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警察榮譽》:現實主義作品的“治愈力”

發布時間:2022-06-16 11:30:00來源: 解放日報

  作者:從(cong) 易

  丁黑執導、趙冬苓編劇的《警察榮譽》,以高口碑落下帷幕。自開播後,該劇收視與(yu) 熱度搶眼,口碑不斷攀升,是今年豆瓣評分最高的國產(chan) 劇之一。作為(wei) 警察題材電視劇,《警察榮譽》走的不是“強情節、強衝(chong) 突、強懸念”路線,而是聚焦基層派出所,刻畫基層民警群像,呈現基層社會(hui) 百態,致敬平凡英雄,傳(chuan) 遞溫暖力量。作為(wei) 一部現實主義(yi) 力作,《警察榮譽》所獲好評給現實主義(yi) 創作帶來了諸多啟示。

  俯下視角 呈現基層百態

  觀眾(zhong) 更為(wei) 熟悉的警察故事,往往是刑偵(zhen) 題材故事,尤其是這幾年出現了懸疑短劇的創作熱潮,劇中出現的警察幾乎都是刑事警察,比如《沉默的真相》《誰是凶手》《獵罪圖鑒》《暗夜行者》。刑事案件一般影響重大,犯罪嫌疑人不僅(jin) 狡猾,更是凶險,刑事警察對案件的偵(zhen) 破需要鬥智鬥勇,有時也遊走於(yu) 生與(yu) 死的邊緣。刑偵(zhen) 故事本身具備強烈的戲劇性和觀賞性,刑事警察的睿智、果敢、英勇亦值得大書(shu) 特書(shu) 。

  不過,現實主義(yi) 對現實的反映應該更全麵、更寬廣、更真實,而非局限於(yu) 現實的某一個(ge) 側(ce) 麵。編劇趙冬苓在創作《警察榮譽》前做了漫長的準備工作,接觸了大量民警,體(ti) 驗他們(men) 的生活。“公安題材的作品大多是寫(xie) 警察如何破大案除大惡。我在創作中接觸到許多基層民警,他們(men) 就像劇中的趙繼偉(wei) 一樣,默默幹了許多事,卻不一定被大家所看見。但對於(yu) 警察這個(ge) 職業(ye) 來說,他們(men) 最大量的日常,其實就是基層派出所瑣細、紛亂(luan) 的工作,化解矛盾、保一方平安。創作一部反映基層派出所普通警察工作生活影視劇的想法就是這樣明晰起來的。”

  《警察榮譽》就是這麽(me) 來的。它聚焦一個(ge) 基層派出所,警察出警處理的幾乎都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種雞毛蒜皮的事兒(er) ,比如電動車丟(diu) 了,樓上人家的生活噪音太大了,公交車上因為(wei) 讓不讓座引發糾紛,遛狗不牽狗繩,等等。這些都是民事糾紛,民警的工作主要是調解矛盾、化解糾紛,工作細微、瑣碎也費勁。

  一些觀眾(zhong) 認為(wei) ,這類雞毛蒜皮的事兒(er) 哪有生死對決(jue) 的刑偵(zhen) 故事好看;不少創作者也囿於(yu) 這個(ge) 思維誤區,因而長期以來製作方對基層民警的故事興(xing) 致不高。這其實是一種誤解。一方麵,基層民警是警察中的主力軍(jun) ,他們(men) 麵對與(yu) 處理的多為(wei) 細微、瑣碎的生活糾紛,如果對此視若無睹,那麽(me) 警察題材的創作也會(hui) 是片麵的。另一方麵,現實從(cong) 來都是創作的富礦,現實裏處處都有“好戲”。這也是為(wei) 什麽(me) 《巡邏現場實錄》《守護解放西》等真實記錄基層派出所出警故事的紀錄片,能獲得如此高的口碑。

  因此,單從(cong) 作品的取材來看,《警察榮譽》已經脫穎而出了。它俯下視角,通過基層民警的工作日常展開一幅眾(zhong) 生百態的基層社會(hui) 畫卷,可謂補上了國產(chan) 警察故事欠缺的另一塊拚圖。現實主義(yi) 創作的應有之義(yi) 是,拓寬觀眾(zhong) 對這個(ge) 世界的認知,而《警察榮譽》為(wei) 此作出了努力。

  打破光環 致敬平凡英雄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該如何刻畫這群基層民警?

  現實主義(yi) 所倡導的人物塑造方法是,“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他是環境的產(chan) 物,是我們(men) 中的大多數;現實主義(yi) 同時具備“超越性”追求,典型人物身上濃縮著我們(men) 所追求的美好人格。換句話說,現實主義(yi) 的人物塑造允許主人公有瑕疵存在,同時能以主人公的人性光輝對觀眾(zhong) 進行價(jia) 值引領。

  《警察榮譽》是一部群像戲。劇情的主線是八裏河派出所來了四個(ge) 年輕人,四個(ge) 年輕的民警構成了劇情一條重要主線。他們(men) 各有特色與(yu) 想法,也有著各自的困擾。李大為(wei) 開朗、外向、鬼點子多,也有些魯莽。作為(wei) 烈士之後,夏潔受到派出所諸多前輩更多的關(guan) 照與(yu) 嗬護,這也成為(wei) 她的負擔,她渴望掙脫羽翼成長。楊樹作為(wei) 北大高才生,有豐(feng) 富的理論知識,也更為(wei) 理想化,隻是理想與(yu) 現實需雙向奔赴,而非理想脫離現實。作為(wei) 從(cong) 農(nong) 村考出來的窮孩子,趙繼偉(wei) 非常勤奮,一心想要做出成績,不免有急功近利的一麵。

