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雙減”政策落地一年多 校內減負明顯校外治理有力
年初省人代會(hui) 上,省人大代表就“雙減”政策落實提出的3項建議,被省人大常委會(hui) 主任會(hui) 議作為(wei) 重點處理代表建議予以督辦。8月30日,省人大常委會(hui) 聽取了省政府及有關(guan) 部門建議辦理情況匯報。主辦單位省教育廳介紹,江蘇“雙減”各項工作平穩有序推進,校內(nei) 減負成效明顯,校外培訓治理有力,部分經驗在全國推廣。
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大幅壓減
去年7月,“雙減”政策出台,中央要求學生過重作業(ye) 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長相應精力負擔“1年內(nei) 有效減輕、3年內(nei) 成效顯著。”如今1年已滿,進展如何?
“省內(nei) 有關(guan) 調查顯示,83.93%的家長認為(wei) 課後服務解決(jue) 了他們(men) 接送孩子的困難。”省教育廳廳長葛道凱說,校內(nei) 減負成效明顯,校外培訓治理有力。全省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大幅壓減至228家,壓減率達97.36%,高於(yu) 全國平均壓減率5.3個(ge) 百分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資金監管實現100%全覆蓋,非學科類機構逐步納入監管。9個(ge) 設區市、59個(ge) 縣(市、區)建成預收費資金監管信息化平台。
1年來,校外培訓機構監管機製更加嚴(yan) 密。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世祥介紹,他們(men) 配合教育部門在教育行政管理中推行信用報告、信用承諾和信用審查,與(yu) 省教育廳共享嚴(yan) 重失信主體(ti) 名單等信用信息,強化校外培訓機構信用監管,正逐步建立校外培訓和民辦義(yi) 務教育行業(ye) 自律機製與(yu) 監管機製。
江蘇“雙減”工作有12個(ge) 案例被教育部在全國推廣,3個(ge) 市縣案例、3個(ge) 學校案例分別入選全國基礎教育20個(ge) 區域典型案例和20個(ge) 學校典型案例。葛道凱表示,接下來兩(liang) 年,將圍繞增強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持續推動2022版新課程標準研究,加強作業(ye) 和考試管理,提升校內(nei) “應教盡教”“學足學好”成效;繼續深化校外教育培訓常態化治理,深入整治地下、隱形、變異培訓,加強對體(ti) 育類、科技類、文化藝術類培訓機構的分類監管。
“雙減”也要為(wei) 教師減負
省人大代表、泰州市薑堰區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校長高金鳳注意到,“雙減”實施以來,教師在校時間變長、工作量明顯增加。省人大代表、宿遷市洋河新區王園小學副校長姚芳也觀察到,農(nong) 村教師的負擔有所加重。
“小學教師如果是班主任,在校時間一般達10個(ge) 小時,學校行政人員一般在11個(ge) 小時左右,初中教師在校時間更長,下班後還有作業(ye) 批改、家長溝通、備課等工作。”高金鳳說,“5+2”課後服務對學校課程的豐(feng) 富性和多樣性要求較高,其中的“2”容易變為(wei) 白天課程的“加長版”,易增加部分學科教師的工作量。姚芳也反映,蘇北農(nong) 村中小學教師編製相對緊張,特別是音樂(le) 、體(ti) 育、英語等專(zhuan) 業(ye) 老師相對缺乏,原有課業(ye) 負擔就相對較重,參加課後服務教學後普遍感覺工作量增加,“紮實推進中小學教育減負,也要適當減輕教師工作壓力。”
