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以強化產業協作促統一大市場建設

發布時間:2022-04-28 14:49:00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林盼(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近日出台,強調“加快建立全國統一的市場製度規則,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製約經濟循環的關(guan) 鍵堵點,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範圍內(nei) 暢通流動,加快建設高效規範、公平競爭(zheng) 、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並將“促進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升級”納入主要目標,提出“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具有豐(feng) 富應用場景和放大創新收益的優(you) 勢,通過市場需求引導創新資源有效配置,促進創新要素有序流動和合理配置,完善促進自主創新成果市場化應用的體(ti) 製機製,支撐科技創新和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

  當前,我國發展的內(nei) 外部環境複雜多變,黨(dang) 中央作出構建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重大戰略決(jue) 策。構建新發展格局,關(guan) 鍵要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you) 勢,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範圍順暢流動。同時,出於(yu) 應對逆全球化思潮上升和新冠肺炎疫情衝(chong) 擊的現實考慮,更加需要充分發揮超大規模和整體(ti) 市場的優(you) 勢,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增強經濟領域的防災避險能力,有力應對外部風險。這些都迫切需要加快建設高效規範、公平競爭(zheng) 、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

  經濟學理論認為(wei) ,生產(chan) 要素隻有大規模集聚才能產(chan) 生效率。長期以來,地方保護和區域壁壘已經成為(wei) 製約我國發揮市場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的重要因素。對此,需構建起推動產(chan) 業(ye) 協作的合理機製,使各種資源要素能在地區之間、部門之間自由順暢流動,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超大市場的規模效應,產(chan) 生規模報酬遞增的效果。與(yu) 此同時,也要在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過程中用好產(chan) 業(ye) 發展的牽引作用,以加強產(chan) 業(ye) 協作助力破除阻礙資源要素順暢流動的各種藩籬,使產(chan) 業(ye) 發展與(yu) 統一市場建設相得益彰。在實踐中解決(jue) 區域之間相互競爭(zheng) 所造成的地方保護、市場分割、重複建設和產(chan) 業(ye) 同構等一係列問題,也需要以產(chan) 業(ye) 發展為(wei) 抓手,著力打通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堵點,推動要素流動,暢通經濟循環,推動產(chan) 業(ye) 協作。

  其一,加強頂層設計,夯實有利於(yu) 產(chan) 業(ye) 協作的製度基礎。一般來說,產(chan) 業(ye) 鏈在整體(ti) 布局上通常表現出明顯的跨區域特征,涉及多元區域主體(ti) 的利益,需要通過國家層麵的產(chan) 業(ye) 政策加以統籌協調,以此消除市場發展的區域壁壘,促進資金、人才、技術等生產(chan) 要素順暢流動。特別是對產(chan) 業(ye) 發展來說,需要健全公平競爭(zheng) 製度框架和政策實施機製,建立公平競爭(zheng) 政策與(yu) 產(chan) 業(ye) 政策協調保障機製,優(you) 化完善產(chan) 業(ye) 政策實施方式。對此,必須在強化市場基礎製度規則統一、推進市場設施高標準聯通、打造統一的要素和資源市場、推進商品和服務市場高水平統一、推進市場監管公平統一、進一步規範不當市場競爭(zheng) 和市場幹預行為(wei) 等方麵發力,夯實產(chan) 業(ye) 協同的製度基礎,自上而下破除製約要素流動的藩籬。要通過推進市場規則、標準體(ti) 係、監管要求、要素市場的一體(ti) 化建設,發揮政府在體(ti) 製機製保障、功能平台共建、公共服務共享等方麵的作用,促進區域之間的充分合作和良性發展,打造統一開放、有序競爭(zheng) 的市場環境。

  其二,提高流通效率,有效降低產(chan) 業(ye) 協作的成本。在這方麵,首要的就是用好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推動數字經濟與(yu)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既要加強人工智能、工業(ye) 互聯網、大數據等方麵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也要完善物流樞紐、交通網絡、公共信息服務平台等傳(chuan) 統硬件設施建設。尤為(wei) 重要的是,需充分利用新技術整合各類市場信息,加快推進不同主體(ti) 之間的數據開放共享,使數據要素在更大範圍內(nei) 有序流動。對此,要加快構建數據要素的市場化配置機製,促進數據共享、數據確權、數據資產(chan) 評估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提高技術改造和產(chan) 業(ye) 數字化水平,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推動產(chan) 業(ye) 鏈向中高端攀升。下一階段,既要破除平台企業(ye) 數據壟斷,防止部分市場主體(ti) 利用數據、算法、技術手段等方式排除、限製競爭(zheng) ,又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chan) 業(ye) 的積極作用,助力破除區域壁壘和地方保護,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同時,更好發揮政府宏觀調控和政策引領作用,推動不同區域之間的產(chan) 業(ye) 協作。

  其三,完善標準體(ti) 係,構建產(chan) 業(ye) 協作的統一標準。當前,我國標準化管理體(ti) 製尚存在一些問題,標準體(ti) 係的建設和發展也缺乏係統性、協調性和統一性,表現在行業(ye) 質量安全標準交叉重複、技術指標要求不統一、與(yu) 國際標準接軌不暢等諸多方麵。構建產(chan) 業(ye) 協作的統一標準,有助於(yu) 解決(jue) 重點領域和關(guan) 鍵環節存在的隱性壁壘或門檻等問題,全麵打通國內(nei) 循環的堵點。同時,標準化建設不能“閉門造車”,需促進企業(ye) 公平參與(yu) 我國標準化工作,提高標準製定修訂的透明度和開放度,持續提升國內(nei) 國際標準的一致性,開展標準、計量等方麵的國際交流合作,加強與(yu) 全球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企業(ye) 協作,加強標準必要專(zhuan) 利國際化建設,積極參與(yu) 並推動國際知識產(chan) 權規則形成。

  其四,推進區域聯動,總結產(chan) 業(ye) 協作的有益經驗。加強產(chan) 業(ye) 協作需要區域協作持續深化,應結合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等的實施,鼓勵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以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長江中遊城市群等,在維護全國統一大市場前提下,優(you) 先開展區域市場一體(ti) 化建設工作,建立健全區域合作機製,積極總結並複製推廣典型經驗和做法。當前,我國區域經濟一體(ti) 化正在穩步推進,以打造世界級產(chan) 業(ye) 集群為(wei) 抓手,在構建推動產(chan) 業(ye) 協作組織機製方麵取得了新進展,在提升數據信息透明度、推進跨區域監管執法聯動等方麵進行了有益探索,應在進一步總結區域協作經驗的基礎上,為(wei) 其他地區破除區域壁壘和地方保護、推進產(chan) 業(ye) 協同提供寶貴經驗。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