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經濟發展的挑戰與應對
作者:林毅夫(北京大學國發院名譽院長、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南南學院院長)
核心提示
自2008年以來,中國每年為(wei) 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在25%至30%之間,如果能保持這一貢獻率,美國以外那些國家為(wei) 了自身的就業(ye) 、社會(hui) 穩定和發展,不能沒有中國市場,就不會(hui) 輕易掉進美國的圈套。
保持快速增長、擴大開放、倡導全球化,既是實現第二個(ge) 百年目標、實現民族複興(xing) 的需要,也是破解美國圖謀和外部挑戰的最好辦法。
近幾年,我經常在各種場合講,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保持快速發展是我國駕馭大變局的基礎和關(guan) 鍵,是我國最大的大局、最大的政治。當前,中國經濟遇到哪些重大新挑戰,怎麽(me) 應對這些挑戰呢?
當前經濟麵臨(lin) 國內(nei) 外雙重新挑戰
從(cong) 國外看,美國總統拜登2021年上台以後,相比特朗普時的對華政策而言,換湯不換藥,延續了貿易戰、科技戰,而且變本加厲積極推動組建所謂的民主同盟,以政治體(ti) 製、價(jia) 值觀、意識形態等劃界,試圖以此在政治上孤立中國,進而在經濟上讓這些國家和中國脫鉤。最新的行動則包括美、日、印、澳組成一個(ge) 聯盟,想打造亞(ya) 洲版的北約,美國主導的北約則邀請了日本、韓國這些西太平洋的國家去參加他們(men) 的峰會(hui) 。拜登還在華盛頓舉(ju) 行東(dong) 盟國家特別峰會(hui) ,推動美國與(yu) 東(dong) 盟國家簽署全麵戰略夥(huo) 伴關(guan) 係,並試圖說服這些國家把供應鏈搬離中國。除了美國對中國發動的遏製和孤立行動之外,俄烏(wu) 戰爭(zheng) 從(cong) 今年2月底爆發到現在,短期之內(nei) 的影響很明顯,造成全球的石油天然氣價(jia) 格、糧食價(jia) 格急劇上漲。美國、歐洲本來已經麵臨(lin) 通貨膨脹的壓力,俄烏(wu) 戰爭(zheng) 進一步加劇了他們(men) 的通貨膨脹。對中國而言,我國不僅(jin) 是石油的主要進口國,糧食也在相當程度上依靠進口。除了油價(jia) 、糧價(jia) 之外,還有一些進口的礦產(chan) 資源價(jia) 格也在上漲。因此,俄烏(wu) 戰爭(zheng) 會(hui) 使我國進口成本增加,影響經濟增長,這在短期是不可避免的。從(cong) 中長期來講,經過這次俄烏(wu) 戰爭(zheng) ,俄羅斯與(yu) 歐盟之間的不信任和安全局勢的緊張一時間注定難以消除。有些勢力試圖渾水摸魚,借俄烏(wu) 戰爭(zheng) 挑撥中國和歐洲的政治關(guan) 係,以安全為(wei) 由,推動歐洲與(yu) 我國在經濟、貿易上脫鉤。這些是國際環境中出現的重大新挑戰。
從(cong) 國內(nei) 看,從(cong) 2021年第三季度以來,我國經濟已經出現比較大的下滑,這一下滑趨勢源於(yu) 需求收縮、供給衝(chong) 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實際上,從(cong) 去年下半年到今天,還處於(yu) 這樣一個(ge) 下滑周期當中。進入今年3月份以後,國內(nei) 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因為(wei) 奧密克戎病毒的傳(chuan) 染率非常高,一些地方,像深圳、廣州、上海、北京相繼出現疫情。疫情防控的舉(ju) 措必然影響到生產(chan) 、投資、消費各個(ge) 方麵,使經濟全麵放緩,要實現今年5.5%的增長目標將更加困難。
保持增長和開放應對國際挑戰
對於(yu) 來自國外的挑戰而言,美國冀圖各國跟中國脫鉤,讓中國重回封閉經濟,如果得逞,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就會(hui) 慢下來,我們(men) 的第二個(ge) 百年目標就難以如期實現,而且會(hui) 產(chan) 生更多新的挑戰,這正是美國的如意算盤。但是,麵對美國的這種圖謀,我們(men) 也要看到自己的有利條件,中國是世界第一大貿易國,擁有世界第一大市場。貿易是雙贏的,而且貿易當中的小經濟體(ti) 從(cong) 中受益超過大經濟體(ti) 。美國也許為(wei) 了維持其霸權地位,寧可為(wei) 了政治利益犧牲經濟利益,但是歐盟、東(dong) 盟和其他經濟體(ti) 如果跟隨美國和中國脫鉤,需要犧牲掉自身的經濟利益,在政治上他們(men) 隻不過為(wei) 美國維持霸權做嫁衣裳,得不償(chang) 失。
