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夜間經濟發展 釋放服務消費潛力
作者:關(guan) 利欣(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
伴隨經濟社會(hui) 發展步入後工業(ye) 化階段,城市的消費功能愈發凸顯,消費者的服務需求不斷增加,夜間經濟已經成為(wei) 滿足人們(men) 多樣化消費需求的重要供給。發展夜間經濟對於(yu) 促進服務業(ye) 加快複蘇、釋放消費市場潛力、提升城市魅力具有積極作用。促進夜間經濟健康發展,需要注重多方協同發力,打造更加完善的夜間經濟生態係統。
夜間經濟發展如火如荼
城市化進程的推進使得城市工作生活節奏加快,工作時間之外的夜晚成為(wei) 人們(men) 放鬆和社交的重要時段。同時,城市功能逐步從(cong) 生產(chan) 轉向消費,休閑、旅遊觀光、購物、娛樂(le) 、文化、體(ti) 育、餐飲等服務消費需求加速釋放,夜間經濟由此逐步發展壯大。
20世紀70年代,英國倫(lun) 敦為(wei) 改善城市中心區夜晚空巢現象,提出發展夜間經濟,並於(yu) 1995年將其正式納入城市發展戰略。夜間經濟創造的GDP相當於(yu) 倫(lun) 敦第五大產(chan) 業(ye) ,為(wei) 倫(lun) 敦提供了1/8的就業(ye) 崗位。據不完全統計,全球已有40多個(ge) 城市發布過夜間經濟相關(guan) 促進政策。可以說,夜間經濟已經成為(wei) 世界主要城市豐(feng) 富城市內(nei) 涵、吸引外地遊客、提升綜合競爭(zheng) 力的重要方式。
近年來,我國各大城市紛紛出台相關(guan) 政策舉(ju) 措,促進夜間經濟發展。青島、杭州、成都、南昌、南京、西安、武漢、長沙等地先後出台促進夜間經濟發展的政策,通過打造形式多樣的促消費活動,創新夜間消費場景,點亮夜間經濟。北京、上海、廣州、天津、重慶等地結合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發布促進夜間經濟發展的若幹措施,舉(ju) 辦夜間消費節等係列活動,激發城市活力。2022年,北京發布《促進夜間經濟繁榮發展的若幹措施》,升級夜間經濟“3.0版”政策;天津舉(ju) 辦“津夜有你”第三屆天津夜生活節,打響“夜津城”品牌;上海將鼓勵發展夜間經濟作為(wei) 《上海市加快經濟恢複和重振行動方案》中提振消費信心的重要內(nei) 容。
數據顯示,夜間已成為(wei) 我國居民消費的“黃金時段”。大型商場每天18點到22點的銷售額占比超過全天的一半。21點到22點,是淘寶成交的最高峰,夜間消費占全天消費的比例超過36%;21點到23點,是抖音、快手等短視頻網站的訪問高峰,各大視頻網站流量猛增;22點到第二天淩晨1點,餐飲外賣的訂單量出現明顯增長。
夜間經濟促進消費市場繁榮
夜間經濟對於(yu) 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升城市魅力、促進消費擴大內(nei) 需具有重要意義(yi) 。特別是在當前消費市場企穩複蘇的形勢下,夜間經濟能夠促進服務業(ye) 恢複發展。
隨著收入水平提升,我國居民消費升級步伐加快,文化、體(ti) 育、娛樂(le) 、旅遊等服務消費持續增加。2021年全國居民人均服務型支出突破1萬(wan) 元,占居民消費比重的44.2%。消費者在滿足生存與(yu) 安全需求後更注重精神需求的滿足,社交、尊重、自我實現等高層次需求相應增加。夜間經濟作為(wei) 現代城市消費經濟,不僅(jin) 能夠為(wei) 本地居民提供購物、聚會(hui) 、休閑、體(ti) 育運動等消費場景,還能夠為(wei) 外地遊客創造有特色的旅遊觀光、演出賽事等消費體(ti) 驗,更好地滿足不同消費群體(ti) 的多樣化需求。
夜間經濟是夜晚時間和城市空間的融合,是拓展城市發展時空、提升城市魅力和影響力的重要領域。隨著後工業(ye) 化社會(hui) 到來,工業(ye) 生產(chan) 開始向城市外部遷移,服務經濟和消費經濟成為(wei) 城市集聚的主要動因。夜間經濟順應工業(ye) 化和城市化發展趨勢,延長了城市的運轉時間,拓展了城市的服務和消費功能,能夠提升城市對商品、服務和要素等集聚能力,匯聚商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從(cong) 而增強城市活力、吸引力和影響力。
