮釋理論知識,使學生真心實意地置身於(yu) 求知和思辨之中,拉進教師與(yu) 學生的距離。
在統一與(yu) 多樣的正向互動中守正創新
新時代思政課堅持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應當在統一性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多樣性,改變思政課“配方”比較陳舊,“工藝”比較粗糙,“包裝”不那麽(me) 時尚的現狀,解決(jue) 親(qin) 和力不夠、針對性不強的問題,讓多性樣服務於(yu) 統一性,改變思政課“耍花槍”“博眼球”“嘩眾(zhong) 取寵”等現象,解決(jue) 思想性不足、理論性不深的問題。思政課要立足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錨定黨(dang) 中央擘畫的宏偉(wei) 藍圖,堅持統一性和多樣性的辯證統一,在守初心的基礎上強創新,引領青年、凝聚青年、鼓舞青年,培養(yang) 堪當大任的時代新人,真正發揮好鑄魂育人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
【本文係黑龍江省教改思政專(zhuan) 項“大數據人工智能與(yu)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創新研究”(項目號:SJGSZ2020007 ) 階段性成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