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數字金融在支持經濟增長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邱兆祥、劉永元(均係北京市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今年4月29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強調,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近日,國務院印發《紮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提出貨幣金融政策等六方麵33項具體(ti) 措施,要求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hui) 發展預期目標。穩定經濟大盤對於(yu) 夯實我國經濟基礎,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目標,保持宏觀大局穩定,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yi) 。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當前,我國經濟麵臨(lin) 需求收縮、供給衝(chong) 擊、預期減弱三重壓力,需要更好發揮金融在資源配置、信息傳(chuan) 遞、風險控製和宏觀調控中的政策集成效應。數字金融作為(wei) 金融創新與(yu) 科技創新疊加融合形成的一種高級金融形態,具有數字與(yu) 金融的雙重屬性,能夠加速資金、信息、數字等要素的自由流通與(yu) 有效配置,矯正傳(chuan) 統金融因信息不對稱引發的市場失靈和金融割裂問題,助力加快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在穩定經濟大盤中發揮著舉(ju) 足輕重的作用。
1 數字金融在支持經濟增長中發揮重要作用
數據是數字化時代的關(guan) 鍵生產(chan) 要素,金融業(ye) 是數據積累最為(wei) 深厚的行業(ye) ,數字金融具有科技性、普惠性、政策性和靶向性等鮮明特征,能夠擴大金融服務覆蓋麵,引導金融資源流向基礎設施、中小微企業(ye) 、“三農(nong) ”等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在加速資金流通、支持數字經濟發展和促進區域經濟增長等方麵作用顯著。
數字金融能夠提升資金配置效率,為(wei) 實體(ti) 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活血。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決(jue) 定著整個(ge) 經濟社會(hui) 的運行效率和經濟增長質量。傳(chuan) 統金融“嫌貧愛富”的天然屬性會(hui) 對長尾客戶產(chan) 生金融排斥,數字金融則能夠整合企業(ye) 的信息流、現金流等信貸特征,進行定量的風險分析和風險定價(jia) ,緩解信貸市場的市場失靈問題。一方麵,數字金融利用數字技術降低了金融服務的門檻,使得被傳(chuan) 統金融機構排除在外的市場主體(ti) 能夠更加便捷地獲取金融服務,提升普惠金融的覆蓋率,為(wei) 更大範圍市場主體(ti) 的生產(chan) 經營活動注入金融活血;另一方麵,數字金融依托大數據、雲(yun) 計算等數字技術,會(hui) 加速金融業(ye) 數字化轉型進程,優(you) 化信貸業(ye) 務流程,降低信息搜尋成本、人力成本、運營成本和風險成本,進而有利於(yu) 增加經濟產(chan) 出和促進經濟增長。
數字金融能夠助力提升科技創新水平,為(wei) 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動力。創新是一個(ge) 國家和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因素,數字金融作為(wei) 生產(chan) 活動的關(guan) 鍵要素,能夠促進金融、科技、產(chan) 業(ye) 的良性循環發展。從(cong) 微觀層麵看,企業(ye) 的科技創新活動具有投資規模大、不確定性強、沉澱成本高等特征,與(yu) 傳(chuan) 統金融機構的風險偏好匹配度不高,金融機構可以利用數字科技手段破除“數據壁壘”和“信息煙囪”,並為(wei) 實體(ti) 企業(ye) 的基礎研究、科技研發等活動提供相匹配的融資支持。從(cong) 中觀層麵看,產(chan) 業(ye) 基礎高級化和產(chan) 業(ye) 鏈現代化需要金融機構提供長期大額低息的資金支持。數字金融能夠整合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價(jia) 值鏈等上下遊數據,打造資金和信息閉環,激發數字產(chan) 業(ye) 化和產(chan) 業(ye) 數字化融合發展的耦合效應。從(cong) 宏觀層麵看,數字金融能夠充分發揮價(jia) 值發現功能,推動數字、科技、創新、資金等要素向生產(chan) 效率高的科技產(chan) 業(ye) 聚集,從(cong) 而促進區域經濟創新驅動發展。
數字金融可以促進資金均衡配置,為(wei) 經濟協調發展提供保障。長期以來,我國區域間、城鄉(xiang) 間的金融資源配置存在異質性差異,金融資源的不平衡分布會(hui) 加速經濟發展的“馬太效應”。數字金融能夠彌合區域間、群體(ti) 間的“數字鴻溝”,促進資金的公平分配和經濟的包容性增長。一方麵,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算法等數字科技會(hui) 改革優(you) 化金融機構的信貸偏好,增強信息的溢出效應,降低金融機構的服務準入門檻,這有利於(yu) 緩解小微企業(ye) 、個(ge) 體(ti) 戶、居民等麵臨(lin) 的融資約束;另一方麵,移動互聯支付等數字金融能夠基於(yu) 真實有效信息進行跨主體(ti) 、跨區域、跨時期的資金配置,引導金融機構將東(dong) 部地區富裕的金融資源配置到中西部地區急需資金支持的項目中去,減少區域間金融服務的可得性差距,從(cong) 而有助於(yu) 構建全國統一的金融大市場和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2 數字金融支持經濟增長需把握好三個(ge) 關(guan) 係
當前,我國數字金融的發展已經取得長足進步,但數字金融在支持經濟增長中仍然麵臨(lin) 諸多挑戰,未來需要著重處理好以下三方麵的關(guan) 係。
