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奮鬥者 正青春·解困惑·促紮根】碩士畢業,我在小山村裏當“牛倌”

發布時間:2022-08-17 14:59:00來源: 光明日報

 

  ■講述

  貴州省關(guan) 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工作人員 鄒勇

  2016年6月,我從(cong) 西北農(nong) 林科技大學動物醫學院預防獸(shou) 醫學專(zhuan) 業(ye) 碩士畢業(ye) ,來到貴州省關(guan) 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動物疫病預防控製中心工作。

  當地為(wei) 我提供了一套50平方米的人才公寓,拎包入住,讓初來乍到、舉(ju) 目無親(qin) 的我覺得格外溫馨,找到了家的感覺。自此,腳踏實地奮鬥的曆程開始了:我在屠宰場做過檢疫員,在牛場當過“牛倌”,在脫貧攻堅中駐村當過“網格員”。

  回想這些年,有苦也有甜。

  這些年,網絡上總會(hui) 出現這樣的問句——“你見過淩晨兩(liang) 點的北京嗎”“你見過淩晨三點的上海嗎”……是的,這些繁華都市的夜景我都沒見過。但是,我見過這個(ge) 小縣城淩晨的生豬屠宰場。剛到縣裏工作時,為(wei) 了讓老百姓能夠隨時購買(mai) 到“放心肉”,很多個(ge) 淩晨,我都會(hui) 克服困意、踏進“豬窩”,從(cong) 生豬檢驗檢疫,到裝載上車,再到錄入係統……一通忙碌之後,已是東(dong) 方既白。

  這樣的日子持續兩(liang) 年後,我又按照單位安排去崗烏(wu) 鎮小盤江村養(yang) 牛,做了一名“牛倌”。當時,為(wei) 了改良關(guan) 嶺牛性狀,當地引進了一批安格斯母牛,我的職責就是讓它們(men) 平穩度過在關(guan) 嶺的隔離期。我和搭檔每天巡查牛圈,觀察母牛們(men) 的狀態,稍有異常,便及時為(wei) 它們(men) 進行治療。那時,我已經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我媳婦常常“取笑”我,說我對待母牛比對自己的孩子還要用心。

  過了一段時間,我又成為(wei) 一名脫貧攻堅駐村網格員,“吃住在村,工作在組”,以待貧困群眾(zhong) 如親(qin) 人的態度,深入群眾(zhong) 家中把脈問症,把貧困群眾(zhong) 找出來、把致貧原因找出來,製定精準的脫貧幫扶策略。

  這幾年,身邊的朋友和同事有一些先後離開了。有的辭職回老家發展,有的考取公務員去別的地方工作,原因有很多,比如,沒能在關(guan) 嶺找到另一半,覺得無法安定下來;或者感覺發展遇到了瓶頸,等等。而對我來說,雖然已找到了“此心安處是吾鄉(xiang) ”的感覺,也體(ti) 會(hui) 著工作的價(jia) 值感,但要說毫無壓力,也是不實際的。比如經濟方麵,基層物價(jia) 高、工資低,前年我貸款買(mai) 了人生中的第一套房子,雖然有公積金按揭付款,但首付和裝修費用數目對我們(men) 來說還有不小的壓力。另外,自從(cong) 有了孩子後,孩子的教育問題、要不要把老人從(cong) 老家接到身邊來帶孩子……也成為(wei) 我們(men) 小兩(liang) 口翻來覆去討論的話題。

  雖然有種種難題,但是,在哪裏工作生活又會(hui) 一帆風順呢?我相信,這些坎兒(er) 都會(hui) 在我們(men) 的努力下一個(ge) 個(ge) 被踏平。在這裏的幾年,我們(men) 有了穩定的工作、熟悉的朋友,有了孩子、房子和車子,這一切,都是靠踏踏實實奮鬥換來的。未來,我們(men) 還有很多計劃。相信政策會(hui) 越來越好,關(guan) 嶺的發展會(hui) 越來越好,我們(men) 的生活也會(hui) 越來越好。

  (本報記者陳鵬采訪整理)

  ■對話

  鄒勇:

  讀了光明日報《奮鬥青春 無悔抉擇》欄目後,認識了紮根雪域高原的黃海芬、鄒濟民夫婦,感到無比欽佩,也非常親(qin) 切。想問一個(ge) 具體(ti) 而又實際的問題:你們(men) 在高原上有了自己的小家,是否也麵對住房的壓力?紮根基層的年輕人,該如何對待“住有所居”的渴望與(yu) 現實之間的矛盾?

  西藏林芝市巴宜區委組織部四級主任科員 黃海芬:

  的確,購房問題已經成了當代很多年輕人都要麵對的一道難關(guan) 。依靠自己的努力,無論是在北上廣深等發達城市,還是在我工作所在地——西藏林芝這樣的小城市買(mai) 房、供房,其實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對去基層工作的年輕人來說,大部分情況下,基本的居住保障是在當地黨(dang) 委政府考慮之列的。比如,我和愛人2017年在廣東(dong) 讀完大學後,直接到西藏林芝工作。在各級領導的關(guan) 心關(guan) 懷下,我們(men) 最初居住在單位提供的50平方米的周轉房裏,一個(ge) 月隻交200塊錢房租,居住空間還是綽綽有餘(yu) 的。看你的情況也是一樣,最初落腳,也有一套溫馨的、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

  漸漸地,隨著工作穩定下來、心安定下來,我開始考慮購房問題。可能是受傳(chuan) 統觀念影響較深,我一直覺得還是要有自己的房子,這樣才更有家的感覺,更有歸屬感。於(yu) 是,2019年,我們(men) 下定決(jue) 心,用公積金貸款在林芝買(mai) 了一套房子。付完款的那一瞬間,我特別開心。

  時間轉眼就到了2022年,今年是我在林芝工作的第五個(ge) 年頭,也是服務期滿,決(jue) 定去留之際。我選擇留下,也想過很多應該留下的理由。但,奇怪的是,當初心心念念的這套房子,卻並不是選擇去留時我心靈天平上一顆很有分量的砝碼。我這才明白,原來房子給予我的僅(jin) 僅(jin) 是物質層麵的保障,而不是心靈深處的安全感。我一直追求的歸屬感,其實已經深深植根在我的心中,它來源於(yu) 我選擇投身高原時的不變初衷,來源於(yu) 我對這片土地越來越深的感情,來源於(yu) 當地群眾(zhong) 對我發自內(nei) 心的需要和期待。

  作為(wei) 紮根邊疆艱苦地區的年輕幹部,我想,要麵臨(lin) 的困難和問題是很多的,大多數也是相似的。但,隻要理想信念足夠堅定、內(nei) 心足夠富足,就足以支撐起自己的夢想。讓我們(men) 披荊斬棘、奮力奔跑;讓我們(men) 相信:山海可蹈,未來可期。

  (本報記者陳鵬采訪整理)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