  他們(men) 都不完美,正因為(wei) 不完美,年輕的觀眾(zhong) 或許可以在他們(men) 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他們(men) 的成長也給年輕觀眾(zhong) 帶來強烈的感召——見習(xi) 期過後,平凡的他們(men) 蛻變為(wei) 守護一方平安的英雄。李大為(wei) 少了浮躁,更為(wei) 沉穩;夏潔珍視父親(qin) 的榮譽,自己也成長為(wei) 英勇的女警察;楊樹在真實的基層中感受到現實的複雜,理論知識不再離地三尺,而能與(yu) 現實進行結合;趙繼偉(wei) 從(cong) 瑣碎的工作中確證工作的價(jia) 值,去除功利、腳踏實地……

  用丁黑導演的話說,《警察榮譽》的角色塑造與(yu) 其叫“突破”,不如叫“回歸”,“對現實的‘回歸’,對人性的‘回歸’”。幾個(ge) 年輕警察跟我們(men) 一樣是平凡人,有缺點、會(hui) 自私、有時也急功近利。可哪怕平凡,他們(men) 始終不忘肩上的責任與(yu) 使命,始終致力於(yu) 成為(wei) 更好的自己、致力於(yu) 把工作做得更好、致力於(yu) 讓老百姓的生活更美好,他們(men) 閃耀的人性光環才更動人,他們(men) 由此豐(feng) 富了“警察榮譽”的內(nei) 涵。

  化解矛盾 構建溫暖人間

  《警察榮譽》直麵人民群眾(zhong) 諸多內(nei) 部矛盾,直麵基層社會(hui) 的複雜性。比如村民上樓之後,不同村落之間的矛盾仍然存在,但因為(wei) 村委會(hui) 的職能大大削弱了,就像台詞說的“一沒職,二沒權,三沒錢”,村委會(hui) 調解的積極性與(yu) 能力也就弱化了,一有矛盾就得靠民警解決(jue) 。而麵對村落之間積怨已久的衝(chong) 突,民警喊破嗓子都不一定有人聽。

  優(you) 秀的現實主義(yi) 作品,不應滿足於(yu) 矛盾的羅列,否則就徒增焦慮;它還應該給出化解矛盾的方法。難能可貴的是,《警察榮譽》沒有采取“爽劇”思路,不是輕而易舉(ju) 、理想化的皆大歡喜,而是細致地將矛盾鋪展開來,讓觀眾(zhong) 看到矛盾化解的艱巨性,並試圖在情、理、法之間達成均衡。

  比如劇中有一個(ge) 老人養(yang) 的狗嚇壞了一個(ge) 小女孩,老人非但不認為(wei) 自己遛狗不牽狗繩有錯,反而訛詐起女孩的父母。女孩父母拒絕被訛詐,老人的子女就天天去女孩家騷擾,搞得人家雞犬不寧。大快人心的矛盾化解方法是,將老人的家人都繩之以法,對他們(men) 的惡行進行起訴。但民警的處理方法是,讓女孩的父母後退一步,雙方和解。觀眾(zhong) 自然覺得費解:為(wei) 什麽(me) 好人要向壞人讓步?劇中的資深民警給出的答案是:老人一家就是典型的胡攪蠻纏,哪怕起訴了,他們(men) 也會(hui) 拒絕認錯,何況整個(ge) 起訴過程可能要持續一兩(liang) 年,這也意味著女孩的家人接下來一兩(liang) 年沒安生日子過,矛盾反而會(hui) 愈演愈烈。所以民警認為(wei) ,女孩的家人盡快回歸到正常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事兒(er) ,矛盾能就地化解便就地化解,哪怕意味著適當的妥協。

  觀眾(zhong) 不見得都認可這個(ge) 處理,但它確實是基層民警化解人民群眾(zhong) 內(nei) 部矛盾的一種做法。很多時候,訴訟是成本很高的化解矛盾的方法;在法律有所不足的地方,情與(yu) 理可以及時補位。於(yu) 情而言,不必跟老人家一般見識;於(yu) 理而言,放過他人,本質上是為(wei) 了放過自己。而誠如編劇趙冬苓所說:“社會(hui) 就是在這種反複拉扯中不斷進步的。如果隻看到妥協和忍讓,看不到在這過程中社會(hui) 的進步,那是一葉障目。但如果隻希望看到正義(yi) 的實現而不希望其中存在著任何的妥協與(yu) 綜合考量,那也是不切實際的。”

  《警察榮譽》深入老百姓生活中的具體(ti) 問題,務實有效地一一化解矛盾。他們(men) 化解矛盾既要遵循法律,也要有豐(feng) 富的民間生活智慧。民警在調解時,將情、法、理融合,“有耐心、有政策性、有悲憫之心”,既讓社會(hui) 生活秩序盡快在矛盾發生後重回正常,同時也構建了一個(ge) 溫暖、充滿人情味、安全感十足的煙火人間,給觀眾(zhong) 帶來希望與(yu) 力量。這是優(you) 秀現實主義(yi) 作品的“治愈力”。

  《警察榮譽》的成功,又一次佐證了現實是創作富礦,腳踏現實土地,深入現實生活,就有令人驚喜的收獲;也佐證了現實主義(yi) 創作仍具有磅礴的生命力,我們(men) 期待在好作品的啟示與(yu) 帶動下,有更多現實主義(yi) 力作湧現。(從(cong) 易)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