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克賣的“網紅鹽”,是“智商稅”還是真有奇效?
閱讀提示
近段時間來,充滿異域風情的各種“網紅”進口鹽,在電商平台十分火爆。盡管價(jia) 格是普通食鹽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但仍有不少消費者趨之若鶩。對此,有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廣大消費者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審慎看待“華麗(li) 外衣”下的“網紅鹽”等網紅商品,不要輕易上交“智商稅”。
一瓶200克研磨版的喜馬拉雅純天然岩鹽售價(jia) 為(wei) 58元,454克包裝的法國灰鹽標價(jia) 108元,一瓶113克的美國夏威夷黑鹽標價(jia) 148元……價(jia) 格是普通食鹽的50倍左右。最有名的法國鹽之花,網上的售價(jia) 在每克0.5元~1.5元之間,也就是普通食鹽的70倍~200倍。
近日,《工人日報》記者調查發現,充滿異域風情的各種“網紅”進口鹽,在電商平台十分火爆。這些“網紅鹽”均以“天然”“特定原產(chan) 地”“含有特殊礦物質”等為(wei) “賣點”,號稱可補鈣補鋅“營養(yang) 更均衡”,天花亂(luan) 墜的廣告宣傳(chuan) 令其身價(jia) 倍增。
這些“網紅鹽”是真有奇效,還是在收取消費者的“智商稅”?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
在營銷時打擦邊球
“這些色彩瑰麗(li) 的‘網紅鹽’撒到食物上,令人賞心悅目。”重慶時尚人士吉峰這樣對記者說。
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從(cong) 市場角度來說,“網紅鹽”就像飲用水一樣,隻要標注清晰明確,不存在虛假宣傳(chuan) 或者誘導、誤導消費者的情形,沒有危害食品安全,都應許可其存在,由消費者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或喜好自主選擇。
“相比於(yu) 追求新奇的‘網紅鹽’,我們(men) 更應學會(hui) 閱讀食物的營養(yang) 標簽,注意減少鈉的攝入,追求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重慶體(ti) 育局營養(yang) 學博士李文建研究員說,應注意一些“網紅鹽”在營銷時打擦邊球。
記者發現,不少商家在銷售“網紅鹽”時,都會(hui) 打出“天然有機認證”“富含礦物質”等標簽。“網紅鹽”打破了人們(men) 對鹽的認知,大都宣稱含有豐(feng) 富微量元素,甚至能調節人體(ti) 的酸堿平衡。
以喜馬拉雅玫瑰鹽為(wei) 例,商家宣稱該鹽在兩(liang) 億(yi) 五千萬(wan) 年前形成,純天然無汙染,含氯化鈉98%以上,包括鐵、鈣、鎂、鉀、鋅、矽、銅等80多種人體(ti) 所需的礦物質,是名副其實的鹽中之王。“就算這些都是真的,但很多微量元素人體(ti) 並不需要,甚至對人體(ti) 並無益處。”李文建說。
除了高大上的玫瑰鹽,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還有喜馬拉雅鹽調味品,1瓶價(jia) 格在50元左右,號稱口味新組合,嚴(yan) 選原料匠心搭配,輕鬆搞定各種中西美味。有橘子組合、檸檬組合等,一些包裝瓶配置有可調節的研磨器,有細、中、粗三種顆粒,號稱能現吃現磨,噱頭感十足。
“吃鹽補鈣”不靠譜
此外,還有商家聲稱喜馬拉雅玫瑰鹽比普通食用鹽更天然或更純淨。對此,重慶大坪醫院主任醫師李慶說,事實上,在當前的食品世界中,“天然”這個(ge) 詞意義(yi) 不大。
據了解,食用鹽主要包括海鹽、湖鹽、礦鹽,分別來自海水、天然鹵水、地下鹽礦床。所有食用鹽都是自然的,而非人工合成的。食用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隻要純度達標,不同產(chan) 地的鹽營養(yang) 成分和價(jia) 值沒有太大差別。
此外,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吃鹽補鈣”的說法更是有悖科學,自相矛盾。事實上,多吃鹽不僅(jin) 不能補鈣,反而會(hui) 導致鈣質流失。食鹽含有鈉離子,而鈉和鈣在人體(ti) 中代謝是有聯係的,它們(men) 由同一種分子調節。鈉攝入量過多的時候,身體(ti) 會(hui) 努力排鈉,同時會(hui) 增加尿鈣的排出量。因此,“吃鹽補鈣”不靠譜,很容易誤導消費者。
李慶認為(wei) ,鹽裏的微量元素可以忽略不計(加入的強化劑除外),畢竟每天食鹽攝入量太低。按照《食品營養(yang) 強化劑使用標準》,食鹽不允許添加除碘以外的營養(yang) 強化劑。至於(yu) 鈣、鐵等礦物質,通過吃鹽來攝入是不靠譜的。鹽隻是調味品,不是保健品,不需要關(guan) 注太多成分,隻看“營養(yang) 成分表”中的鈉、碘就足夠了。
事實上,重慶市消委會(hui) 近日對重慶市麵上流通的8個(ge) 品牌、共計27組食用鹽樣品進行比較試驗,對比試驗主要針對食鹽樣品的理化指標、衛生指標、營養(yang) 強化劑和主成分含量等20項指標進行測試。測試結果顯示,27組樣品均未測出鋅,有4組樣品測出有硒,有18組樣品測出有鐵,有23組樣品測出有鎂,有22組樣品測出有鈣。雖然硒、鐵、鎂和鈣這些微礦物質元素對人身十分有益,但從(cong) 測試結果看,無論鹽的檔次與(yu) 價(jia) 格高低,其微量的礦物質元素含量都十分有限,因此通過食鹽來補充礦物質元素作用微乎其微。
不要輕易上交“智商稅”
“為(wei) 補充礦物質元素而特意選擇微量營養(yang) 強化鹽沒有必要,建議消費者不要輕信商家的宣傳(chuan) 口號。”重慶市消委會(hui) 相關(guan) 人員說,測試還揪出一家“掛羊頭賣狗肉”的食用鹽品牌,宣稱自家為(wei) 海藻加碘鹽,但實際是添加碘化鉀和海藻鮮味液,該品牌已經被約談處理。
“‘網紅鹽’不過是利用部分消費者好奇、嚐鮮乃至迷信外國商品的心理,用模棱兩(liang) 可、華而不實、誇大其詞的廣告宣傳(chuan) 推銷產(chan) 品,對其不可等閑視之。”重慶渝中區市場監管局四級調研員張載榮說,一方麵,監管部門、平台要依據廣告法等法律法規約束、規範商家的不實宣傳(chuan) ,嚴(yan) 格查處違規營銷行為(wei) ;另一方麵,廣大消費者也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審慎看待“華麗(li) 外衣”下的“網紅鹽”等網紅商品,不要輕易上交“智商稅”。
李文建建議,監管部門既應強化監管,嚴(yan) 查違規營銷、欺詐誘導等違法行為(wei) ,同時也要注重科普宣傳(chuan) ,讓更多人知曉“網紅鹽”與(yu) 普通食鹽的功能並無二致,進而維護消費者的知情權,讓人們(men) 明明白白地消費,不要掉入消費陷阱。(李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