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傳統武術如何征服廣東娃

發布時間:2022-08-17 14:55: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12歲的黃鈺潔不僅(jin) 是一名小學生,同時也是一名中華武術運動員。她3歲起接觸蔡李佛武術,因為(wei) 看見大哥哥和大姐姐們(men) 打蔡李佛拳很帥氣,覺得它極其奧妙,套路出神入化,所以下定決(jue) 心進一步學習(xi) 。

  功夫不負有心人,黃鈺潔憑借著紮實的武術功底與(yu) 堅韌的心理素質,連續3年在廣東(dong) 省武術錦標賽南派拳與(yu) 南派雙器械兩(liang) 個(ge) 比賽項目中均榮獲個(ge) 人一等獎;在2021年《中國少年說》表演節目比賽中榮獲一等獎。蔡李佛武術已深深融入黃鈺潔的學習(xi) 與(yu) 生活當中。

  “北有太極,南有蔡李佛”,這是中國武術發展史上流傳(chuan) 多年的說法。素有“武術之鄉(xiang) ”美譽的廣東(dong) 省江門市,蔡李佛拳、詠春拳、佛家拳、周家拳等武術流派早已傳(chuan) 播到世界各地,海外弟子達千萬(wan) 之多,遍布全球10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近日,在2022年“少年中國說”中國僑(qiao) 都國際武術交流大會(hui) 上,9支海內(nei) 外青少年武術代表隊的130多名武術愛好者以武會(hui) 友,“切磋”拳術。

  為(wei) 了弘揚傳(chuan) 承蔡李佛武術文化,廣東(dong) 省江門市新會(hui) 區崖門鎮黃衝(chong) 村的黃衝(chong) 小學利用蔡李佛武術發源地的地域優(you) 勢,掛牌成立了新會(hui) 崖門蔡李佛武術學校,與(yu) 黃衝(chong) 小學實行兩(liang) 校一址管理,並確立了“以文啟智、以武健體(ti) ,文武兼修、全麵發展”的辦學理念,把“崇文尚武,厚德精藝”作為(wei) 校訓。

  黃衝(chong) 小學校長黃日紅表示,蔡李佛武術教學已經在黃衝(chong) 小學全麵鋪開,他們(men) 對全校學生開展蔡李佛武術課程教學。黃衝(chong) 小學武術隊參加曆年廣東(dong) 省傳(chuan) 統武術項目錦標賽,所獲獎項數以百計。

  在黃衝(chong) 小學校園內(nei) ,校園牆、班牌、體(ti) 育館等區域隨處可見關(guan) 於(yu) 蔡李佛武術文化的元素。該校以蔡李佛武術文化作為(wei) 校園文化主題,將武術教學融入學生的品德教育。有意思的是,學校有針對性地將《小學生日常行為(wei) 規範》的要求融入到武術特色教育中,對學生提出了“五武”——武儀(yi) 、武禮、武紀、武勤、武風,推動學校特色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陳思翊從(cong) 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學習(xi) 蔡李佛拳。雖然剛學習(xi) 了短短1年,但他已熟悉掌握4套拳法。當被問及學習(xi) 蔡李佛拳有什麽(me) 收獲時,她回答:“我不但收獲了強壯的體(ti) 魄,還學會(hui) 了武術道義(yi) 。我們(men) 不能欺淩弱小,不能主動挑釁冒犯別人,同時也不能畏懼邪惡和壞人。”

  自幼隨父親(qin) 習(xi) 武,12歲的李詩慧練習(xi) 武術已經9年了。學習(xi) 武術不僅(jin) 讓李詩慧外在得到應有的鍛煉效果,更是提升了她的內(nei) 在素養(yang) ,武術訓練讓她內(nei) 心變得堅強堅韌、勇敢自信。

  “在武術的道路上,我會(hui) 一直走下去。”李詩慧坦言,父親(qin) 是名武術教練,不僅(jin) 僅(jin) 是受父親(qin) 的影響練習(xi) 武術,更是由於(yu) 她內(nei) 心對武術的熱情與(yu) 力量驅使她不斷成長與(yu) 進步。父親(qin) 教導她,在學習(xi) 武術之前要先懂得禮。練習(xi) 武術可以幫助一個(ge) 人達到氣、意、力三者的結合。

  江門市新會(hui) 蔡李佛始祖拳會(hui) 傳(chuan) 承教練陳建新透露,傳(chuan) 統武術練習(xi) 時間長,出成果比較慢,不過在蔡李佛被評為(wei) “非遺”之後,蔡李佛越來越受到各界的關(guan) 注。

