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專家提醒“暑期+汛期”出行勿忘安全

發布時間:2022-08-16 10:38: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本報北京8月1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暑期是旅遊出行的高峰期,也正處我國主汛期,是強降水、高溫等災害性天氣高發時段。中國氣象局中央氣象台首席預報員牛若芸提醒,公眾(zhong) 出行要特別注意防範暴雨、高溫及相關(guan) 安全風險。

  今年入夏以來,我國高溫日數多、覆蓋範圍廣,多地最高氣溫破曆史極值。截至8月15日,中央氣象台已連續26天發布高溫預警。與(yu) 此同時,我國部分地區近期強降雨引發山洪成災快、危害大,部分地區因氣象災害導致遊客傷(shang) 亡事件時有發生。

  今天,中國氣象局印發《關(guan) 於(yu) 進一步做好旅遊氣象服務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近期我國天氣氣候異常,高溫範圍廣、持續時間長,公眾(zhong) 消暑納涼意願高漲,涉山涉水旅遊持續增長。受地理位置、地形等影響,山水旅遊景點氣象災害頻發、易發,加之主汛期災害天氣局地性明顯,突發性強,氣象災害風險高,防禦難度大。各級氣象部門要繼續做好氣象災害防禦工作,嚴(yan) 防前期高溫幹旱地區“旱澇急轉”,威脅人民生命財產(chan) 安全。

  牛若芸介紹,氣象次生災害指的是因氣象因素——暴雨、台風引起的其他災害,如地質災害、農(nong) 業(ye) 災害。暴雨引發的次生災害包括山洪、泥石流、滑坡、內(nei) 澇。暴雨過後,經過大雨的衝(chong) 刷浸泡,土質變得疏鬆,有可能引發滑坡、泥石流。

  “次生災害來臨(lin) 時有突發性強、危害性大等特點。山洪暴發具有突然性,防範難度大。因此,暑期遊玩一定要提前做好準備。”牛若芸說。

  她告訴記者,公眾(zhong) 在出行前需密切關(guan) 注目的地及途經地的天氣預報,特別是關(guan) 注是否會(hui) 出現暴雨、強對流及與(yu) 之相關(guan) 聯的滑坡、泥石流、山洪等次生災害發生的可能性。根據天氣變化情況及時調整行程,盡量避免在惡劣天氣外出旅遊,合理規劃旅遊路線,提前了解戶外活動相關(guan) 風險和安全規定,帶好必要裝備,做好相應的防範措施。

  牛若芸建議,在汛期暴雨多發時段,遊客最好不要在山溝、河灘上宿營;山洪來襲時,應當有組織地向山坡、高地轉移;穿越山穀前要注意安全,最好有向導指引。

  她還提到,在去地勢險峻的景區時要看天行事,雨天不要進入峽穀。如果受到洪水包圍,要盡可能利用船隻、木排、門板、木床等工具轉移。在山區,如果連降大雨,不要自行渡河。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