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教育“沉浸”才可入心
作者:鄧昭明(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yu) 資源研究所)
加強黨(dang) 員教育管理是黨(dang) 的建設基礎性、根本性、經常性任務。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黨(dang) 員教育管理工作條例》強調:“進行革命傳(chuan) 統教育,引導黨(dang) 員學習(xi) 黨(dang) 史、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史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銘記黨(dang) 的奮鬥曆程,弘揚黨(dang) 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傳(chuan) 承紅色基因,踐行共產(chan) 黨(dang) 人價(jia) 值觀,激發愛國主義(yi) 熱情。”近年來,一大批優(you) 秀的紅色主題沉浸式黨(dang) 課、藝術作品、展館展廳、教育基地等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漸成規模。這些沉浸式體(ti) 驗內(nei) 容為(wei) 弘揚黨(dang) 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加強黨(dang) 員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贏得了廣大黨(dang) 員和人民群眾(zhong) 的認可與(yu) 喜愛,值得關(guan) 注和研究。
“沉浸”的字麵意義(yi) ,是指人浸泡在水中的狀態,引申為(wei) 人全情投入某項任務或者某個(ge) 環境。沉浸式黨(dang) 員教育融合藝術、科技等多元手法並突出互動屬性,生動呈現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曆史和紅色文化,進而全方位調動黨(dang) 員的感官和情緒,讓黨(dang) 員完全投入紅色文化情境,引發深層次的共鳴、獲得精神上的洗禮。
準確理解沉浸式體(ti) 驗,要把握兩(liang) 個(ge) 方麵。一是沉浸是主觀感受。當下許多被冠以“沉浸”的項目,往往隻得其形、不得其神。例如,穿上紅軍(jun) 服重走紅軍(jun) 路這樣的活動,就容易陷入此類誤區。打扮得像紅軍(jun) 並不意味著黨(dang) 員教育效果的實現,能否沉浸其中,取決(jue) 於(yu) 黨(dang) 員自身。每個(ge) 組織甚至每個(ge) 黨(dang) 員個(ge) 體(ti) 都有契合自身需求的沉浸內(nei) 容,能否沉浸,與(yu) 黨(dang) 員的年齡、職業(ye) 、經曆、偏好等息息相關(guan) 。二是沉浸是本質回歸。幾乎所有的教育,其高質量發展結果,都可以以受教育者的沉浸體(ti) 驗來描述。因此,沉浸式體(ti) 驗內(nei) 容的出現,是黨(dang) 員教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體(ti) 現了“以人為(wei) 本”的特點。
沉浸式黨(dang) 員教育大致可以分為(wei) 演說型、文藝型、代入型和生活型四種類型。演說型的特點是“你講我聽”,內(nei) 容通常是“四史”故事。演說是介於(yu) 表演和宣講之間的一種表現形式,它不堆砌黨(dang) 史細節,而是采用一種真實親(qin) 切的語言表現形式,旁征博引、深入淺出、娓娓道來,通過講師的個(ge) 人魅力、講述的高超技巧和內(nei) 容的精巧設計來達成黨(dang) 員的沉浸式體(ti) 驗。文藝型的特點是“你演我看”,內(nei) 容包括紅色音樂(le) 、舞蹈、影視等或是上述內(nei) 容的綜合體(ti) 。《長津湖》等便屬於(yu) 此類。值得關(guan) 注的是,近年來出現了一種綜合了音樂(le) 、詩詞、影視片段、現場表演、紀錄片等各種藝術形式的新型黨(dang) 史課,如湖南衡陽的“星火起湘南”音樂(le) 黨(dang) 史課,它以音樂(le) 串講衡陽百年黨(dang) 史,達到了較好的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效果。代入型的特點是“你導我演”,以共情為(wei) 核心。共情就是角色轉換。代入型黨(dang) 員教育通過場景營造和內(nei) 容設計,讓黨(dang) 員化身特定人物角色,身臨(lin) 其境體(ti) 驗紅色曆史,以達到深度沉浸的效果。生活型黨(dang) 員教育是紅色基因自然傳(chuan) 承和生長的結果,它由人、事、物、景四要素構成,其中人是核心要素,城市和鄉(xiang) 村是載體(ti) 。在遵義(yi) 、在延安,隨處可見帶有黨(dang) 員教育元素的標語。在這些城市裏,黨(dang) 史故事人人會(hui) 講,紅色歌謠廣為(wei) 傳(chuan) 唱,紅色活動常態化開展,已經浸潤到了城市鄉(xiang) 村的肌理和人民群眾(zhong) 的生活之中。讓紅色成為(wei) “底色”,讓黨(dang) 員教育融入生活,是沉浸式黨(dang) 員教育的終極形態。
總之,沉浸式黨(dang) 員教育以增強黨(dang) 員體(ti) 驗感和獲得感為(wei) 導向,基於(yu) 當地紅色文化資源,融合藝術、科技、劇情、表演等多種元素,對黨(dang) 史內(nei) 容進行二次加工,使其更加貼近生活、親(qin) 近民眾(zhong) 。它打破了單一的故事講述方式和黨(dang) 史宣講模式,其教育效果的實現不在於(yu) 讓黨(dang) 員記住多少黨(dang) 史知識,而是通過創設故事情境,對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百年曆程進行生動展示,激發主體(ti) 反思,在與(yu) 每個(ge) 黨(dang) 員互動、啟發、交流的過程中,喚起其內(nei) 心深處的共鳴,讓黨(dang) 員在情感沉浸中,深刻體(ti) 悟到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為(wei) 什麽(me) 能、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什麽(me) 行、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為(wei) 什麽(me) 好。特別是,當黨(dang) 員教育和生活融為(wei) 一體(ti) ,當紅色精神塑造著城市氣質,不管是黨(dang) 員幹部還是人民群眾(zhong) ,都會(hui) 不自覺沉浸其中,從(cong) 而達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