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贛南采茶戲《一個人的長征》:人民史詩的文化底色

發布時間:2022-05-25 13:43: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王馗(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中國戲曲學會(hui) 會(hui) 長)

  在贛南采茶戲《一個(ge) 人的長征》劇終時,主人公騾子擦幹眼淚,戴上邱排長留下的軍(jun) 帽,哼唱著采茶戲《睄妹子》中舊曲所填的新詞,堅定地走向前方的紅軍(jun) 隊伍。劇作家盛和煜在劇本此處有一句提示:“驀然,他輕聲的哼唱變成激昂、震撼的交響樂(le) !紅旗招展,麗(li) 日當空,似有千萬(wan) 個(ge) 騾子、邱明亮、花姑、古玉潔在紅旗指引下,奔向前方。”這“千萬(wan) 個(ge) ”的定語,正與(yu) 劇名標定的“一個(ge) 人”彼此呼應,展現了劇作所要傳(chuan) 達的文學想象空間。導演張曼君用騾子走向紅軍(jun) 群體(ti) 形象的場麵設置,大氣磅礴地在舞台上塑造了革命戰爭(zheng) 年代中人民大眾(zhong) 跟隨紅軍(jun) 融入革命的文化意象,完成了從(cong) 文學向舞台的藝術創造。

  從(cong) “一個(ge) 人”到“千萬(wan) 個(ge) ”的轉化,從(cong) 《睄妹子》的一支愛情曲調到革命新詞“交響樂(le) ”的升華,是從(cong) 藝術典型到曆史真實的擴容。劇作通過騾子這樣的一個(ge) 普通個(ge) 體(ti) ,通過他在紛亂(luan) 的戰爭(zheng) 局麵中接近紅軍(jun) 、走進紅軍(jun) 、理解紅軍(jun) 、跟隨紅軍(jun) ,將藝術塑造的“騾子”延展成了見證並參與(yu) 著中國革命進程的“人民”群體(ti) ,這是用現實主義(yi) 和浪漫主義(yi) 相結合的美學理想,對紅色題材的一次重要創新。

  長期以來的戲曲現代戲創作,不乏對於(yu) “人民”濃墨重彩的書(shu) 寫(xie) ,通過不同社會(hui) 群體(ti) 和具體(ti) 的“人民”個(ge) 體(ti) ,展示他們(men) 的思想、觀念和情感,表達人民與(yu) 時代、英雄、國家和黨(dang) 的深度依存關(guan) 係。這樣的戲曲創作,更多地秉持著現實主義(yi) 的創作手法,以嚴(yan) 肅的曆史真實性張揚革命文化、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形成依托百年中國發展曆史、獨具時代特色的戲曲敘事形態。革命題材已經在思想表達、題材選擇、形象塑造、風格審美等諸多方麵,拓展出多元豐(feng) 富、更加成熟的藝術形式和內(nei) 容,由此有機地成為(wei) 曆史題材的重要組成部分。

  贛南采茶戲《一個(ge) 人的長征》別出機杼地將敘事主體(ti) 定位到騾子這個(ge) 普通人身上,將宏大的“長征”敘事折向人民大眾(zhong) 。騾子不是紅軍(jun) ,不是黨(dang) 員,在“長征”這個(ge) 民族革命史詩的創造過程中,他隻是芸芸大眾(zhong) 中一個(ge) 無意識的局外人。他之所以被卷進長征的最初緣起,隻是因為(wei) 他的騾子給蘇區紅軍(jun) 馱鹽,他隻想拿回自己的“工錢”,但是麵對尤老板的欺騙、麵對鄉(xiang) 聯防隊長王火彪的誣陷,以及由此在生活中出現的湘軍(jun) 、粵軍(jun) 、黔軍(jun) 等等強悍的外部力量帶來的生命威脅,他逐漸地從(cong) 個(ge) 人的生活理想中看到了身處世間的光怪陸離,也用他質樸的生活立場來分辨著集結在他周圍的這些群體(ti) 。

  騾子是典型的“一根筋”,乍看似乎“腦殼有毛病”,他本來可以按照紅軍(jun) 二號首長的解決(jue) 方案,牽走自己的騾子,同時拿上二十塊工錢回家。但是他首先想到的是“不行,這樣你不虧(kui) 大了嗎”,由此主動提出“拉活換工”,並且答應要把運輸隊的鐵皮箱親(qin) 自交給二號首長。他的這種誠信、守諾的處世態度,來自世代生存的環境,來自世代遵循的道德操守,更來自二號首長和紅軍(jun) 在麵對他被坑騙後表現出的寬容、理解和信義(yi) 。正是在這種共有的文化傳(chuan) 統基礎上,騾子在曆經諸般磨難時,始終堅持著他與(yu) 二號首長、與(yu) 紅軍(jun) 達成的承諾,並且在大是大非、大生大死之際,麵對以生命來護衛他的邱排長,由衷地道出“我就搞不懂,這世界上怎麽(me) 會(hui) 有紅軍(jun) ,有你這樣的人”,從(cong) 他最初“隻聽說紅軍(jun) 講信義(yi) ”,到他與(yu) 邱排長切身的生死與(yu) 共、患難相隨,動情地說出“我要做一個(ge) 像你一樣的人,像你一樣戰鬥生活”。

  劇作的精妙之處在於(yu) ,除了邱排長這“一個(ge) 人”外,基本沒有對紅軍(jun) 進行過多的鋪陳,而是通過騾子與(yu) 身邊日常群體(ti) 的交往,來展現特殊年代中的世俗生活常態。古小姐充滿詩意理想和革命憧憬的這“一個(ge) 人”,花姑帶著農(nong) 民淳樸道德和美好人性的這“一個(ge) 人”,甚至王火彪充斥貪婪物欲和殘暴狠毒的這“一個(ge) 人”,都以極具意象化的個(ge) 體(ti) 抽繹,展示出他們(men) 各自依存的社會(hui) 群體(ti) 屬性。正是在單獨意象的關(guan) 係推進中,劇作通過騾子的眼睛和心靈,去充分地辨別“紅軍(jun) ”這支獨特隊伍的正義(yi) ;通過他的行走、他的追隨,來理解革命中的信仰與(yu) 犧牲,理解偉(wei) 大精神的感召力量;通過他的誠信、他的執著,來表達“人民”的精神在苦難洗禮後的升華與(yu) 堅定。

  這樣的“一個(ge) 人”對於(yu) “長征”的辨別與(yu) 認同,集中體(ti) 現了現代中國革命最大多數群體(ti) 的思想抉擇,高度濃縮了“人民”的意象內(nei) 涵,也呈現出了“長征”作為(wei) 人民史詩的文化底色。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