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人民日報海外版:讓城鄉環境“有愛無礙”

發布時間:2022-08-31 15:18: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今年是《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頒布實施十周年。10年來,中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成果有目共睹:馬路上隨處可見的坡道、老舊小區普遍加裝的低位扶手、地鐵站日漸完善的無障礙衛生間,以及越來越多電視節目和網絡直播配備的手語主播……一個(ge) 個(ge) 看似微小的改變,不僅(jin) 方便了殘障人士、老年群體(ti) 等特殊人群的日常生活,讓城鄉(xiang) 居民生活“有愛無礙”,也彰顯了社會(hui) 文明的進步、城市發展的溫度。

  數據顯示,我國殘疾人總數超過8500萬(wan) ,60歲及以上人口超過2.6億(yi) 。去年底印發的《無障礙環境建設“十四五”實施方案》提出,“加快形成設施齊備、功能完善、信息通暢、體(ti) 驗舒適的無障礙環境”。

  當前無障礙環境建設取得了哪些進展?如何讓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ti) 更安全便利地融入社會(hui) 生活?對此,本報記者近日進行了采訪。

  無障礙設施覆蓋範圍不斷擴大

  共享自行車、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san) ……這些共享物品人們(men) 都已經很熟悉了。近日,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出現了供行動不便的人群使用的共享輪椅,這是黑龍江省殘聯辦的一件暖心事。

  近日,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香坊區,有居民發微信朋友圈為(wei) 家裏老人求助一輛輪椅,社區工作人員獲悉後立刻前來詢問。原來,社區的張大爺由於(yu) 身體(ti) 造血功能減退,不宜多走動,平日裏隻能呆在家中,為(wei) 了能讓老人出門曬曬太陽,家人希望能用上輪椅。了解情況後,社區把共享輪椅的服務告訴了家屬,共享輪椅租用方便,而且不用花一分錢。

  “有了這個(ge) 輪椅,我們(men) 可以在需要的時候租用一台,推著老人出來轉轉了。”老人的家人高興(xing) 地說,“共享輪椅的使用非常方便,希望這種共享輔具越來越普及。”

  黑龍江省殘聯康複部部長叢(cong) 梅介紹,以前殘聯通過愛心幫扶等形式捐贈、發放過不少輪椅等輔助器具,但在調研走訪中發現,一些暫未持證的殘疾人以及發生摔傷(shang) 等意外的群眾(zhong) ,對輪椅有階段性需求,共享輪椅就解決(jue) 了這一問題。

  據悉,黑龍江省殘聯在全省範圍內(nei) 開展“愛心傳(chuan) 遞 循環使用 共享輪椅”公益項目,通過創建“互聯網+”殘疾人輔助器具循環利用服務平台,探索輔助器具服務新理念,免費為(wei) 有需求的殘疾人、老年人及有需要的人群提供臨(lin) 時性短期輔助器具借用服務。2021年省殘聯開展共享輪椅試點工作,在哈爾濱市42個(ge) 點位投放了170台掃碼共享輪椅,今年在哈爾濱市加大投放力度,動員社會(hui) 助殘力量,投入資金42.94萬(wan) 元,為(wei) 有需求的113個(ge) 社區配置安裝了339台這種掃碼共享輪椅,實現主城區內(nei) 有需求的社區共享輪椅全覆蓋,殘疾人、老年人和有需求的群眾(zhong) 都可以就近免費使用。相比傳(chuan) 統普通輪椅,共享輪椅管理更智能、更便利、更有溫度。

  像哈爾濱一樣,近年來,中國各地通過加強製度保障、基礎設施建設等,致力於(yu) 建設無障礙城市,如今,無障礙環境建設已滲透到城市更新、交通出行、公共服務的方方麵麵,各類無障礙設施的覆蓋率穩步提升。

  公交車采用低入口結構、增設盲文站牌、在公園商場等公共場所建設與(yu) 無障礙設施相銜接的道路……近期,隨著《珠海經濟特區無障礙城市建設條例》的發布,在廣東(dong) 省珠海市,一係列針對無障礙城市建設的行動正在開展。

  “政府著力推進無障礙設施建設,給我們(men) 日常生活帶來了非常大的改變。”珠海市肢殘人協會(hui) 副主席羅衛國感慨。由於(yu) 身患小兒(er) 麻痹症,羅衛國的右腿無法靈活行動,外出需要借助輪椅代步。以前,由於(yu) 外出交通設施不便利,他盡量不出門、少出門。隨著無障礙設施的進一步完善,羅衛國也願意多出去走走,“在遊樂(le) 場遊玩時,不僅(jin) 有無障礙通道、殘疾人專(zhuan) 用廁所,有時還能碰上誌願者幫忙推輪椅,感覺挺暖心的!”