  目前,新會(hui) 的蔡李佛弟子超過5000人,其中大部分是在校學生。在陳建新看來,很多家長願意送小孩來練習(xi) 蔡李佛,一是加深青少年對中國傳(chuan) 統武術文化的認識,二是源於(yu) 對本土“非遺”文化的認可,三是練習(xi) 武術可以強身健體(ti) 。

  像陳建新所在的新會(hui) 蔡李佛始祖拳會(hui) 中,就有10名專(zhuan) 職教練,拳會(hui) 常年開設有暑期班、寒假班、長期培訓班,滿足各種學生的需求,常年在訓的學員亦達300多人,年齡大多在6至16歲之間。

  目前,江門市有17個(ge) 武術、龍獅類非遺保護項目,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項目京梅蔡李佛拳、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項目詠春拳,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項目周家拳、太虛拳、白眉拳、佛家拳等。

  馮(feng) 梓韜是江門市鶴山古勞中學初三學生,跟著詠春師傅學拳已有4年。他說,雖然自己學習(xi) 詠春的時間並不長,但通過學校開設詠春課程、跟著村裏詠春師傅學,從(cong) 小耳目濡染,“詠春精神”深深鼓舞著他。

  鶴山詠春拳第五代傳(chuan) 承人馮(feng) 家輝指出,“詠春拳體(ti) 現的是止戈為(wei) 武、謙恭平和的武德,展現了剛柔相融、自強不息、持之以恒的精神,不僅(jin) 能增強青少年的精神體(ti) 魄,更是愛國主義(yi) 和傳(chuan) 統文化教育的重要課堂。”

  近年來,鶴山市推動詠春文化進校園,將教育係統規劃入傳(chuan) 承保護基地。鶴山市文廣旅體(ti) 局群眾(zhong) 體(ti) 育股相關(guan) 負責人李巨亨表示,該市61所中小學已把“詠春拳操”納入課程體(ti) 係,12所學校成為(wei) 江門市僑(qiao) 鄉(xiang) 武術特色學校,40所學校成為(wei) 鶴山市武術進校園“定點學校”。

  暑假期間,古勞鎮鄉(xiang) 村複興(xing) 少年宮結合本鎮特色開設詠春拳公益課堂,讓孩子們(men) 潛移默化感悟“詠春精神”,學習(xi) 非遺文化,增強文化自信。

  “江門武術產(chan) 生於(yu) 僑(qiao) 鄉(xiang) 地域,而生長、發展於(yu) 海內(nei) 外,突破了國家地域的範圍,具有國際化特質,是近現代中國武術海外傳(chuan) 播的拓荒者和先鋒軍(jun) 。”五邑大學廣東(dong) 僑(qiao) 鄉(xiang) 武術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江門市武術協會(hui) 會(hui) 長索奇山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近年來,通過大量文獻研究與(yu) 跟蹤調查提出的概念“僑(qiao) 鄉(xiang) 武術國際文化生態群落”,不僅(jin) 是中國武術文化生態圈10多個(ge) 生態群落中的一個(ge) 特殊成員,也是世界體(ti) 育文化生態圈的重要組成部分。

  “武術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教育,尤其是中小學武術教育。”索奇山認為(wei) ,要盡量多地開展各種形式的武術賽事交流與(yu) 文化展演,讓海內(nei) 外更多人了解僑(qiao) 鄉(xiang) 武術、喜歡僑(qiao) 鄉(xiang) 武術、進而練習(xi) 僑(qiao) 鄉(xiang) 武術。其中,以青少年兒(er) 童為(wei) 重點,要發展青少年兒(er) 童身體(ti) 素質、培養(yang) 尚武愛國思想、讓他們(men) 愛上中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

  早在2017年,《江門市僑(qiao) 鄉(xiang) 武術進校園實施方案》及3年行動計劃發布,五邑大學廣東(dong) 僑(qiao) 鄉(xiang) 武術文化研究中心匯聚僑(qiao) 鄉(xiang) 武術精英,主持創編了《僑(qiao) 武九式》教材。

  為(wei) 了彌補中小學校武術師資的不足,江門市開辦了僑(qiao) 鄉(xiang) 武術進校園教練員培訓班,還舉(ju) 辦了“僑(qiao) 鄉(xiang) 武術操大賽”。目前,江門市共有76所僑(qiao) 鄉(xiang) 武術特色學校,覆蓋江門三區四市的大中小幼學校。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