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深度關注丨躺平沒有出路

發布時間:2022-08-31 15:22:00來源: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日本28天感染超575萬(wan) 人 美國今年以來超20萬(wan) 人死於(yu) 疫情 德國防控措施再收緊

  躺平沒有出路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柴雅欣 管筱璞

  2022年,已有100萬(wan) 人死於(yu) 新冠肺炎——這是8月25日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數據。

  “很多人在談論‘與(yu) 新冠病毒共存’,但是我們(men) 更需要與(yu) 責任感共存。”在8月26日一場問答直播活動中,世界衛生組織新冠疫情應對技術主管瑪麗(li) 亞(ya) 範 科霍夫說,今年已有100萬(wan) 人死於(yu) 新冠肺炎,這不叫與(yu) 病毒共存;每周有1.5萬(wan) 人死亡,這不叫負責任地與(yu) 病毒共存。

  所謂“與(yu) 新冠病毒共存”,是一種怎樣的“共存”?在日本,過去28天超過575萬(wan) 人感染新冠,醫療係統陷入崩潰;在德國,“放開-收緊”反反複複,感染人數隨之時高時低,難尋理想策略;在美國,累計新冠死亡病例已超過104萬(wan) ,防疫經濟雙雙失序……

  各國疫情防控模式不同,結果因此千差萬(wan) 別。究竟應該“共存”“躺平”還是嚴(yan) 格防控?這個(ge) 問題,該用事實來回答。

  過去28天日本累計感染人數超過575萬(wan) ,不負責任的“不受出行限製”使病毒傳(chuan) 播達到了“災難程度”

  據美國約翰斯 霍普金斯大學8月29日數據,過去28天,日本累計感染人數超過575萬(wan) ,位居全球第一。

  由於(yu) 感染新冠病毒,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不得不缺席第八屆非洲開發會(hui) 議,即使他非常重視此次與(yu) 非洲領導人當麵交流的機會(hui) 。8月28日會(hui) 議閉幕當天,日媒警告,第七輪新冠疫情未見好轉跡象,且死亡病例增長勢頭已超過過往。統計數據顯示,7月下旬以來,日本單日新增病例絕大多數時間超過15萬(wan) 例,其中8月19日超過26萬(wan) 例,為(wei) 疫情暴發以來最高。

  據《日刊現代》網站報道,通常單日新增病例到達頂點後大約3周,新增死亡病例見頂。此前最嚴(yan) 重的第六輪疫情中,新增病例2月中旬以後減少,新增死亡病例3月上旬開始走低。報道援引醫學專(zhuan) 家觀點稱,新增病例數如果兩(liang) 三個(ge) 月居高不下,將擠占醫療資源,患者將得不到妥善治療,死亡人數將繼續增加,“第七輪疫情正向這一嚴(yan) 峻時期發展”。

  這絕非危言聳聽。今年夏天是日本疫情發生以來第一個(ge) “不受出行限製”的夏天,各項活動恢複如常。8月又正值日本傳(chuan) 統節日“盂蘭(lan) 盆節”假期,不少民眾(zhong) 外出探親(qin) 旅行,城市裏到處人滿為(wei) 患。表麵上看,人們(men) 的日常生活似乎正在恢複,但背後的病毒傳(chuan) 播卻到了“災難程度”。

  “如今即便是事故受傷(shang) 、腦中風乃至心髒病等患者都很難入院,我們(men) 救不了本來能救下的生命。”8月15日,京都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等14家京都府內(nei) 接收新冠重症患者的醫療機構,在各自官網首頁發表聯合聲明,警告第七波新冠疫情蔓延已達“災害級別”,醫療係統正在陷入崩潰,呼籲民眾(zhong) 務必做好個(ge) 人防護並及時接種全程疫苗,切勿將新冠肺炎單純視作感冒。

  聲明強調,日本政府“不設行動限製”不代表沒有感染風險,人群聚集的地方依舊有很高的感染風險。如今全球主要流行的新冠BA.5變異株的感染能力非常強,即便是輕症患者也可能出現高燒等令人痛苦的症狀,還可能引發多種後遺症,在年輕人身上尤甚。