  珠海市交通運輸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市交通運輸局將有計劃地投放具備無障礙功能的出租汽車,並督促城市公共交通運營單位在公共汽車上設置語音、字幕報站係統以及無障礙設施、設備。“我們(men) 將督促各大公共交通場所配置輪椅等輔助器具,設置為(wei) 殘疾人、老年人等出行不便利群體(ti) 服務的購票取票設施、等候專(zhuan) 座和綠色通道。”該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在北京,無障礙環境建設三年專(zhuan) 項行動累計改造公交樞紐、公交站台、地鐵站、公共停車場2000多個(ge) ,城市全域主要道路盲道基本“無斷點”、緣石坡道基本“零高差”;改造街邊小餐飲、小理發店、小便民店等七小門店2.43萬(wan) 個(ge) ,努力解決(jue) 群眾(zhong) 家門口“最後一公裏”的無障礙問題。

  無障礙改造讓家庭生活更加便捷

  不隻是公共場所,無障礙環境建設也走進了社區和家庭。

  8月初,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wu) 魯木齊市烏(wu) 魯木齊縣水西溝鎮廟爾溝村的一處小院,16歲的紮克熱亞(ya) ·艾米都正拿著水管給小院裏的向日葵和蔬菜地澆水。這樣簡單的活兒(er) 對16歲的男孩來說本來是再簡單不過的,但對紮克熱亞(ya) 來說,能做到這點並不容易。坐在電動輪椅上,先天性殘疾的他在6歲時才學會(hui) 扶著牆艱難挪步。在今年5月之前,他都需要在媽媽阿依仙木·阿不都熱合曼的幫助下才能走出家門。

  紮克熱亞(ya) 洗澡、上衛生間都需要媽媽在旁邊幫忙。他小時候還好說,但隨著逐漸長成大小夥(huo) 兒(er) ,很多事情就不太方便了。阿依仙木天天懷裏揣著擔心,每次紮克熱亞(ya) 洗澡的時候,她都站在衛生間門口豎起耳朵聽著裏麵的動靜。有幾回,兒(er) 子在洗澡時不慎摔倒在地,令阿依仙木心疼不已。

  更難的是,無論走到哪兒(er) ,阿依仙木都得帶著兒(er) 子,她不會(hui) 開車,隻能推著輪椅。每次出門,要先把紮克熱亞(ya) 扶上輪椅,推到門口,扶他站起來,讓他扶牆站著,阿依仙木再把輪椅搬下門口的台階,再扶著紮克熱亞(ya) 挪下去坐上輪椅。

  轉機出現在今年初,當地殘聯的工作人員帶著家庭無障礙改造項目上門,帶給阿依仙木一張表格,上麵是各類適用於(yu) 殘疾人的無障礙器材。工作人員向她一一介紹了用途,請她根據需要選擇,免費為(wei) 她家進行無障礙改造。想到種種不便,以及剛剛購入的電動輪椅,阿依仙木選擇了可轉移坡道、浴凳、扶手等。填完表後,沒過多久,便有專(zhuan) 人上門安裝。

  “衛生間改造之後,洗澡、上衛生間他都可以自己解決(jue) 了,再沒有摔倒過。”阿依仙木說,如今她不用時時守在衛生間門口了。而最方便的當屬可轉移坡道,兩(liang) 條平板坡道架在門口台階上,上下都有防滑配件,非常穩定,紮克熱亞(ya) 操作電動輪椅將輪子對準兩(liang) 條坡道便可自由進出家門,上學、放學也不再需要媽媽接送了。坡道上有提手,出門時也可以很輕鬆地隨身攜帶,然後放置在其他有台階的地方使用。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殘聯維權部部長朱明宏告訴記者,今年新疆已經投入2759.33萬(wan) 元,開展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改造過程一戶一設計,根據每戶家庭的實際需求進行。通過家庭無障礙改造,殘疾人中有人做起了電商,有視障人士用上了語音電飯煲,有聽障人士用上了閃光門鈴……

  除了家庭無障礙改造外,社區裏的無障礙設施建設也在逐步延伸,幫助出行困難的特殊群體(ti) 越來越多地走出家門,積極融入社會(hui) 。

  在北京市海澱區北窪西裏8號樓,一段長10多米的平緩坡道引人注目,兩(liang) 側(ce) 的棕色雙層木質扶手,既滿足了輪椅使用者、老人和兒(er) 童的扶握需求,也解決(jue) 了之前不鏽鋼扶手冬季過於(yu) 冰冷、容易結冰的不便。

