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讓社會實踐成為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途徑

發布時間:2022-10-24 15:5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肖光文(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中心南開大學研究基地研究員)

  實踐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體(ti) 係的一個(ge) 重要環節,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抓手。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學校思政實踐育人取得了顯著成效,在推動學生成長成才、擔負民族複興(xing) 重任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我們(men) 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實踐育人還存在不足和短板,需要守正創新,堅持問題導向,持續推動新時代思政實踐育人高質量發展。

  十年來思政實踐育人取得顯著成效

  深化思政實踐育人認識,提升思政實踐育人工作地位。十年來,黨(dang) 和國家高度重視思想政治工作。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就加強學校思政實踐育人工作作出一係列重要批示指示,黨(dang) 和國家製定並出台一係列製度文件,明確將實踐育人作為(wei)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內(nei) 容,思政實踐育人工作地位得到進一步提升。

  創新思政教育工作方式,增強思政實踐育人效果。通過思政實踐育人工作的切實開展,創新了工作方式,拓展了工作內(nei) 容,增強了思政育人效果,廣大青年學生政治認同感以及社會(hui) 責任意識都得到了提高。教育部每年組織開展“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獻給祖國”等活動,數百萬(wan) 師生在社會(hui) 大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幹。例如,新疆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2022級研究生阿迪萊·麥提圖爾蓀通過暑期社會(hui) 實踐深刻認識到,要堅定不移跟黨(dang) 走,傳(chuan) 承紅色基因,讓更多青年了解邊疆、紮根邊疆,將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推動了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深度融合,引導學生深刻體(ti) 悟黨(dang) 的創新理論實踐偉(wei) 力。實踐育人有效推進了課堂教學與(yu) 實踐教學的深度融合,打通了理論教學與(yu) 實踐教學的邊界,使思政課教學與(yu) 青年學生的思想狀態以及社會(hui) 現實緊密相連,實現知識傳(chuan) 授、價(jia) 值塑造和能力提升的有機統一。如天津持續開展“新時代·實踐行”實踐活動,全市所有高校1050支實踐隊立足天津,結合所學專(zhuan) 業(ye) 開展特色實踐,感受新時代十年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的偉(wei) 大成就、偉(wei) 大變革,思考和理解變革背後的力量。思政實踐育人讓學生近距離洞察社會(hui) 、觀照時代,引導大學生在生動實踐中深刻感悟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的成功密碼,深刻體(ti) 悟黨(dang) 的創新理論的真理魅力和實踐偉(wei) 力。

  有效整合各類社會(hui) 資源,形成協同育人合力。十年來,全國大力推動校內(nei) 外育人體(ti) 係融會(hui) 貫通,整合各類育人資源,協同推進思政實踐育人,取得了顯著成效。首批453家“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的設立為(wei) 思政實踐育人提供有效支撐。推進了社會(hui) 各領域共建共享,提升思政實踐育人質量。如南開大學堅持和發揚校訓“允公允能”的特色要求,與(yu) 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等數十家企事業(ye) 單位和政府部門簽約建立實踐教學基地,聯合開展現場教學,為(wei) 教學案例、課例編寫(xie) 提供最新素材。

  思政實踐育人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當前,學校思政實踐育人雖然已有明確的頂層設計和製度框架,但在實踐具體(ti) 操作層麵,社會(hui) 協同體(ti) 係尚未完全建立,學校和地方共同推進實踐育人的運行機製還不夠完善。一些地方單位基於(yu) 自身行業(ye) 特點以及利益的考量,缺乏協同配合學校實踐育人需求的主動性,學校承擔主體(ti) 責任單向度發力的現象具有一定普遍性。

  實踐教學是實踐育人的重要內(nei) 容。實踐教學和課堂教學隻有緊密結合,才能更好地推動實踐育人。一些學校對實踐教學重要性的認識還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觀念,實踐教學有時流於(yu) 形式。課堂教學與(yu) 實踐教學兩(liang) 者之間尚未做到有機銜接,存在著各自開展的“兩(liang) 張皮”現象,很難達到實踐育人目的。課堂教學不能有效為(wei) 實踐教學提供指導,製約了實踐育人工作的高質量發展。

  實踐育人是一項涉及學校多職能部門的工作。如果不同職能部門之間總體(ti) 設計和資源整合不夠,形不成工作合力,必然降低實踐育人的成效。一些學校與(yu) 地方臨(lin) 時性、形式化的合作協議多,實踐地點頻繁更換,實踐基地數量相對不足,難以滿足學校實踐育人活動需求,未能形成規範化、常態化、可持續的實踐育人模式。

  當前各學校的實踐育人工作發展不均衡,形式比較單一,內(nei) 容也以傳(chuan) 統活動為(wei) 主,導致實踐育人“形”有餘(yu) 而“神”不足,實踐中存在注重形式和社會(hui) 影響,輕視學生的獲得感和參與(yu) 感的問題,忽略了實踐“育人”的內(nei) 在要求,高質量有特色的實踐育人品牌缺乏,實踐育人的內(nei) 涵品質還需要進一步提升。

  持續推動新時代思政實踐育人走深走實

  強化頂層設計,加強實踐育人組織領導。要堅持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教育特別是實踐育人的重要論述為(wei) 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dang) 委統籌部署、政府紮實推動、社會(hui) 廣泛參與(yu) 、高校著力實施”的實踐育人協同體(ti) 係。要建立健全黨(dang) 委統一領導,各部門密切配合、權責明晰的組織管理體(ti) 係。緊扣實踐育人總體(ti) 目標,精心設計大綱和實施方案,遵循思政工作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探索鏈條化、階梯化育人機製,實現多類別實踐項目整體(ti) 設計和有效銜接。

  挖掘實踐內(nei) 涵,提升實踐育人深度廣度。“生活即教育”,要堅持開門辦思政課,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hui) 大課堂結合起來,實現第一課堂與(yu) 第二課堂有效聯動,全麵推進“大思政課”建設。要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生動實踐作為(wei) 鮮活素材,將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等紅色資源,脫貧攻堅、鄉(xiang) 村振興(xing) 、抗擊疫情等現實成就,以及英雄模範的先進事跡等引入育人實踐,著力將黨(dang) 的百年奮鬥偉(wei) 大成就轉化為(wei) 優(you) 質實踐教學資源。

  創新方法形式,搭建實踐育人多方平台。要進一步加大與(yu) 社會(hui) 優(you) 質育人資源的常態化結對交流,加強校外育人陣地建設,建好用好主題明確、功能健全的沉浸式、交互式教育實踐體(ti) 驗基地,特別是充分利用好“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發揮學校特色,依托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對口支援等工作,創新沉浸式、情景式、體(ti) 驗式、交互式等教學方法等,將思政育人拓展到生產(chan) 勞動和社會(hui) 實踐第一線,打造政校行企社多元協同育人新模式。

  健全製度機製,實現實踐育人常態長效。要聚焦常態化長效化,著眼實踐育人製度化規範化建設,不斷促進實踐育人工作各環節各要素達到結構合理、功能完整、關(guan) 係和諧、程序嚴(yan) 密、運行持久的發展狀態。保障師資隊伍,切實提升實踐育人工作隊伍的業(ye) 務能力和綜合素質。提供經費支撐,將實踐育人經費納入學校財務預算,做到專(zhuan) 款專(zhuan) 用。嚴(yan) 格考核評估,強化正向激勵,總結推廣實踐育人經典案例和示範“金課”,注重結果運用,著力營造全社會(hui) 協同推動實踐育人的良好氛圍。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