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人權觀嚴重破壞國際人權法的根基
作者:唐穎俠(xia) (南開大學人權研究中心副主任)
近日,美國國務院發布了臭名昭著的《2021年國別人權報告》,對包括中國在內(nei) 的多個(ge) 國家和地區的人權狀況橫加指責。報告內(nei) 容充斥著刻板印象和陳詞濫調,反映了美國長期以來利用人權作為(wei) 推行其外交政策的工具,謀求全球戰略利益的本質。
凸顯美式人權觀的虛偽(wei) 和雙標
雖然冠以“人權報告”,實則是以人權為(wei) 名的美式價(jia) 值觀報告。因為(wei) 報告所依據的評判標準既非普世性人權價(jia) 值理念,也不是被各國普遍接受的國際人權法,而是美式價(jia) 值觀和戰略利益。將人權問題政治化和工具化,嚴(yan) 重損害了人權的價(jia) 值基礎,侵蝕了人權的普遍性與(yu) 公信力。
報告反映了美式人權觀的片麵狹隘,偏離和歪曲了國際人權標準。繼1948年《世界人權宣言》宣示了各國人民和所有國家所爭(zheng) 取實現的共同標準之後,1993年的《維也納宣言與(yu) 行動綱領》再次強調了人權的普遍性,指出一切人權均為(wei) 普遍、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相互聯係的。國際社會(hui) 必須站在同樣地位上、用同樣重視的眼光,以公平、平等的態度全麵看待人權。然而,美國長期以來拒絕承認經濟、社會(hui) 和文化權利,拒不批準保護婦女和兒(er) 童的國際人權公約,無視南方國家和人民的發展權,肆意踐踏和平權。報告所反映的美式人權觀,脫離了國際公認的人權理念和標準,僅(jin) 以美國的喜好厭惡為(wei) 依據,根據意識形態、國家利益和敵友關(guan) 係作為(wei) 評判標準,既不全麵,也不客觀。
國際人權法的基本要求是國家對其領土及管轄範圍內(nei) 的人承擔尊重、保護和實現人權的義(yi) 務。因此,作為(wei) 義(yi) 務承擔者,一國應對其內(nei) 部的人權問題負責,並應積極保障和促進人權的實現。對他國人權狀況的關(guan) 切應保持謙抑與(yu) 克製,首先不能侵犯他國人權,這是一條不可逾越的底線。其次,對於(yu) 他國人權的關(guan) 切應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通過對話合作或者國際人權機製的途徑進行,采取的措施應符合國際法。
反觀美國的做法,可謂與(yu) 公理道義(yi) 完全背道而馳。首先,對內(nei) 人權保障不力。美國國內(nei) 人權狀況每況愈下、劣跡斑斑。一方麵,美國人權問題的頑疾愈加惡化。槍支泛濫暴力橫行,2021年共發生了693起大規模槍擊事件,比2020年增長10.1%,導致超過4.4萬(wan) 人喪(sang) 生。係統性種族歧視根深蒂固,種族不平等日益加劇。紐約市2021年針對亞(ya) 裔的仇恨犯罪比2020年猛增361%。另一方麵,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美國人民的生命權和健康權受到嚴(yan) 重威脅和侵犯。即使是美國自我標榜的民主製度,也在金錢政治和政黨(dang) 對立的背景下,日益受到侵蝕,隻有7%的美國年輕人認為(wei) 美國民主製度尚屬“健康”,民眾(zhong) 對政府的信任度接近1958年以來的曆史低點。聯合國人權理事會(hui) 特別報告員費爾南·德瓦雷納強調,美國人權保障法律體(ti) 係既不全麵,也早已過時,並導致日益嚴(yan) 重的不平等。
其次,對外直接侵犯他國人權。美國一貫奉行霸權主義(yi) 、單邊主義(yi) 、幹涉主義(yi) ,頻頻動用武力導致大量平民傷(shang) 亡,濫用單邊製裁引發人道主義(yi) 危機。美國近20年發動的所謂“反恐”戰爭(zheng) 已經奪去超過92.9萬(wan) 人的生命。無論是伊拉克,還是阿富汗,美軍(jun) 所到之處無不留下了千瘡百孔的爛攤子,至今滿目瘡痍、民不聊生。持續的戰爭(zheng) 與(yu) 動蕩導致阿富汗近三分之一人口淪為(wei) 難民,350萬(wan) 阿富汗人因衝(chong) 突而流離失所,近2300萬(wan) 人麵臨(lin) 極端饑餓,其中有320萬(wan) 名5歲以下兒(er) 童。美國無視聯合國大會(hui) 連續29次通過的呼籲美國終止對古巴長達50年的經濟封鎖的決(jue) 議,在古巴麵臨(lin) 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戰時,繼續對古巴實施禁運和製裁。同時,美國對委內(nei) 瑞拉、伊朗、敘利亞(ya) 等國實施的單邊製裁均造成了嚴(yan) 重的負麵人權影響。這不禁令人感慨,製裁之禍猶勝於(yu) 病毒!