一是把握好數字金融與(yu) 實體(ti) 經濟的關(guan) 係。數字金融是數字驅動與(yu) 科技驅動的一種特殊金融業(ye) 態,技術是核心,而金融是本質。數字金融在發展過程中既要順應數字技術發展規律,更要遵守經濟和金融運行規律。一方麵,數字金融作為(wei) 金融中介工具,必須發揮好配置資源、分散風險、清算支付等金融基本功能,要把服務實體(ti) 經濟作為(wei) 第一要務,不能靠技術信息的壟斷來進行金融套利,更不能造成金融“脫實向虛”和引發係統性金融風險;另一方麵,金融機構要善於(yu) 通過數字賦能來提供差異化的金融產(chan) 品供給,充分發揮數字金融的長尾效應和規模效應,提升金融對實體(ti) 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適配性。
二是把握好數字金融與(yu) 金融監管的關(guan) 係。數字金融打破了傳(chuan) 統的金融業(ye) 態,推動技術創新、金融創新與(yu) 數字創新的融合發展,但也可能引發監管真空、監管套利等問題。一方麵,數據具有易複製、易篡改等特點,一些大型科技公司可能會(hui) 利用平台效應和數據優(you) 勢,突破行業(ye) 、地域經營的限製,變相從(cong) 事借貸、資管、征信、助貸等金融服務,在監管缺失的情況下引發係統性金融風險;另一方麵,知識圖譜、區塊鏈等數字技術的運用也會(hui) 豐(feng) 富監管機構的監管手段,促進跨市場跨業(ye) 態跨區域金融風險識別、預警和處置,使得金融監管更有效率和更加具有針對性,為(wei) 經濟增長提供穩定、可持續的金融監管環境。
三是把握好數字金融與(yu) 宏觀調控的關(guan) 係。4月29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強調,要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紮實穩住經濟。要充分發揮數字金融在財政、貨幣、產(chan) 業(ye) 政策等宏觀調控中的特殊作用。一方麵,數字金融具有可追溯性等技術屬性,監管部門能夠掌握貨幣流通節點、流通線路、周轉速度等信息,這有利於(yu) 政府部門從(cong) 微觀角度把握宏觀經濟動向和調控經濟預期;另一方麵,數字金融能夠配合積極的財政政策進一步釋放內(nei) 需,形成經濟增長效應,便捷的數字金融產(chan) 品能夠刺激消費,發揮消費對經濟循環的牽引帶動作用,進而有助於(yu) 穩定經濟。
3 促進數字金融發展的著重點
數字金融是我國金融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方向,為(wei) 進一步激發數字金融的經濟增長效應,應著重抓好以下幾個(ge) 方麵工作。
構建和完善數字金融的生態體(ti) 係,促進經濟高質量增長。發展數字金融是一個(ge) 係統性工程,需要“政府引導”與(yu) “市場運作”雙輪驅動。國家層麵應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盡快製定數字金融發展戰略,明確數字金融發展的目標、路徑、準入與(yu) 退出機製。國家相關(guan) 部委應在財政、稅收、產(chan) 業(ye) 、數字等方麵出台與(yu) 數字金融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配套政策,強化政策的集成效應;金融機構應將數字技術廣泛應用到金融產(chan) 品設計、信貸審批、風險管控等各個(ge) 環節,通過產(chan) 品創新和服務創新不斷提升數字金融對企業(ye) 研發、產(chan) 業(ye) 升級和實體(ti) 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適配性和精準性;金融機構應加強與(yu) 政府部門的合作,通過聯合工商、稅務等部門,建立起完整的數字經濟創業(ye) 創新企業(ye) 信息收集、披露和信用評價(jia) 體(ti) 係,實現金融機構、政府部門和科技創新企業(ye) 之間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傳(chuan) 遞,打破“唯抵押物論”的束縛;金融機構需依托製造業(ye) 核心企業(ye) ,創新研發貸款、訂單融資、保理融資、應收賬款融資等組合方式,支持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企業(ye) 打造數字金融閉環生態。
加快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數字金融平衡協調發展。數字金融要通過數字驅動和技術驅動縮小金融資源的區域分布差異。中西部經濟欠發達的地區應著力提升智能金融網點的數量和規模,通過“互聯網+金融”提升金融服務的覆蓋率,著重提升中小微企業(ye) 、個(ge) 體(ti) 戶和居民的資金可得性。同時,加大數字金融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發揮投資對穩增長的關(guan) 鍵作用。經濟相對發達的東(dong) 部地區應著力提升數字金融的資金配置精準度,著重通過數字金融工具和產(chan) 品創新提升金融服務於(yu) 不同企業(ye) 、不同人群的效率,避免出現大型企業(ye) “授信過度”和中小企業(ye) “授信不足”並存的局麵。強化農(nong) 村地區的數字金融體(ti) 係建設,大力支持鄉(xiang) 村振興(xing) 。做好“線上+線下”業(ye) 務,研發適當有效的產(chan) 權抵押、使用權抵押、活物抵押數字金融產(chan) 品,助力提升農(nong) 村地區的人力資本水平。
優(you) 化數字金融的監管體(ti) 係,構建經濟平穩發展的政策環境。數字技術發展為(wei) 金融風控提供了“科技方案”。未來需進一步建立健全適應數字金融發展的市場準入製度和公平競爭(zheng) 監管製度,監管機構要針對數字金融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立體(ti) 化的監管體(ti) 係,加快建立數字化監管規則庫,實現監管規則形式化、數字化和程序化。加快出台數字金融平台健康發展的具體(ti) 措施,推動相關(guan) 企業(ye) 在適度監管下實現資本有序發展,維護行業(ye) 公平競爭(zheng) ,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金融機構要充分運用數字技術賦能金融風險防控,主動采取數據挖掘、機器學習(xi) 等現代科技手段優(you) 化風險防控指標與(yu) 模型,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