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後大學生:愛上跑步是我人生的一個轉折點
回顧自己21年的人生經曆,王珂覺得高三那一年的自發跑步是個(ge) 轉折。
高一、高二王珂在學校寄宿,跑步是被迫的——學校要求住宿學生每天早晨必須跑步半小時。回憶起這段不得不跑的經曆,王珂隻記得跑步過程幾乎沒有什麽(me) 快樂(le) 的感受。
高中的前兩(liang) 年,王珂的生活也是相對灰暗的,“每天都是重複地學習(xi) 、吃飯、睡覺,沒什麽(me) 盼頭。”當時在普通班的王珂,成績是倒數的,整個(ge) 人處於(yu) 一個(ge) 比較自卑的狀態,也沒有什麽(me) 好朋友。
進入高三以後,王珂開始走讀,不需要再被迫跑步了,但新問題也來了,她發現自己每天早晨都很困,白天身體(ti) 也很疲憊。可能是兩(liang) 年跑步經曆在她身體(ti) 裏產(chan) 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也可能是受熱愛運動父母的帶動,王珂決(jue) 定再開始跑步。
為(wei) 了早起半個(ge) 多小時跑步,王珂給自己心理暗示,比如如果明天能早起跑步的話,考試成績會(hui) 變好等。王珂跑步的時候基本保持在6-7分鍾/公裏的配速,距離一般跑兩(liang) 公裏。這樣的速度和距離讓她覺得身體(ti) 很舒適。
王珂說,早晨跑步時看到的世界和平時看到的不一樣,很多的小細節都會(hui) 被放大:鳥叫聲此起彼伏,小草被風拂動,路邊的花正在開放……
王珂更喜歡在冬天跑步,在太陽快升起的時候出門。當看著太陽一點點升起來,她覺得身體(ti) 也充滿了力量,自己今天可以做完所有想做的事。在王珂看來,這輪冉冉升起的朝陽就是給晨跑人的一份禮物。
跑完步後,王珂再去上學,她發現沒那麽(me) 困了,感覺自己的腦細胞被激活了一樣,更為(wei) 重要的是,自己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也提升了。
就這樣,王珂喜歡上了跑步。跑步帶來的正向快樂(le) 也讓她戒掉了之前沉迷的手機遊戲,因為(wei) 她發現遊戲帶來的刺激隻是一時的,而跑步卻可以讓她一天都處於(yu) 亢奮的狀態。為(wei) 了讓自己保持晨跑的習(xi) 慣,下雨天不能跑步,王柯也會(hui) 打著傘(san) 在跑步的那條路上走一走。
精神狀態的改變讓王珂的學習(xi) 成績突飛猛進,最終,她以全班前5的成績考上北京外國語大學。
跑步成了王珂一直保持的愛好。進入大學後,王珂發現,自己跑步的愛好開始影響身邊的朋友了。王珂的一名室友之前完全不運動,在王珂的影響下,室友開始跳一些簡單的操、遊泳。這讓王珂特別開心。
去年夏天,一個(ge) 想法在王珂心裏萌芽:“我能不能帶動更多人和我一起跑步?”北京外國語大學是一所女生比較多的學校,王珂發現,身邊有很多女同學都很在意體(ti) 重秤上的數字,身材焦慮之下會(hui) 去節食減肥。王珂想帶著這些人一起跑步,讓她們(men) 不被這份焦慮裹挾。
在身邊朋友們(men) 的鼓勵下,王珂提交了社團申請書(shu) ,經過一係列複雜的流程後,北京外國語大學的第一個(ge) 跑步社團“百萬(wan) 蘑菇”成立了。
今年8月8日晚,全民健身日當天,“健康校園”主題夜跑活動走進了北京外國語大學,王珂所在的跑步社團也參與(yu) 了活動的籌備工作。
由於(yu) 剛成立不久,王珂在運營社團過程中感到力不從(cong) 心。剛開始每周例跑的時候,王珂都是先帶著大家跑兩(liang) 圈,然後給大家拍一些資料照片,跑完之後,還要整理資料,做社團的宣傳(chuan) 工作。王珂曾經試著為(wei) 社團拉讚助,但沒成功。由於(yu) 沒什麽(me) 資金,社團想辦活動,或者為(wei) 成員製作獎品,都無法實現。
後來,“百萬(wan) 蘑菇”和北外教職工健跑協會(hui) 建立了聯係。目前,“百萬(wan) 蘑菇”正在教職工健跑協會(hui) 的帶領下,參與(yu) 活動,慢慢擴大影響力。
中國青年報“溫暖一平方”合作夥(huo) 伴——北京市馬拉鬆協會(hui) 是北京外國語大學“健康校園”主題夜跑活動的技術支持單位。王珂曾經向該協會(hui) 會(hui) 長趙福明請教過如何解決(jue) 辦社團過程中遇到的這些困難。
趙福明告訴王珂,不要一味地去追求社團發展有多快、讚助有沒有變多,而應該回歸自己的初心——有沒有帶動更多人去跑步。
在溫暖一平方直播間,趙福明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說,帶動更多人去跑步也是北京市馬拉鬆協會(hui) 成立6年多以來一直在做的事。截至目前,協會(hui) 已經組織開展了近4000期“15分鍾運動圈”線下運動項目,直接參與(yu) 者超1.4萬(wan) 人次。
在帶動更多人跑步的過程中,趙福明也遇到過王珂所說的那些困難。有人表示過想支持,但是最終卻沒有實現。趙福明說,這其實是常態,“有時候,大家的最終目的雖然是一樣的,但具體(ti) 過程中每個(ge) 人的關(guan) 注點卻不一樣,這需要更多溝通和相互理解。”他認為(wei) 這不僅(jin) 是運營社團、社會(hui) 組織所麵臨(lin) 的問題,年輕人在日常的學習(xi) 、工作中也會(hui) 麵臨(lin) 這個(ge) 問題,王珂需要更多的曆練。
回顧自己3年的大學生活,王珂覺得成立社團是她最為(wei) 自豪的一件事,通過努力讓一個(ge) 想法變成了現實,這是一次自我突破。
近期,社團例跑已經從(cong) 每周一次變成了每周兩(liang) 次,來跑步的社團成員每次10-20人不等。雖然發展速度有點慢,但“百萬(wan) 蘑菇”在成長。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昶榮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