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實更細舉措穩經濟
作者:李心萍
4月29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會(hui) 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強調“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這是黨(dang) 中央的明確要求”。今年以來,受國際環境更趨複雜嚴(yan) 峻和國內(nei) 疫情衝(chong) 擊明顯的超預期影響,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的複雜性、嚴(yan) 峻性、不確定性上升,穩增長、穩就業(ye) 、穩物價(jia) 麵臨(lin) 新的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經濟穩增長的重要性、緊迫性更加凸顯。
今年出台的各項留抵退稅政策新增退稅總額達到約1.64萬(wan) 億(yi) 元,加快今年已下達的3.45萬(wan) 億(yi) 元專(zhuan) 項債(zhai) 券發行使用進度,今年新增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再擔保合作業(ye) 務規模1萬(wan) 億(yi) 元以上……不久前,國務院印發《紮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以下簡稱《一攬子政策措施》),提出六個(ge) 方麵33項措施。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和《政府工作報告》總體(ti) 思路、政策取向推出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是及時加大力度穩住經濟大盤的重要舉(ju) 措。堅持圍繞市場主體(ti) 實施宏觀政策,實行精準調控,不透支未來,也有利於(yu) 政策實施的提速增效。
該免的免、應減的減、能緩的緩、該通的通、能上的上,細覽《一攬子政策措施》不難發現:這些舉(ju) 措一方麵聚焦當下,著重救急救困、穩崗穩企、打通卡點堵點;一方麵放眼長遠,著重拉動投資保持較快增長,為(wei) 經濟發展積蓄“進”的力量。“加法”更加有力,“減法”更為(wei) 及時,鮮明的政策導向、務實的具體(ti) 措施,為(wei) 中國經濟帶來“及時雨”,讓市場主體(ti) 吃下“定心丸”,有助於(yu) 穩定預期。立足當下、著眼未來,政策工具箱已經打開,效果究竟如何,關(guan) 鍵還得看落實。
好的設計不會(hui) 自動實現,要對政策再作全麵篩查、細化實化,讓市場主體(ti) 和人民群眾(zhong) 應知盡知、應享盡享。本次出台的一些普惠性政策,旨在兜底線、保基礎,為(wei) 經濟發展積蓄基本力量。事實上,中小微企業(ye) 往往處於(yu) 經濟循環的末梢,尤其需要政策陽光雨露的滋養(yang) 。這也啟示我們(men) ,應當不棄微末、突出實效,切實打通政策傳(chuan) 導的“最後一公裏”。
穩住經濟大盤,需要一切從(cong) 實際出發,因地製宜用好政策。政策的落地見效是一項係統工程,各地要摸清家底、把握機遇,立足實際進行精細化配套、精準化落實。同時,市場主體(ti) 數量眾(zhong) 多、覆蓋麵廣,各地企業(ye) 麵臨(lin) 的困難、情況千差萬(wan) 別,也很難用一套政策、一種方案解決(jue) 所有問題。隻有及時掌握中小企業(ye) 具體(ti) 情況,為(wei) 其量身定製配套措施,才能讓好政策真正發揮雪中送炭的功效。總體(ti) 上看,用活政策、用足政策,才能最大限度釋放政策紅利。
穩住經濟大盤,還需要各地積極做好已有政策的調研反饋,儲(chu) 備更多增量政策工具。經濟社會(hui) 是不斷發展變化的,這就要求我們(men) 密切跟蹤政策實施情況,做好形勢分析、政策效果調研等工作,針對出現的新現象、新問題,及時對政策措施加以調整、修正,力求實現更好的政策效果。此外,還應堅持用改革舉(ju) 措、市場化辦法解難題,善於(yu) 向改革要動力、要活力。
善謀者行遠,實幹者乃成。當前,中國經濟壓力疊加,實現今年確定的經濟增長目標,必須付出更大更艱苦的努力。越是形勢嚴(yan) 峻,越要堅定信心、果斷應對,在穩經濟和助企紓困上發揮更大政策效應。迎難而上、奮發有為(wei) ,風雨無阻向前進,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我們(men) 就一定能戰勝各種風險挑戰,中國號巨輪就一定能劈波斬浪、行穩致遠。(李心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