  有些國家無奈“躺平”之後,發病人數和死亡人數又大幅上升,不得不再收緊防控策略

  “‘躺平’實際上是其他國家無奈的選擇,在經過多種嚐試以後,尋找不到一種理想的控製新冠的策略,於(yu) 是幹脆就‘躺平’。”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zhuan) 家吳尊友表示,有些國家“躺平”以後,發病人數和死亡人數大幅度上升,這時這些國家又收緊防控策略,把其他防控措施又加進去。

  “今年夏季的新冠感染高峰期已去,但所有年齡段的普通人群感染壓力仍然很高,80歲以上的人尤其處於(yu) 危險之中。”德國官方疾控機構羅伯特 科赫研究所近日表示。

  日前,德國發布新版《感染防護法》草案,規定了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間更廣泛的防疫規則。新規要求公眾(zhong) 乘坐長途列車、飛機以及在醫院、護理機構時必須戴口罩。各州還可根據疫情製定進一步的防疫措施。

  今年3月,德國基本取消了社會(hui) 公共生活中的新冠疫情限製措施,逐步進入與(yu) 病毒共存的階段。服務業(ye) 4月複蘇,特別是受疫情重創的旅遊、餐飲等行業(ye) 呈現強勁增長態勢,但德國民眾(zhong) 也為(wei) 此付出了高昂的代價(jia) 。

  首先,是較高的死亡病例絕對值。由於(yu) 醫療條件和水平較高,德國一直是西方國家中新冠死亡病例較少的。然而數據顯示,5月初每天新增死亡病例在240例左右,比4月日均值高出50例。

  其次,是少年兒(er) 童麵臨(lin) 的感染風險。以法蘭(lan) 克福所在的黑森州為(wei) 例,3月取消了學校的口罩強製要求,5月取消了學校每周3次的強製核酸快速檢測義(yi) 務,沒有特殊情況必須到校上課。截至5月初,黑森州36.1%的5至14歲兒(er) 童感染了新冠病毒。有機構表示,檢測到的感染病例不到實際數量的一半,這意味著可能有超過70%的學生已經感染。

  最後,是難以估量的長期影響。羅伯特 科赫研究所估計,10%的德國新冠患者患有後遺症,其工作受到影響。據報道,一個(ge) 專(zhuan) 業(ye) 治療門診一天隻能治療4至6個(ge) 病例,卻有800人左右排隊等候。“不明原因急性肝炎”也已侵擾德國患兒(er) ,其中有相當比例感染了或感染過新冠病毒。該病已在全球導致死亡和相當數量的肝移植。

  “秋冬季將表明,新冠病毒仍然對公民健康和關(guan) 鍵基礎設施造成很大風險。”德國衛生部長勞特巴赫上個(ge) 月在社交媒體(ti) 表示,由於(yu) 天然氣缺乏,情況會(hui) 變得很困難,聯邦各州必須在防疫措施方麵發揮作用。針對公眾(zhong) “已經有很多人有抗體(ti) ,意味著大流行結束”的看法,他明確指出,這是錯誤的,因為(wei) 存在抗體(ti) 並不能保證免受感染,甚至亦有可能引發致命風險。

  一些西方國家不負責任的“躺平”讓疫情一波又一波襲來,最終以民眾(zhong) 生命健康作為(wei) 代價(jia)

  今年初,奧密克戎BA.4、BA.5分支在南非被發現。此後數月,毒株迅速擴散到全球各地。然而,一些西方國家政府選擇放寬甚至完全解除防疫措施,包括公共場所無須佩戴口罩、檢測結果陽性者無須自我隔離、政府不再追蹤密切接觸者等。不負責任的“躺平”讓疫情一波又一波襲來,最終以民眾(zhong) 生命健康作為(wei) 代價(jia) 。

  雖然擁有先進的醫療體(ti) 係,但美國仍是全球疫情最嚴(yan) 重的國家之一。據美國廣播公司報道,今年年初以來,全美已有超20萬(wan) 人死於(yu) 新冠肺炎疫情。美國約翰斯 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8月30日淩晨5時20分,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達94264482例,累計死亡1044282例。這兩(liang) 項數據與(yu) 24小時前相比,分別新增73503例和442例。

  科學防控不斷讓步於(yu) 政治利益,美國在防疫路上早早“躺平”,成為(wei) 新冠確診和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窮人、少數族裔、老人、兒(er) 童等的“人權”尤其未得到保護。

