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職業本科教育如何適應新時代需求

發布時間:2022-03-22 14:21:00來源: 中國教育報

  我國職業(ye) 本科教育在探索發展和試點實施中不斷前行。如何適應新時代的需求,譜寫(xie) 職業(ye) 本科教育發展新篇章,實現職業(ye) 本科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是當前職業(ye) 教育戰線麵臨(lin) 的一個(ge) 重大命題。

  職業(ye) 本科教育要適應新時代產(chan) 業(ye) 發展需求

  職業(ye) 本科教育要適應產(chan) 業(ye) 升級對人才規模的新需求。當前,我國經濟正處於(yu) 轉變發展方式、優(you) 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堅期,產(chan) 業(ye) 正處於(yu) 新舊動能轉換的關(guan) 鍵期,對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提出了迫切需求。因此,職業(ye) 本科教育一要穩步地、差異化地擴大規模,重點在經濟較為(wei) 發達、職業(ye) 教育發展土壤豐(feng) 厚、基礎紮實且先進產(chan) 業(ye) 集聚的省份布局一批具有探索性和引領性的職業(ye) 本科院校,特別是在綜合條件好的省份視情擴大布局數量。同時,在急需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支撐的產(chan) 業(ye) 領域,如先進製造業(ye) 、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產(chan) 業(ye) 領域優(you) 先布局一批行業(ye) 特點鮮明的職業(ye) 本科院校,更具針對性地賦能產(chan) 業(ye) 發展。二要持續推進產(chan) 教深度融合育人模式創新,更加注重校企雙方在教學、科研、服務上的深度融合與(yu) 聯動,實現人才培養(yang) 與(yu) 產(chan) 業(ye) 需求相互適應、彼此賦能的發展格局。

  職業(ye) 本科教育要適應科技迭代對人才結構的新要求。科技更新迭代所催生的產(chan) 業(ye) 高級化趨勢和職業(ye) 快速變更,要求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yang) 必須由“一技之長”向“一專(zhuan) 多能”轉變。高職畢業(ye) 生從(cong) “崗位域”走向“職業(ye) 域”的遷移力已難以滿足產(chan) 業(ye) 技術更迭對人才規格與(yu) 能力結構上移的需求,亟須發展職業(ye) 本科教育予以回應與(yu) 對接。因此,職業(ye) 本科教育一要主動適配產(chan) 業(ye) 高端化對人才結構提出的新要求,準確定位人才培養(yang) 目標與(yu) 規格,在加強學生專(zhuan) 業(ye) 基礎知識、專(zhuan) 業(ye) 前沿知識、交叉知識和自主拓展知識與(yu) 技能的同時,更加注重技術思維、批判思維、創新能力、複雜問題解決(jue) 能力、現場處置能力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yang) ,提升畢業(ye) 生職業(ye) 遷移力,以適應未來不確定的職業(ye) 世界與(yu) 產(chan) 業(ye) 需求。二要加強職業(ye) 本科教育的課程體(ti) 係建設,圍繞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yang) 目標,堅持類型教育定位和職業(ye) 本位導向,強化技術技能積累以優(you) 化課程設置,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崗位技能及跨行業(ye) 通用能力需求實現更高層次的銜接、更寬領域的融合和更加多元的平衡。同時科學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創新課堂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及時融入產(chan) 業(ye) 提升迭代中呈現的新知識、新內(nei) 容。

  職業(ye) 本科教育要適應新時代人民群眾(zhong) 期盼

  職業(ye) 本科教育要滿足人民對高層次職業(ye) 教育的訴求。隨著新時代城鄉(xiang) 生活條件和收入水平的大幅提升,我國初次就業(ye) 年齡推遲的趨勢已經十分明顯,中職學生、專(zhuan) 科高職院校學生繼續接受本科層次職業(ye) 教育的意願十分強烈,升學的比例也在提升。因此,一要嚴(yan) 格職業(ye) 本科院校的遴選和準入標準,秉持“扶優(you) 扶強、寧缺毋濫”的原則,優(you) 選出更加符合大眾(zhong) 需求的優(you) 質職業(ye) 本科院校,優(you) 先支持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院校升格為(wei) 職業(ye) 本科院校,適應人民群眾(zhong) 對更高質量、更高層次職業(ye) 教育的期望和需求。二要加快完善職業(ye) 本科教育的製度標準和評價(jia) 體(ti) 係,構建職業(ye) 本科教育的專(zhuan) 業(ye) 、教學、教師和學生評價(jia) 體(ti) 係,健全第三方評價(jia) 機製,使職業(ye) 本科院校辦學質量有保障、職業(ye) 教育辦學本色不改變。