減輕教師負擔,增加教師數量是途徑之一。“根據中央編辦、教育部部署,我辦從(cong) 去年7月起在全省推進中小學教職工編製達國標工作。”省委編辦副主任張學才介紹,通過督促縣(市、區)落實主體(ti) 責任,采用劃轉其他領域事業(ye) 編製、在本地空編中確定一部分縣級周轉空編等方式為(wei) 中小學增加編製,同時鼓勵設區市統籌考慮市域內(nei) 教育發展需求,實行市域調劑編製,省級做好兜底保障,下達至縣域挖潛、市域調劑後仍不能達標的地區周轉使用。“目前,全省中小學教職工編製達到60.2萬(wan) 名(含周轉編製),超出國家編製標準約8萬(wan) 名,全省以縣(市、區)為(wei) 單位實現中小學教職工編製全麵達到國家編製標準。”
相比之下,農(nong) 村教師隊伍更為(wei) 薄弱。省委編辦要求,市縣對農(nong) 村地區學校、教學點采取“生師比”與(yu) “班師比”相結合的方式核定教職工編製,加強農(nong) 村教師力量配備。另一方麵,多部門聯合開展鄉(xiang) 村教師定向培養(yang) 工作。張學才介紹,2022年全省共有12個(ge) 設區市的55個(ge) 縣(市、區)申報定向師範生培養(yang) 計劃3212人;2016年至2022年,全省招收鄉(xiang) 村教師定向培養(yang) 生達19753人,有效緩解了鄉(xiang) 村學校高素質教師短缺的問題。
教師工作量增加,薪酬待遇要跟上。省財政廳副廳長孫風介紹,我省明確課後服務經費可以采取財政補貼、收取服務性收費或代收費等方式籌措。財政安排的補助經費專(zhuan) 項用於(yu) 參與(yu) 課後服務教師績效工資分配,省定課後服務報酬標準為(wei) 不低於(yu) 60元/課時,教師課後服務補助經費額度作為(wei) 績效工資增量予以單列。省人社廳二級巡視員李誌宇表示,截至今年3月底,全省各地已將2021年度用於(yu) 發放課後服務補助的專(zhuan) 項績效工資總量增核到位。人社部門將指導各地把教師參加課後服務的表現作為(wei) 職稱評聘、表彰獎勵和績效工資分配的重要參考。
將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納入對設區市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評價(jia) 內(nei) 容,對執行不力、落實不到位的,嚴(yan) 肅問責。“接下來將圍繞‘雙減’工作的難點堵點,加強政策供給,加快推進政府購買(mai) 校外服務,鼓勵通過彈性上下班等途徑,切實減輕教師負擔。”葛道凱表示。
校外培訓市場健康“重啟”需加速
當前,符合政策規定和群眾(zhong) 需求的替代性校外培訓機構“入場”還不夠快。省人大代表、南通新華建築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易傑祥建議,對全省所有學科類和非學科類培訓機構進行調查摸底,加速校外培訓機構重審登記和整治步伐,並探索適當引進資質較優(you) 的社會(hui) 組織和校外專(zhuan) 業(ye) 機構參與(yu) 課後服務。
省文旅廳副廳長馬龍介紹,全省已有10個(ge) 設區市組織了對各自藝培機構開展預登記工作,已統計24944家文化藝術類培訓機構,5614家完成預登記。目前,南京、蘇州、宿遷等市分別出台政策文件,進一步明確藝培機構審批程序和相關(guan) 要求。體(ti) 育類校外培訓機構方麵,目前我省共有6239家,已審批57家,364家正在審批中。省體(ti) 育局副局長吳兵成表示,大部分地區還未完成現有體(ti) 育類校外培訓機構審批工作,將督促各地進一步加大審批力度。
經前期走訪摸排和統計匯總,全省科技類校外培訓機構729家,已通過審核20家,預登記48家,擬申報登記13家。省科技廳一級巡視員夏冰表示,將督促各地科技部門進一步統籌配強工作人員,明確職責分工,加快審批。
拓展課後服務資源,省教育廳已研製校外教育資源進入校園參與(yu) 課後服務的實施辦法,探索將校外非學科類優(you) 質教育資源引進校園參與(yu) 課後服務的路徑。夏冰表示,將從(cong) 人員、場所和活動等環節發力,加強學校科學課任課老師培訓,探索青少年科技輔導員職稱試點。馬龍也表示,將積極配合教育部門,選取一批文化藝術類非學科校外培訓機構參加學校課後服務和托管服務,並進行動態評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