  高齡老人和少數族裔兒(er) 童成為(wei) 新冠死亡的高危人群。美國官方數據顯示,75歲以上老年人的死亡率是年輕人的145倍。非洲裔兒(er) 童的死亡率是白人兒(er) 童的2倍,印第安裔兒(er) 童是白人兒(er) 童的5倍。

  “次生災害”同樣令人心痛。美國媒體(ti) 日前披露,美國已有超過20萬(wan) 名兒(er) 童因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在新冠疫情中身亡,不幸淪為(wei) “新冠孤兒(er) ”。他們(men) 麵臨(lin) 心理、生理乃至生存困境,卻得不到應有的幫助。

  “躺平”還引發“長新冠”(新冠後遺症)風險,症狀包括胸部和肌肉疼痛、疲勞、呼吸急促等,不僅(jin) 給民眾(zhong) 帶來長期健康影響,也造成生活經濟壓力。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hui) 8月24日發布研究報告稱,全美約1600萬(wan) 勞動適齡人口患有新冠後遺症,其中約300萬(wan) 人因此失業(ye) ,由此造成的收入損失高達每年上千億(yi) 美元。報告警告稱,美國政府需采取必要措施,否則社會(hui) 經濟負擔會(hui) 因時間推遲而加重。

  選擇“躺平”是對生命的漠視,“躺平”國家付出的代價(jia) 在我國將是無法承受之重,人民至上的理念更不允許我們(men) “躺平”

  安徽是我國的產(chan) 糧大省,壽縣是安徽的產(chan) 糧大縣,2021年壽縣糧食產(chan) 量176.53萬(wan) 噸,是重要糧倉(cang) 之一。

  記者查閱《2021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ye) 發展統計公報》《2021年安徽省衛生健康事業(ye) 發展統計公報》《壽縣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統計公報》發現:2021年末,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床位944.8萬(wan) 張,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6.70張;安徽省醫療衛生機構床位41.1萬(wan) 張,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為(wei) 6.72張;壽縣常住人口83.78萬(wan) 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4599張,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為(wei) 5.48張。

  由此可見,安徽壽縣醫療衛生機構人均床位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8.2%。如果將統計情況聚焦到農(nong) 村,醫療資源隻會(hui) 更緊張。以安徽省為(wei) 例,2021年每千農(nong) 村人口鄉(xiang) 鎮衛生院床位數僅(jin) 2.85張。試想,倘若放任疫情蔓延,基層醫療資源遭到擠兌(dui) ,生產(chan) 生活停擺,進而勢必會(hui) 危害國家糧食安全。

  “我國是人口大國,地區發展不平衡,醫療資源總量不足。如果放鬆疫情防控,放任病毒傳(chuan) 播,勢必會(hui) 在短期內(nei) 造成大量人群被感染,進而出現大量重症和死亡病例,醫療衛生資源將麵臨(lin) 嚴(yan) 重擠兌(dui) 風險,大量有基礎性疾病患者、老年人、兒(er) 童和孕婦等脆弱人群的身體(ti) 健康將首當其衝(chong) 受到嚴(yan) 重威脅,經濟社會(hui) 平穩發展將受到嚴(yan) 重影響。”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點明了利害關(guan) 係。

  截至7月20日,我國已接種34億(yi) 1514.6萬(wan) 劑次新冠疫苗,覆蓋人數和全程接種人數分別占總人口數的92.08%和89.68%。但是,不同年齡段、不同區域還存在著接種率不平衡的問題。國家衛健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zhuan) 家組組長梁萬(wan) 年曾坦言,“一老一小”疫苗接種率總體(ti) 上還不夠高。今年3月數據顯示,我國還有5200萬(wan) 60歲以上的老年人沒有完成全程接種,其中占比例最大的是80歲以上的老年人。

  選擇“躺平”是對生命的漠視,“躺平”國家付出的代價(jia) 在我國將是無法承受之重。“盡管奧密克戎帶來的重症比例有所降低,但中國人口基數大,再小的重症發生率都會(hui) 帶來絕對數較大的病例。”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執行副院長董煜表示,尤其是老人、兒(er) 童可能會(hui) 麵臨(lin) 生命健康方麵的更大威脅,對於(yu) 任何一個(ge) 負責任的政府,這都是不能夠承受的。