再次,破壞多邊人權合作,合則用、不合則棄。美國不僅(jin) 沒有意願履行國際人權義(yi) 務,而且動輒以退群相威脅破壞國際人權合作機製。眾(zhong) 多國家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hui) 第四十八屆會(hui) 議上譴責美國是“世界人權事業(ye) 最大的破壞者”,並敦促美國解決(jue) 自身嚴(yan) 重人權問題。美國與(yu)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hui) 的分分合合即為(wei) 明證。2018年美國以人權理事會(hui) 對以色列“存在偏見”及“無法有效保護人權”為(wei) 由退出時,時任駐聯合國大使尼基·黑利稱,聯合國人權理事會(hui) 是個(ge) “虛偽(wei) 和自私”的機構,是一個(ge) “具有政治偏見的汙水池”。事實上,美國深受兩(liang) 黨(dang) 政治的掣肘,美國前總統布什反對加入人權理事會(hui) ,直到2009年,在奧巴馬政府時期,美國才正式加入。當時奧巴馬政府稱,要從(cong) 內(nei) 部努力改善人權理事會(hui) 。但是2018年6月,特朗普政府宣布了退群。《紐約時報》坦言,誰也沒法確定,如果共和黨(dang) 人在2024年贏得總統大選,美國會(hui) 不會(hui) 再次退出人權理事會(hui) 。
可見,美國從(cong) 未真正尊重過人權的價(jia) 值理念,也未曾真心維護過多邊人權機製,完全以其國家利益和外交政策衡量取舍。當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hui) 為(wei) 核心的多邊人權機製不能有效推行美國的對外政策,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時,美國會(hui) 無情地拋棄它;而當美國認為(wei) 其有利可圖時,能夠成為(wei) 其有效推行霸權主義(yi) 的工具時,又會(hui) 毫不猶豫地返回。一個(ge) 自詡為(wei) “人權衛士”的超級大國如此出爾反爾,毫無誠信可言。
日內(nei) 瓦智庫“環球人權團體(ti) ”執行董事利蒙評論,自從(cong) 美國今年初以觀察員身份重回人權理事會(hui) 以來,“美國基本上隻聚焦一件事,那就是中國。”紐約大學曆史和國際關(guan) 係學者詹姆斯·派克在分析大量曆史材料後得出的結論:美國官方所倡導的所謂人權與(yu) 真正的人權理念幾乎沒有絲(si) 毫聯係,美國官方高舉(ju) “人權”旗幟,唯一的目的是利用人權推行自己的全球戰略。
追求的是霸權而非人權
報告再次反映了美國奉行單邊主義(yi) 橫行霸道的本質。美國發布報告的目的並非促進人權進步,而是政治對抗的工具。事實上,成立於(yu) 2006年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hui) 已經為(wei) 各國設計了國際人權監督機製。國際社會(hui) 早已擯棄了采取政治對抗、動輒發起國別審查的舊機製,設計了平等、包容、建設性、對話而非對抗的普遍定期審議機製。這一機製是踐行多邊主義(yi) 的有效途徑,它是一個(ge) 獨特的、由國家驅動的同行審議機製。通過這一機製,會(hui) 員國在日內(nei) 瓦舉(ju) 行的政府間人權理事會(hui) 工作組會(hui) 議上,每四年半平等地對所有國家的人權記錄審議一次。所有國家無一例外都積極參與(yu) 審議其他國家的人權記錄並向其提出建議。普遍定期審議的目標是支持所有聯合國會(hui) 員國及時、定期、更好地評估其不斷發展的人權需求。普遍定期審議機製運行以來,已經對全球193個(ge) 聯合國會(hui) 員國進行了三輪審議,目前正在啟動第四輪審議。數據顯示,平均而言,各國接受了普遍定期審議中近85%的建議,而90%的國家對至少一半已接受的建議采取了行動。
然而,美國並不在乎這個(ge) 國際機製,而是習(xi) 慣性地淩駕於(yu) 多邊人權機製之上,以自己的政治利益為(wei) 判斷標準,以意識形態作為(wei) 標尺劃分敵友關(guan) 係,通過發布國別人權報告充當世界人權法官。作為(wei) 聯合國的一個(ge) 成員國,既做運動員,又做裁判員。報告的公正性如何得到保證?在標榜正當程序和程序正義(yi) 的美國,豈能無視這一基本的法治精神?
作為(wei) 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美國倘若真如其所宣稱的那樣關(guan) 心全球人權事業(ye) 進步和各國的人權狀況,與(yu) 其煞費苦心地編造謊言、羅織罪名,不如與(yu) 各國就人權開展平等的雙邊和多邊對話與(yu) 合作,在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上幫助他國改善人權狀況。反觀美國所作所為(wei) ,並非促進人權,旨在製造對抗。
人類正麵臨(lin) 著嚴(yan) 峻的危機與(yu) 挑戰,從(cong) 氣候變化的緊急狀態,到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蔓延,以及俄烏(wu) 衝(chong) 突帶來的地區動蕩和人道主義(yi) 危機,都對各國人民人權的享有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衝(chong) 擊和負麵影響。值此危難之際,各國本應同心協力、共克時艱,然而美國卻故技重施,一如既往地玩弄政治伎倆(lia) 和揮舞人權大棒,發布所謂的《國別人權報告》對他國的人權狀況橫加指責。這些報告的目的不是促進他國人權狀況的改善,而是赤裸裸的政治打壓和惡意醜(chou) 化他國形象,並以此為(wei) 借口實施單邊人權製裁,由此更加劇了人權狀況的惡化。事實證明,美國已成為(wei) 國際人權事業(ye) 健康發展的最大阻礙者和破壞者。借用哈佛大學國際關(guan) 係學教授斯蒂芬·沃爾特的尖銳評論,美國“必須首先解決(jue) 國內(nei) 出現的問題,並重新思考如何與(yu) 世界其他國家打交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