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98%小麥種子培育實現本土化
俄羅斯教育和科學部農(nong) 業(ye) 科學領域活動組織協調司司長武加爾·巴吉羅夫稱,目前,俄羅斯98%的小麥種子自己培育,這保證了俄在全球小麥出口市場上的領先地位。
近年來,俄利用在糧食作物領域新建的9個(ge) 實驗室,將分子遺傳(chuan) 標記、細胞和染色體(ti) 工程、野生近緣種利用等方法引入育種過程,培育出12個(ge) 冬小麥和春小麥品種,還開發了有效的糧食作物種植資源節約技術,包括獲取優(you) 質冬小麥的技術,使育種學和種子生產(chan) 競爭(zheng) 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不久前,德國拜耳集團、美國嘉吉和阿徹丹尼爾斯米德蘭(lan) 相繼宣布停止在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所有非必要業(ye) 務”,這實際上停止了向俄提供包括農(nong) 作物種子、農(nong) 藥、育種技術研發以及新項目投資等農(nong) 業(ye) 物資。俄專(zhuan) 家稱,這對於(yu) 高度依賴外國種子的俄農(nong) 業(ye) 領域來說是嚴(yan) 重的“卡脖子”事件。有統計顯示,目前,俄羅斯60%的玉米種子來自進口,油菜籽和甜菜進口比例分別為(wei) 88%和100%。
為(wei) 保障對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領域大型項目的科研支持,俄羅斯教育和科學部成立6個(ge) 糧食作物領域的聯邦科研中心:盧基揚年科國家糧食中心、涅姆欽諾夫卡聯邦研究中心、頓河農(nong) 業(ye) 研究中心、東(dong) 南聯邦農(nong) 業(ye) 研究中心、鄂木斯克農(nong) 業(ye) 研究中心、阿爾泰聯邦農(nong) 業(ye) 生物技術科學中心。
這些中心的建立旨在發展俄羅斯在遺傳(chuan) 學、植物育種和生物技術領域的科學技術,確保基於(yu) 現代研究方法,包括分子遺傳(chuan) 學、細胞生物學和生物信息學方法的糧食安全。
此外,在“科學和大學”國家項目框架下,俄羅斯成立了35個(ge) 選種育種中心,2024年前提供給這些中心的財政支持將達到37億(yi) 盧布。此外,2022年,俄羅斯教育和科學部下屬的農(nong) 業(ye) 科研中心為(wei) 生產(chan) 更高發芽率的種子,播種麵積將至少增加20%,這將減少外國種子限供帶來的風險。還有15億(yi) 盧布撥款預備用於(yu) 為(wei) 穀物和豆科作物、油籽、玉米、飼料作物領域的選種育種中心收購12家種子清洗工廠。
近年來,俄在全球小麥出口市場處於(yu) 領先地位。根據聯合國糧農(nong) 組織統計,2021年俄羅斯小麥收獲約7800萬(wan) 噸,其中出口約4249萬(wan) 噸,占全球小麥出口量的22%,是全球最大的小麥出口國。俄對其他國家的糧食出口(特別是小麥)呈穩定增長態勢,這使俄羅斯作為(wei) 主要糧食供應國在全球市場處於(yu) 領先地位,排在俄之後的是歐盟、美國、加拿大和烏(wu) 克蘭(lan) 。
記者董映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