  堅定不移落實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工作

  與(yu) “躺平”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始終堅持嚴(yan) 格防控。近期,多個(ge) 奧密克戎感染超千例地區在較短時間內(nei) 均實現了社會(hui) 麵新發陽性清零。8月10日,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zhuan) 員郭燕紅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發布會(hui) 上表示,“這些成效的取得,根本上還是在於(yu) 我們(men) 毫不動搖地堅持中央確定的‘外防輸入、內(nei) 防反彈’的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采取科學嚴(yan) 格的防控措施,以快製快,堅決(jue) 控製疫情傳(chuan) 播”。

  中國是世界主要大國中,新冠肺炎發病率最低、死亡人數最少的國家。“黨(dang) 中央把人民群眾(zhong) 生命安全和身體(ti) 健康放在第一位,這是‘動態清零’的重要出發點。”國家創新與(yu) 發展戰略研究會(hui) 中國文明和中國道路研究中心主任謝茂鬆說,中國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不動搖,這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執政理念的充分體(ti) 現。

  防疫關(guan) 乎生命,發展關(guan) 乎生計。有觀點認為(wei) ,“躺平”是為(wei) 了經濟複蘇,“動態清零”拖累經濟發展。

  事實恰好相反。2020年,我國成為(wei) 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ti) ;2021年,我國經濟總量達到114.4萬(wan) 億(yi) 元,經濟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ti) 中名列前茅;2022年上半年,我國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同比增長2.5%,二季度經濟頂住下行壓力實現正增長。

  反觀一些為(wei) “保經濟”消極防疫的國家,其經濟增長反被疫情嚴(yan) 重拖累。近期有機構開展相關(guan) 研究,將主要國家疫情應對模式分為(wei) 嚴(yan) 格防控、偏緊防控、被動防控、消極防控四種,測算其經濟損失。結果顯示,不考慮宏觀對衝(chong) 政策影響,2020年至2021年嚴(yan) 格防控模式下的經濟損失率為(wei) 2.3%,偏緊防控、被動防控、消極防控模式下分別為(wei) 4.7%、6.8%、8.3%,表明有效控製疫情經濟損失最小。

  “經濟複蘇有賴於(yu) 持續推行嚴(yan) 格的防控措施,民眾(zhong) 健康才是經濟發展的基本要素。北美和歐洲已經嚐到了不可靠的抗疫政策引發混亂(luan) 局麵的苦果,美國新冠死亡人數超過100萬(wan) ,歐洲地區超過220萬(wan) 。這些全球最發達經濟體(ti) 的領導人應該為(wei) 此感到慚愧。”《澳門郵報》社長、德國人夏禮賢說。

  各地抗疫實踐也一再表明,科學防控、精準防控才是最有效果、代價(jia) 最小的防控。以更高水平、更小成本、更短時間控製住疫情,減小其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人民生產(chan) 生活影響,以科學、精準、有效的防控策略保障經濟社會(hui) 持續健康穩定發展,正是“動態清零”背後的慎重考量。

  “躺平”是一些國家無法找到有效防疫策略、疫情失控後的無奈之舉(ju) ,不科學,更不高明。“動態清零”是一項係統工程,我們(men) 的製度優(you) 勢確保“動態清零”能夠落地並發揮效果。“生命至上、舉(ju) 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yu) 共,抗疫精神集中概括了我們(men) 與(yu) 新冠肺炎疫情鬥爭(zheng) 的態度和決(jue) 心。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各級各負其責,各行各業(ye) 齊心協力,群防群控共戰疫情,這是很多國家難以實現和模仿的。”複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薑慶五說。

  “躺平”沒有出路,疫情防控必須算大賬、長遠賬、動態賬。事實證明,越是堅持動態清零,疫情就能越早得到控製,經濟社會(hui) 發展受到的影響就越小。我國的防疫措施是最經濟、效果最好的。

  堅持就是勝利,堅持才會(hui) 勝利,堅持定能勝利。中秋國慶佳節臨(lin) 近,人員流動增加,疫情傳(chuan) 播風險不減,我們(men) 更需從(cong) 嚴(yan) 從(cong) 實從(cong) 快把防控措施落實到每一個(ge) 環節。不斷提高科學精準防控水平,一定能以最小代價(jia) 實現最大防控效果,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影響。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