消費作為(wei) 內(nei) 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民經濟循環的起點和終點,是一切生產(chan) 活動的最終目的。2021年,最終消費支出對我國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增長貢獻率達到65.4%,成為(wei) 拉動經濟增長、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強勁動力。同時,我國居民消費近60%發生在夜間,並保持17%左右的年均增長速度。夜間經濟不僅(jin) 成為(wei) 釋放消費市場潛力的重要抓手,也有利於(yu) 促進形成強大國內(nei) 市場,實現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更好地落實擴大內(nei) 需戰略。
夜間經濟以零售、餐飲、旅遊、文化、體(ti) 育、娛樂(le) 等服務業(ye) 為(wei) 主,是服務民生、吸納就業(ye) 、支撐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在疫情期間,聚集性、接觸性服務受到較嚴(yan) 重衝(chong) 擊,眾(zhong) 多小微企業(ye) 和個(ge) 體(ti) 工商戶麵臨(lin) 經營困難。隨著我國疫情防控形勢趨穩向好,夜間經濟能夠推動服務業(ye) 加快複蘇,為(wei) 市場主體(ti) 提供更多創新創業(ye) 機會(hui) ,帶動服務創新和市場擴容,促進商、旅、文、體(ti) 等服務業(ye) 融合發展。
多措並舉(ju) 促進夜間經濟發展
促進夜間經濟健康發展,需要企業(ye) 、政府和消費者共同努力,創新消費供給、優(you) 化消費環境、規範消費行為(wei) ,打造更加完善的夜間經濟生態係統。
首先,拓展多元消費場景。順應本地居民和外地遊客的多樣化消費需求,結合夏日夜間經濟所涵蓋的假日休閑、夜間娛樂(le) 、消暑活動等多種場景,優(you) 化特色美食、購物娛樂(le) 、戶外運動、旅遊民宿等消費體(ti) 驗。運用大數據、雲(yun) 計算、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創新夜間體(ti) 驗消費項目,豐(feng) 富夏日夜間經濟業(ye) 態模式,滿足人們(men) 個(ge) 性化、多層次、品質化的夜間消費需求。
其次,打造夜間經濟品牌。借鑒世界主要城市夜間經濟發展經驗,推動會(hui) 、商、旅、文、體(ti) 融合發展,打造夜間會(hui) 展、賽事、演出等活動品牌。突出城市自然資源、人文特色、曆史文化等優(you) 勢,營造更多可觸、可感的消費場景,差異化打造夜間經濟城市IP。結合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步行街改造提升等舉(ju) 措,完善消費載體(ti) 空間布局,打造夜間消費集聚區,引導夜間消費潮流。
再次,完善城市管理與(yu) 服務。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改善城市夜間交通、照明等係統,創新城市管理、環境衛生、社會(hui) 治安、交通管理等社會(hui) 管理方式,明確夜間固定及臨(lin) 時經營的時間、地點、經營範圍等規則,延長博物館、圖書(shu) 館、音樂(le) 廳等現有日間設施的開放時間,形成政府推動、市區聯動、部門互動、多方參與(yu) 的夜間經濟公共服務格局。
最後,倡導文明消費行為(wei) 。提倡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引導形成文明健康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wei) ,促進夏日夜間經濟持續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