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高校畢業生下沉基層、返回家鄉——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活水”
南京林業(ye) 大學畢業(ye) 生沈嘉琪通過“三支一扶”選拔,成為(wei) 福建省漳州市詔安縣太平鎮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服務中心的辦事員。她每天的工作日程都排得滿滿的,“基層工作能培養(yang) 我吃苦耐勞、踏實細致的工作作風。在基層待得住,以後到哪裏都能適應”。
如今,越來越多像沈嘉琪一樣的高校應屆畢業(ye) 生不再將北上廣深等大城市作為(wei) 就業(ye) 首選地,非一線城市、縣城基層崗位是他們(men) 就業(ye) 的熱門選擇,他們(men) 用青春智慧與(yu) 汗水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注入“活水”。
人社部近日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印發通知,明確2022年“三支一扶”計劃招募高校畢業(ye) 生3.4萬(wan) 名,比去年增加2000名。該計劃選派高校畢業(ye) 生到基層從(cong) 事支教、支農(nong) 、支醫和幫扶鄉(xiang) 村振興(xing) 等服務。
“讀書(shu) 不是為(wei) 了擺脫貧困的家鄉(xiang) ,而是讓家鄉(xiang) 不再貧困”
每逢氣象部門發布暴雨預警,沈嘉琪和政府工作人員都要在前一天晚上做好下村排查危房、轉移群眾(zhong) 等安排,防洪工作常常在半夜進行。
在基層工作,沈嘉琪對“辛苦”二字有切身體(ti) 會(hui) 。一次,她跟同事去偏遠山村看望慰問脫貧戶。車子先是在盤旋的鄉(xiang) 村公路上開,又經過很長一段水泥板路,接著是一段顛簸的土路。沈嘉琪和另一個(ge) 同事暈車,下車後蹲在路邊狂吐。
沈嘉琪感慨道:“在基層工作,需要過硬的心理素質和為(wei) 鄉(xiang) 親(qin) 辦事的信念支撐,不然很難長時間堅持下去。”
同樣選擇紮根基層的還有玉林師範學院的畢業(ye) 生賴家益。
2021年,作為(wei) 一名公費師範生,賴家益畢業(ye) 後依照相關(guan) 規定回到生源地,目前在母校廣西北海市合浦縣石灣鎮紅錦小學任教。
“讀書(shu) 不是為(wei) 了擺脫貧困的家鄉(xiang) ,而是要讓家鄉(xiang) 不再貧困。”賴家益在村裏自建小型圖書(shu) 館,周末組織學生學習(xi) 拓染等技能。他記下班裏每個(ge) 孩子的生日並為(wei) 他們(men) 慶生,還自掏腰包為(wei) 學生買(mai) 過年的新衣服……賴家益說:“我不僅(jin) 是一名教師,更希望能走進孩子們(men) 的內(nei) 心。”
鄉(xiang) 村工作不僅(jin) 要有態度,更要有溫度
城鄉(xiang) 社區是黨(dang) 和政府聯係服務群眾(zhong) 的“最後一公裏”,更是廣大青年貼近人民群眾(zhong) 、磨礪成長、增長才幹的重要平台。
2021年,華北電力大學碩士研究生聶倩文以選調生的身份來到河南安陽北關(guan) 區柏莊鎮前林都村擔任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助理。她跟隨村兩(liang) 委幹部入戶走訪,用腳步丈量鄉(xiang) 村,傾(qing) 聽村民心聲,讓國家政策精準並有溫度地落到實處。
在入戶走訪中,聶倩文學會(hui) 了用當地方言與(yu) 村民溝通。為(wei) 了完成脫貧攻堅後的評估工作,聶倩文多次入戶向村民講解醫保等政策。她熟練使用各類App,讓村幹部在建立各類台賬時更為(wei) 便捷高效。
目前,選調生崗位越來越受到高校畢業(ye) 生青睞,高校畢業(ye) 生通過報考選調生奔赴基層工作的熱情高漲。據相關(guan) 報告,2021年北京大學選調生簽約人數達800人,覆蓋全國31個(ge) 省(區、市)。從(cong) 2010年起,北京大學為(wei) 全國輸送選調生超2200名。2021年,清華大學畢業(ye) 生赴西部、東(dong) 北地區等基層部門就業(ye) 的學生共有270餘(yu) 人,比5年前增長了50餘(yu) 人。東(dong) 南大學發布的就業(ye) 報告中提到,近5年,基層選調錄取人數提高了203%。
