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國以才興 讓青年人才“萬馬奔騰”

發布時間:2022-08-22 15:55: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編者按

  “為(wei) 黨(dang) 育人,為(wei) 國育才”。為(wei) 持續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慶祝中國共產(chan) 主義(yi) 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hui) 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人才工作會(hui) 議精神,按照《共青團做好新時代青年人才培養(yang) 工作的行動計劃》有關(guan) 要求,中國青年報社將於(yu) 8月22日-26日推出以“奮鬥正青春 以才著華章”為(wei) 主題的“青年人才周”係列活動。其間,既有落實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關(guan) 注青年成才的一係列活動和可視化報道,也有“可視化重塑全媒體(ti) 精兵”的媒體(ti) 業(ye) 務提升項目。即日起,本報將推出專(zhuan) 欄、特刊等,書(shu) 寫(xie) 新時代的“青年有才”故事。

  ---------------

  人才是衡量一個(ge) 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人才是自主創新的關(guan) 鍵,頂尖人才具有不可替代性。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xing) 靠人才。在2021年召開的中央人才工作會(hui) 議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要求,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全方位培養(yang) 、引進、用好人才,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為(wei) 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提供人才支撐,為(wei) 2050年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打好人才基礎。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專(zhuan) 門提出“建強人才隊伍”,堅持黨(dang) 管幹部、黨(dang) 管人才,把黨(dang) 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改革人才培養(yang) 方式,優(you) 化人才結構,創新人才培訓形式,加大培訓力度,不斷提高幹部人才隊伍素質能力,建設勇擔使命責任、善於(yu) 創新創造的時代新軍(jun)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的“媒體(ti) 競爭(zheng) 關(guan) 鍵是人才競爭(zheng) ,媒體(ti) 優(you) 勢核心是人才優(you) 勢”,也指導著正在加快做強新型主流媒體(ti) 步伐的中國青年報社,進行“可視化重塑全媒體(ti) 精兵、深化全媒體(ti) 人才體(ti) 製機製”改革。

  文化人才的培養(yang) 是整體(ti) 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與(yu) 科技、教育、經濟等領域人才的交融一體(ti) 化發展密不可分。人類發展史顯示,就地理空間維度而言,科技與(yu) 人才並不是均勻分布的。那些發展勢頭好、文明程度高、創新最活躍的地方,往往集聚更多人才,產(chan) 生更多創新成果。16世紀以來,世界先後形成意大利、英國、法國、德國、美國等5個(ge) 新科學和人才中心,帶動了所在國家綜合實力的提升。偉(wei) 大的思想總是相互激蕩,創新的靈感總是彼此啟發。人類探索世界、認識世界、改造世界,不斷拓展前沿技術的邊界,不僅(jin) 通過“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瞭望,也依賴優(you) 秀人才之間的競爭(zheng) 、合作、互相激勵。人才的地理集聚現象,體(ti) 現了人類的創新規律,深刻揭示了當前國際競爭(zheng) 、地區競爭(zheng) 的實質。

  中華文明作為(wei) 幾千年來曆經風雨洗禮、大浪淘沙延續發展的一種文明,正在自我革命、傳(chuan) 承弘揚、包容開放、兼收並蓄的人才培養(yang) 過程中,重塑人類文明新形態,為(wei) 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當下,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學技術從(cong) 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從(cong) 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人民生活福祉。從(cong) 百年前倡導“民主”與(yu) “科學”的新文化運動,到科技強國戰略的實施,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cong) 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wei) 大飛躍。如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迅猛發展,中國既麵臨(lin) 難得曆史機遇,又麵臨(lin) 嚴(yan) 峻挑戰。在民族複興(xing) 的新征程上,偉(wei) 大事業(ye) 呼喚人才,偉(wei) 大時代造就人才。

  中華傳(chuan) 統文化曆來有尊重人才的價(jia) 值傳(chuan) 統。《墨子·親(qin) 士》就人才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意義(yi) 寫(xie) 道:“歸國寶,不若獻賢而進士。”我國很早就有人才推舉(ju) 製度,戰國時期“養(yang) 士之風”盛行,具備一技之長的士子有機會(hui) 突破門第和階層的限製,憑借自己的真本事參與(yu) 國家治理;漢朝建立了選拔官吏的“察舉(ju) 製”,確立了自下而上推選人才的製度體(ti) 係;從(cong) 隋朝開始正式創立的科舉(ju) 製,打破了血緣世襲關(guan) 係對人才選拔的束縛。然而,由於(yu) 沒有抓住工業(ye) 革命的機遇,人才選拔觀念因循守舊,科舉(ju) 製變成“八股文”考試,我國科技和人才隊伍建設長期落後。新中國成立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思想重新成為(wei) 社會(hui) 主流價(jia) 值觀,“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an) 力”的重要論斷,釋放了人才隊伍建設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