  職業(ye) 本科教育要滿足低收入群體(ti) 對共同富裕的訴求。脫貧攻堅目標已經如期完成,實現共同富裕成為(wei) 社會(hui) 發展麵臨(lin) 的下一個(ge) 重要目標,使低收入群體(ti) 轉變為(wei) 中等收入群體(ti) ,擴大社會(hui) 中的中等收入群體(ti) 規模,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穩步發展職業(ye) 本科教育,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徑。因此,一要增加相對貧困地區的職業(ye) 本科教育招生比例,探索麵向相對貧困地區的定向招生專(zhuan) 項計劃,重點招收職業(ye) 本科教育資源不足、錄取率較低的中西部省份考生和農(nong) 村地區考生,助力區域協調發展和共同富裕。二要加大優(you) 質職業(ye) 本科院校麵向低收入群體(ti) 的服務供給力度,麵向農(nong) 民工、下崗職工、殘疾人等低收入群體(ti) 提供更加優(you) 質的就業(ye) 與(yu) 創業(ye) 技能培訓服務,實現低收入群體(ti) 的高質量就業(ye) 。重點服務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培養(yang) 更高層次的拔尖創新型、複合應用型、實用技能型涉農(nong) 人才,打造涉農(nong) 產(chan) 業(ye) 相關(guan) 的高端應用技術研究與(yu) 開發平台,優(you) 化農(nong) 村地區的人力資源和技術技能供給。

  職業(ye) 本科教育要適應新時代職教體(ti) 係構建

  職業(ye) 本科教育要能牽引中職和高職教育的高質量發展。高質量辦學是改變社會(hui) 認可度的最好路徑,穩步發展優(you) 質職業(ye) 本科教育,加強職教體(ti) 係的銜接與(yu) 貫通,完善職教高考製度,是有效牽引中職和高職專(zhuan) 科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ju) 措。因此,職業(ye) 本科教育一要加快完善“文化素質+職業(ye) 技能”的職教高考製度,推動職教高考成為(wei) 高中階段教育畢業(ye) 生升入高職、職業(ye) 本科院校的主渠道,擴大職業(ye) 本科院校麵向中職和高職畢業(ye) 生的招生比例與(yu) 招生規模,暢通職業(ye) 教育學生的升學考試通道和學曆層次提升渠道。二要加強職業(ye) 本科教育與(yu) 中職、高職教育的聯動,高標準建設職業(ye) 本科院校和專(zhuan) 業(ye) ,一體(ti) 化設計中職、高職、職業(ye) 本科人才培養(yang) 方案,探索開展中職“2+4”“3+4”和高職“3+1”等多樣化學製,牽引中職和高職學校進一步明確辦學定位、人才培養(yang) 目標和規劃。

  職業(ye) 本科教育要支撐專(zhuan) 業(ye) 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發展。穩步發展職業(ye) 本科教育,既能夠為(wei) 專(zhuan) 業(ye) 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提供優(you) 質且適切的生源,又能夠推動構建“中職—高職—職教本科—專(zhuan) 業(ye) 學位碩士”一體(ti) 化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滿足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yang) 需求。因此,職業(ye) 本科教育一要增強學位製度的應用導向,探索建立與(yu) 學術教育並存的職業(ye) 教育學位體(ti) 係,統籌考慮學科基準、專(zhuan) 業(ye) 標準和職業(ye) 導向,探索科學合理的學位資格質量標準和學位授予標準,增強與(yu) 專(zhuan) 業(ye) 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的銜接性,強化對知識應用能力、技術開發能力的考察,逐步形成學校自主申報、政府評估和授權的多元化學位獲取通道。二要增強人才培養(yang) 的承繼性,強化產(chan) 教融合育人機製,多元主體(ti) 共建產(chan) 學研合作的創新聯合體(ti) ,為(wei) 學生提供參與(yu) 各類研發項目的機會(hui) ,為(wei) 繼續接受專(zhuan) 業(ye) 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奠定良好的研究基礎。

  (作者係全國職業(ye) 高等院校校長聯席會(hui) 議常務副主席,寧波職業(ye) 技術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

  張慧波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