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舉行 一個技術創新不問出處的新時代正走來
20歲的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學生孟凡鈞和小夥(huo) 伴們(men) 捧回了首屆世界職業(ye) 院校技能大賽的金牌,更讓他們(men) 興(xing) 奮的是,首屆世界職業(ye) 技術教育發展大會(hui) (以下簡稱“大會(hui) ”)傳(chuan) 遞出新時代的信號。
國家主席習(xi) 近平在給大會(hui) 的賀信中說,職業(ye) 教育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緊密相連,對促進就業(ye) 創業(ye) 、助力經濟社會(hui) 發展、增進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義(yi) 。
“職業(ye) 教育越來越被重視,技術人才、大國工匠將和科研工作者一樣受到尊重。”這讓孟凡鈞對自己的未來充滿期待。
展現職業(ye) 教育的“中國方案”
紮根電力搶修一線35年的“時代楷模”張黎明感到,“一個(ge) 尊重勞動、重視創造的時代到來了!”
這名天津一所技工學校的畢業(ye) 生,憑著日複一日的錘煉、精益求精的創新,獲評“時代楷模”“改革先鋒”等榮譽。如今他是多所高校的兼職教師,中國人民大學和天津大學聘他擔任校外輔導員。
這次,他帶著團隊研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配網帶電作業(ye) 機器人及係列創新產(chan) 品來到大會(hui) ,“讓世界看看我們(men) 國家技術技能人才的聰明才智”。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突飛猛進,新冠肺炎疫情波及全球,由我國政府首次發起並主辦的世界職業(ye) 技術教育發展大會(hui) 在中國天津舉(ju) 辦,有更深層的意義(yi) 。
作為(wei)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中國經濟長期保持中高速增長,離不開職業(ye) 教育的突出貢獻。教育部部長懷進鵬說,中國已經建立起最大規模的職業(ye) 教育,職業(ye) 教育與(yu) 產(chan) 教融合,影響甚至決(jue) 定著區域和國家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
如何攜手推動全球職業(ye) 教育高質量發展,助力建設後疫情時代美好世界,成為(wei) 全球性課題。透過這場跨越時空的國際盛會(hui) ,一份職業(ye) 教育的“中國方案”展示在世界眼前。
中國職業(ye) 技術教育學會(hui) 會(hui) 長魯昕認為(wei) ,中國邁向現代化強國建設新征程中,今天的職業(ye) 教育 也邁上了一個(ge) 新平台,站在了新的起點前。
人才紅利轉為(wei) 實實在在的生產(chan) 力
有機會(hui) 與(yu) 全世界的網絡安全高手過招,讓就讀於(yu) 天津電子信息職業(ye) 技術學院的李紅兵興(xing) 奮不已。就在他和隊友忙著在網絡上進行激烈的攻防對戰時,場外的參會(hui) 企業(ye) 也展開了“搶人大戰”。有用人單位商量,幹脆用薪酬競拍的方式決(jue) 出高下,“看誰出的價(jia) 更高”。
奪得金牌那一刻,這個(ge) 安徽男孩堅定了自己入學時的夢想,“我也可以通過自己的力量,改變這個(ge) 世界。”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所指出的,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職業(ye) 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wei) 。
一直以來,我國職業(ye) 教育培養(yang) 的大量勞動者在各個(ge) 領域改變著人們(men) 的生活。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最大的現代化,我們(men) 必須加快實現從(cong) 人力資源大國與(yu) 教育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人才強國與(yu) 教育強國的轉變。”懷進鵬說。職業(ye) 教育是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聯係最為(wei) 緊密的一類教育,在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局中的戰略位置愈發突出。
大會(hui) 期間首次公布了《中國職業(ye) 教育發展白皮書(shu) 》,用一組數字向世界展示了中國職業(ye) 發展成就:近10年來,職業(ye) 教育累計為(wei) 各行各業(ye) 培養(yang) 輸送6100萬(wan) 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特別是為(wei) 高鐵、超高壓輸變電等重點產(chan) 業(ye) 提供大量骨幹人才。
在現代製造業(ye)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現代服務業(ye) 等領域,一線新增從(cong) 業(ye) 人員70%以上來自職業(ye) 學校畢業(ye) 生,促進中國人口紅利的釋放與(yu) 實現,推動先進技術和設備轉化為(wei) 現實生產(chan) 力,為(wei) 中國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保持強大韌性、行穩致遠提供了基礎性保障和有生力量。