  現在,我國正處於(yu) 政治最穩定、經濟最繁榮、創新最活躍的時期,全國人才資源總量從(cong) 2010年的1.2億(yi) 人增長到2019年的2.2億(yi) 人,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從(cong) 5550.4萬(wan) 人增長到7839.8萬(wan) 人,為(wei) 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創造了有利條件。在看到我國人才工作喜人成果的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們(men) 仍然麵臨(lin) 人才隊伍結構性矛盾突出,人才政策精準化程度不高,人才發展體(ti) 製機製改革“最後一公裏”不暢通的問題,人才評價(jia) 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曆、唯獎項的“四唯”等問題仍然比較突出。一些部門和單位習(xi) 慣把人才管住,許多政策措施還是著眼於(yu) 管,而在服務、支持、激勵等方麵措施不多、方法不靈。頂尖人才流失海外的情況,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要把建設戰略人才力量作為(wei) 重中之重。麵對“卡脖子”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的要求,大力培養(yang) 使用戰略科學家,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領軍(jun) 人才和創新團隊,全方位培養(yang) 、引進、用好人才。新中國成立以來,華羅庚、錢學森、陳景潤、屠呦呦、袁隆平等“大先生”,以探索學術前沿的堅毅勇氣和厚重的家國情懷,成為(wei) 知識分子的榜樣和楷模。特別是一代代堅守在特殊崗位“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優(you) 秀人才,一代代堅守在最基層、最艱苦、最一線的祖國最需要地方,在平凡崗位幹著不平凡事業(ye) 的優(you) 秀人才,以其敬業(ye) 精神、奉獻精神凸顯著“國之大者”的品格。我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ti) 係,有支持各項事業(ye) 發展的廣闊舞台,我們(men) 有信心源源不斷地培養(yang) 造就優(you) 秀人才。

  全方位培養(yang) 用好人才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點任務。要堅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養(yang) 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後備軍(jun) ,用好用活人才,大膽使用青年人才。研究表明,自然科學家發明創造的最佳年齡段是25歲到45歲。針對青年人才擔綱機會(hui) 少、成長通道窄、生活壓力大等問題,要給予青年人才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幫助、更有力的支持,讓他們(men) 安身、安心、安業(ye) 。人才工作是係統性工作,教育、科技、人力資源等部門要共同配合,多渠道選拔對基礎學科有誌趣、有天賦、有潛力的青年英才;要重視青年人才的培育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建設,注重技能人才、新型行業(ye) 人才和“大國工匠精神”的培養(yang) ,才能切實為(wei) 青年人才鬆綁減負,激發創新活力,形成“萬(wan) 馬奔騰”的人才競爭(zheng) 格局。

  “為(wei) 黨(dang) 育人,為(wei) 國育才”。共青團是黨(dang) 的助手和後備軍(jun) ,鮮明的政治屬性要求共青團必須把為(wei) 黨(dang) 培養(yang) 青年政治人才放在首位,把深入學習(xi) 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論黨(dang) 的青年工作》作為(wei) 當前重要政治任務。《共青團做好新時代青年人才培養(yang) 工作的行動計劃》從(cong) 青年政治人才、青年科技人才、青年技術人才、青年技能人才、青年經營管理人才、鄉(xiang) 村振興(xing) 青年人才、青年公益人才等多方麵為(wei) 青年人才賦能,有針對性地引導青年人才主動擔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責任。

  中國青年報社推出“奮鬥正青春 以才著華章——青年人才周”係列活動,旨在將落實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關(guan) 注青年、青年關(guan) 注”作為(wei) 全媒體(ti) 報道重要內(nei) 容,在助力青年成長成才中體(ti) 現媒體(ti) 的責任與(yu) 擔當。青年是整個(ge) 社會(hui) 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青年人才是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源頭活水,培養(yang) 青年人才就是奠基未來。做好新時代青年人才培養(yang) 工作,既要登高望遠,以麵向未來、麵向技術發展前沿的目光為(wei) 青年人才提供各項支持,也要腳踏實地,充分理解、認識青年人才麵臨(lin) 的實際問題,努力為(wei) 青年人才解除成長道路上的煩惱與(yu) 束縛。江山代有才人出,隨著法律法規、政策機製的落實和全社會(hui) 尊重人才氛圍的形成,廣大青年人才一定能乘風破浪、攀登高峰,創造屬於(yu) 這代人的榮光與(yu) 輝煌。

  青平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