自2008年以來,中國每年為(wei) 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在25%至30%之間,如果能保持這一貢獻率,美國以外那些國家為(wei) 了自身的就業(ye) 、社會(hui) 穩定和發展,不能沒有中國市場,就不會(hui) 輕易掉進美國的圈套,美國要其他國家和中國脫鉤的圖謀就難以實現,我國就會(hui) 有更大的機會(hui) 爭(zheng) 取一個(ge) 有利於(yu) 自身發展的國際環境。
對於(yu) 俄烏(wu) 戰爭(zheng) ,我們(men) 要繼續堅持清晰堅定的國家立場,即我們(men) 希望和平,主張用外交解決(jue) 爭(zheng) 端,不願意看到戰爭(zheng) ;我們(men) 堅決(jue) 維護《聯合國憲章》,尊重每個(ge) 國家領土的完整。當然,我們(men) 也必須尊重各個(ge) 國家的安全需求。我們(men) 和歐洲國家沒有地緣政治的矛盾,要避免落入美國和海外有些勢力的圈套,影響我國和歐洲國家的經貿合作。
總之,除了美國為(wei) 了維持政治霸權寧可犧牲經濟利益之外,對其他國家而言,中國的增長、中國的開放、中國的發展正是他們(men) 的發展機遇。所以,保持快速增長、擴大開放、倡導全球化既是實現第二個(ge) 百年目標、實現民族複興(xing) 的需要,也是破解美國圖謀和外部挑戰的最好辦法。
提振信心,守住重心,化解國內(nei) 經濟挑戰
從(cong) 國內(nei) 的經濟挑戰來講,我們(men) 從(cong) 去年以來麵臨(lin) 三重壓力——需求收縮、供給衝(chong) 擊、預期轉弱。我個(ge) 人覺得最關(guan) 鍵的是預期轉弱,因為(wei) 預期轉弱以後,大家投資就沒有信心,供給就會(hui) 減少,供應鏈受到衝(chong) 擊,也失掉了克服困難的動力,進一步傳(chuan) 導就會(hui) 帶來就業(ye) 下降,收入不增長,最終需求也會(hui) 收縮。
所以,三重壓力中最關(guan) 鍵的是預期轉弱。預期怎麽(me) 轉弱的呢?這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是政策執行層麵出了問題,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指出了一些政策執行中的合成謬誤。比如平台治理、雙碳目標、房地產(chan) 行業(ye) 整治、共同富裕,每一項都是很重要和必要的改革、調控政策和發展方向,但在執行上,一些中長期的、全局性的政策被短期化、地方化、碎片化執行,形成了合成謬誤,打擊了大家對經濟發展的信心,尤其是企業(ye) 家和投資者的信心,而我們(men) 都知道,信心比黃金更重要。和提振信心一樣重要的是堅定經濟發展這一重心。發展是解決(jue) 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guan) 鍵;一定要把這項認識落實到位,在發展中解決(jue) 國內(nei) 國外的問題,否則隻會(hui) 使問題更多。
要科學地落實防疫方針,而不是層層加碼
就當前來講,在疫情防控上,要堅持動態清零的總方針,但在落實上要做到科學、有效,不能在落實當中濫用權力,層層加碼。我們(men) 在媒體(ti) 上看到有些地方打著疫情防控需要靜態管理的旗號,不讓農(nong) 民下地。農(nong) 業(ye) 與(yu) 工業(ye) 不同,農(nong) 時一誤就是一年,這會(hui) 影響到糧食安全,威脅社會(hui) 穩定。所以,在落實防疫政策時一定要堅持科學的原則,開動腦筋,因地製宜,而不是層層加碼。層層加碼本質上是一種懶政的表現。
各地在爭(zheng) 取動態清零以後,要迅速恢複生產(chan) 生活。由於(yu) 疫情已經兩(liang) 年多,在一些封控城市,很多中小微企業(ye) 已經到了瀕臨(lin) 破產(chan) 的邊緣。在這種狀況下,一定要出台有效的政策來共渡難關(guan) ,像減稅、免稅、減租金、貸款延期等一係列措施,都是必要的。同時,我們(men) 的救助也要關(guan) 注受疫情衝(chong) 擊的個(ge) 人和家庭。在救急措施之外,積極的財政、貨幣政策也要發力,包括支持新基建,為(wei) 結構轉型升級提供條件。通過多方的努力,今年保持5.5%左右的增長還是有可能的。
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這是經濟工作應該有的一條底線。我們(men) 必須努力保持增長,這樣可以增強信心,其他國家也會(hui) 對我們(men) 有信心,這是對內(n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對外駕馭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最好辦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