日前,人社部、教育部、民政部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做好高校畢業(ye) 生城鄉(xiang) 基層就業(ye) 崗位發布工作的通知》,推動各地多渠道、多形式、多領域歸集發布一批適合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的基層崗位。
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yu) 新聞傳(chuan) 播學院教授王天定說,高學曆人才的下沉,為(wei) 基層工作帶來了新想法、新方式,為(wei) 推動基層治理創新、推動基層治理邁向高質量發展帶來契機。
王天定認為(wei) ,大學生在基層工作,應當充分尊重村民自治;鄉(xiang) 村工作不僅(jin) 要有態度,而且要有溫度。努力圍繞村民這個(ge) 工作中心,切實體(ti) 會(hui) 百姓需求,因地製宜地將黨(dang) 中央惠民利民政策落到實處。
返鄉(xiang) 創業(ye) 搭建連接家鄉(xiang) 和外界的橋梁
基層工作的經曆也給畢業(ye) 於(yu) 天津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yu) 貿易專(zhuan) 業(ye) 的米涵留下了難忘的記憶。
2020年8月,米涵作為(wei) 中國建設銀行河南省分行的實習(xi) 生參與(yu) “金智惠民·鄉(xiang) 村振興(xing) ”活動。在入戶走訪過程中她發現,“很多老人對當下的政策了解很少,更不知道如何享受優(you) 惠政策,有的連社保卡也不知該如何激活使用”。
這次經曆讓米涵堅定了返鄉(xiang) 就業(ye) 的決(jue) 心,她覺得從(cong) 村裏走出來的大學生對家鄉(xiang) 更熟悉,更知道當地百姓真正需要什麽(me) 。
作為(wei) 返鄉(xiang) 大軍(jun) 的一員,畢業(ye) 於(yu) 江蘇師範大學的韋莎莎是頂著“電商達人”的頭銜回到故鄉(xiang) 廣西羅城仫佬族自治縣開始創業(ye) 的。“我想成為(wei) 連接家鄉(xiang) 和外界的橋梁,努力把先進的理念和資源引入家鄉(xiang) ,同時把家鄉(xiang) 的自然美景、生態農(nong) 產(chan) 品、投資項目推薦出去。”她說。
目前,韋莎莎和團隊創建了慈善公益項目,把目光對準留守兒(er) 童、留守老人、殘疾人等弱勢群體(ti) 。她希望能在創業(ye) 中努力探索適合家鄉(xiang) 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模式,幫助農(nong) 民就業(ye) 、增收。
“不論在什麽(me) 環境、哪個(ge) 崗位工作,都不能忘記學習(xi) ,要不斷在奮鬥中追求。”蘭(lan) 州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教授王維平介紹,作為(wei) 西部高校,蘭(lan) 州大學每年都有四五百名畢業(ye) 生選擇到基層工作,數量約占畢業(ye) 生的十分之一,但是選擇返鄉(xiang) 創業(ye) 的學生卻不多。
王維平指出,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大學生就業(ye) 問題,要設法提高對自主創業(ye) 者的政策保障和地位認可。對勇於(yu) 承擔風險,勇於(yu) 創新創業(ye) 的大學生,全社會(hui) 要給予尊重和嗬護。應從(cong) 國家政策層麵對大學生去基層和農(nong) 村工作提供持續性、優(you) 惠性的保障和支持,多途徑、多渠道、多形式為(wei) 大學生在基層、農(nong) 村的生活工作以及成長發展創造機會(hui) 和條件。
羅魯嶠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桂傑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