伴隨工業(ye) 信息化、智能化轉型,職業(ye) 教育又緊盯數字技術前沿,加快專(zhuan) 業(ye) 升級改造,布局新興(xing) 專(zhuan) 業(ye) ,改造提升傳(chuan) 統專(zhuan) 業(ye) ,使人才培養(yang) 符合數字經濟變革,為(wei) 數字經濟跑出加速度提供先導力量。
目前,中國職業(ye) 教育已設置1300餘(yu) 種專(zhuan) 業(ye) 和12萬(wan) 餘(yu) 個(ge) 專(zhuan) 業(ye) 點,覆蓋國民經濟各領域,為(wei) 產(chan) 業(ye) 經濟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紅利。
打破職教“天花板”
孟凡鈞對未來已經有了清晰的規劃。他正在鑽研人工智能和圖像識別技術,希望畢業(ye) 後能在這個(ge) 領域繼續深造。他認為(wei) ,自己的研究方向與(yu) 科研人員有所不同,“他們(men) 的設計能力更強,而我能把他們(men) 的設計變成現實,解決(jue) 現場問題,保證設備穩定運行。”
他就讀的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打破了過去止步於(yu) 專(zhuan) 科層次的職業(ye) 教育“天花板”。近年來,我國不同層次職業(ye) 教育正在有效貫通,為(wei) 學生提供了多樣化成長選擇和多路徑成才渠道。
2022年5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ye) 教育法》明確,“職業(ye) 教育是與(yu) 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標誌著現代職業(ye) 教育體(ti) 係建設進入新的法治化進程。
“過去職業(ye) 教育社會(hui) 地位不高,對優(you) 秀青年吸引力不足,一個(ge) 主要原因就是職業(ye) 教育被限定在專(zhuan) 科層次。”南京工業(ye) 職業(ye) 技術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吳學敏認為(wei) ,不少有誌於(yu) 、有潛力從(cong) 事技術技能事業(ye) 的人才因學曆層次所限,不願選擇職業(ye) 教育。他認為(wei) ,職業(ye) 教育延伸到本科層級不但適應了廣大青年對本科教育多元化的需要,也為(wei) 擴大中等收入群體(ti) 提供了路徑。
這也是時代變革給職業(ye) 教育帶來的新挑戰。教育部副部長孫堯表示,職業(ye) 教育要瞄準數字時代的新技術和產(chan) 業(ye) 變革,大力培養(yang) 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工業(ye) 大學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首席科學家黃維說,當前,全球正處於(yu)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關(guan) 鍵節點,未來的發展應該建立在依賴高水平技術技能與(yu) 高質量人力資源的現代經濟體(ti) 係上,“發達的現代職業(ye) 教育體(ti) 係是基礎”。
“我們(men) 每年拿出不少於(yu) 5億(yi) 元的資金來投入教育。”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感慨,格力從(cong) 一家傳(chuan) 統製造企業(ye) 發展成為(wei) 智能企業(ye) ,深刻領會(hui) 到人才的重要性,“通過教育能讓人人都有尊嚴(yan) ,人人都有工作,人人都有美好生活。”
向世界職業(ye) 教育貢獻中國智慧
對來自馬達加斯加的陳淑華來說,能來中國學習(xi) 機械自動化知識“太幸運了”。她是天津職業(ye) 技術師範大學的大三學生。這個(ge) 00後姑娘喜歡一個(ge) 人在機電一體(ti) 化智能實訓平台上研究機器人如何傳(chuan) 送運輸物件,機械臂又如何實現自動抓取。她告訴記者,在自己的祖國目前還很難接觸到這類智能化設備,她期待在中國學到更多技術,並傳(chuan) 播到更多的地方。
如今,職業(ye) 教育成為(wei) 聯通世界的紐帶。大會(hui) 開幕式上,來自10多個(ge) 國家的教育部長都在視頻演講中表達了類似的觀點。目前,中國已與(yu) 70多個(ge) 國家和國際組織建立了穩定的職業(ye) 教育聯係,與(yu) 19個(ge) 國家和地區合作建立了20餘(yu) 家魯班工坊,在4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和合作開設了“中文+職業(ye) 教育”特色項目,向世界貢獻職業(ye) 教育的中國智慧。
伴隨越來越多中國企業(ye) 和中國產(chan) 品走向世界,中國職業(ye) 教育也為(wei) 世界經濟發展發揮著作用。來自英國、瑞士、韓國、愛爾蘭(lan) 等國的教育部長紛紛表示,職業(ye) 教育已經成為(wei) 各國人民加強交流合作,深化互學互鑒的重要載體(ti) 。同時職業(ye) 教育也備受期待,成為(wei) 人類社會(hui) 跨越發展鴻溝、重振全球發展事業(ye) 的重要力量。
“大會(hui) 是對接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一個(ge) 重要的中國行動。”懷進鵬說,中國願與(yu) 各國攜手打造職業(ye) 教育國際交流合作新平台、新範式和新機製。
本報天津8月21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胡春豔 見習(xi) 記者 楊潔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