  “我腿腳不好,出門總要用輪椅。之前雖然也有坡道,但比較陡、不安全。”這條去年新改造的無障礙坡道,讓需要坐輪椅的居民劉先生感到很安心。

  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年,全國累計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1.5萬(wan) 個(ge) ,惠及居民2000多萬(wan) 戶。在各地改造過程中,加裝電梯5.1萬(wan) 部,增設養(yang) 老、助餐等各類社區服務設施3萬(wan) 多個(ge) 。“十三五”期間,我國共為(wei) 65萬(wan) 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進行了無障礙改造。《無障礙環境建設“十四五”實施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間,要支持110萬(wan) 戶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進行無障礙改造。

  信息化拓展無障礙服務外延

  “9001路公交(支線)進站了。”近日,在江蘇省蘇州市,與(yu) 駛近的公交車播報聲同步,手機開始震動,提醒著盲人範嘉威,及時做好上車準備。

  過去,蘇州市民範嘉威要乘坐公交車時,一個(ge) 很大的困擾是可能好幾輛車前後腳到站,他不知道哪輛車才是他想坐的。雖然詢問路人也能得到幫助,但他總是覺得不太方便。從(cong) 今年3月起,公交導盲服務係統在蘇州數條線路的部分公交車上試運行,出行對他來說變得方便了。

  上車前,他先在手機App上點擊訂閱安裝了公交導盲服務係統的公交車,要乘坐的公交車司機就已獲悉:前方站台有盲人上車,要做好迎接準備。車輛到站,就會(hui) 用震動的方式提醒範嘉威車輛所在位置。

  “手機上有無障礙地圖可以導航,公交車裝了智能服務係統,盲人與(yu) 駕駛員可以雙向互動。在路上,遇到穿黃色專(zhuan) 用馬甲的盲人,出租車司機也會(hui) 主動詢問是否需要打車。”範嘉威告訴記者,他在蘇州切身體(ti) 會(hui) 到了無障礙環境建設的成果。

  蘇州市無障礙建設促進會(hui) 會(hui) 長李麟青博士是蘇州市出行無障礙綜合服務平台實施方的相關(guan) 負責人,他介紹,這個(ge) 服務平台的內(nei) 容,就包含了公交導盲服務係統。

  平日裏,通過輪椅出行的李麟青,總是盼著出行能更便捷。“我們(men) 推進建設這個(ge) 係統,就是為(wei) 了解決(jue) 出行難題,幫助殘疾人方便地出入公共場所,接受各項公共服務。”李麟青對記者介紹,通過這個(ge) 手機平台,殘疾人還可以方便地查詢到衛生間等公共設施的具體(ti) 位置。

  除了無障礙出行平台之外,科技賦能在更多領域讓人們(men) 在蘇州的生活有“愛”無“礙”:市政府門戶網站和殘聯、園林綠化、住建等部門官網實現無障礙瀏覽;市、區圖書(shu) 館開設視障閱覽室,組織開展“至愛影院”無障礙觀影活動,通過技術支持,讓視障人士用“聽”的方式看電影;通過搭建遠程視頻手語翻譯服務平台,以在線翻譯、單機對話、聯機對話和代撥電話4種服務方式,提供實時在線的翻譯服務。

  近年來,全國各地紛紛加強無障礙環境建設,不僅(jin) “硬設施”在逐漸完善,“軟環境”也在不斷提升,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正在深度應用於(yu) 殘疾人出行、養(yang) 老等需求。

  “支持手語與(yu) 語音的轉換設施、公交接駁無障礙導航、電子盲道、無障礙數字地圖等,都是無障礙環境信息化的重要內(nei) 容,能夠為(wei) 有需求的社會(hui) 成員提供更周全、更便利的無障礙信息交流服務。”中國中建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薛峰介紹。

  據了解,首批325家網站和手機應用程序已完成適老化和信息無障礙改造。從(cong) 場景上,貼近老年人和殘障人士常用的電信、出行、購物等應用需求;從(cong) 流程上,實現“一鍵訂票”“一鍵叫車”等簡易操作;從(cong) 功能上,推出內(nei) 容朗讀、語音播報、人工直聯“一對一”熱線等暖心服務,幫助特殊群體(ti) 共享信息化成果。與(yu) 此同時,中國殘聯為(wei) 盲人、聾人提供盲文、有聲讀物、手語字幕等無障礙文化服務,全國各級公共圖書(shu) 館設立盲文及有聲讀物閱覽室1315個(ge) ,席位達到2.4萬(wan) 個(ge) 。

  在範嘉威看來,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還要提高全社會(hui) 的無障礙意識,推動無障礙理念真正深入人心,使之成為(wei) 每個(ge) 公民的自覺行動,讓全社會(hui) 更有溫度、更無障礙。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