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一篇樸實的鄉土散文,一趟暖心的歸家之旅

發布時間:2022-11-08 11:28:00來源: 文匯報

  作者:潘魯生

  近日,作為(wei)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與(yu) 文化和旅遊部聯合攝製的大型文旅探訪節目《山水間的家》特邀專(zhuan) 家參加了拍攝錄製,與(yu) 節目組一行前往位於(yu) 四川省眉山市青神縣的“中國竹編第一村”——蘭(lan) 溝村進行了實地訪談。其間,不僅(jin) 對於(yu) 青山翠穀之間鄉(xiang) 村的振興(xing) 發展有了新的認識和體(ti) 會(hui) ,對於(yu) 《山水間的家》這部紀實綜藝的製作也有不少深刻的感受。應該說,我們(men) 的鄉(xiang) 村及其文化價(jia) 值需要不斷被認識和傳(chuan) 播,包括在鄉(xiang) 村的產(chan) 業(ye) 發展、村民的生計勞作上更好地融入鄉(xiang) 土文化的特色與(yu) 活力,在公眾(zhong) 的認識交流、媒介傳(chuan) 播中更生動、真實地加以表達和呈現,從(cong) 而在社會(hui) 發展的整體(ti) 架構中不斷汲取更新發展的養(yang) 分,並實現鄉(xiang) 村所具有的意義(yi) 和價(jia) 值。

  幾十年來從(cong) 事民間文藝、特別是傳(chuan) 統手工藝的調研,不間斷地調研走訪了大江南北的山鄉(xiang) 村寨,有傳(chuan) 統村落也有城鎮化新村,有邊疆山寨也有沿海和內(nei) 地鄉(xiang) 村,我們(men) 往往從(cong) 文化研究的專(zhuan) 業(ye) 視角出發去考察記錄和訪談調研,希望進一步探索研究社會(hui) 文化生態變遷的現實與(yu) 規律。應該說,鄉(xiang) 村是我所熟悉的,山水自然間的鄉(xiang) 村如家一般的存在感也是我所熟悉的,但這次《山水間的家》節目錄製還是帶給我耳目一新的感受體(ti) 驗。究其根本,節目具有視野新、情意濃、生活感真實的特點,不論是製作過程的參與(yu) 者還是觀眾(zhong) ,都將被吸引到節目具體(ti) 的情境、語境中來,形成關(guan) 於(yu) 鄉(xiang) 村生活沉浸式地體(ti) 驗和話題交流,從(cong) 而對鄉(xiang) 村、鄉(xiang) 村的文化、鄉(xiang) 村的發展有新的認識和渴望。

  首先,作為(wei) 文旅探訪節目,《山水間的家》構建了一種平易而新穎的視角,即“探訪”的視角,形成了一種共同參與(yu) 、尋訪認知、體(ti) 驗交流的過程。在這一點上,尤其有別於(yu) 專(zhuan) 題類的介紹性節目,不做鋪陳式地介紹和展陳,而是構建一條探訪體(ti) 驗的敘事路線,古與(yu) 今、自然與(yu) 人文、生產(chan) 勞作與(yu) 風俗習(xi) 慣、村民群眾(zhong) 與(yu) 探訪者相融會(hui) ,在一時一地、一事一物的體(ti) 驗認知和解析中,形成對於(yu) “山水間的家”主題的深度體(ti) 驗與(yu) 理解。在這個(ge) 過程裏,難得的是一種新鮮、好奇的視野,隨見隨感,就像一篇樸實的鄉(xiang) 土散文,但能從(cong) 鄉(xiang) 村的平凡人、平常事裏真切感受到時代的進步和文化的力量,在探訪間構建了關(guan) 於(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發展的新認知。

  同時,節目注重情感體(ti) 驗,《山水間的家》所探訪的家園是鄉(xiang) 村聚落的“家”,也是鄉(xiang) 愁記憶、情感維係的“家”。節目注重發掘鄉(xiang) 村中一係列大大小小的情感載體(ti) ,通過鏡頭語言、物象意象以及主持人嘉賓的交流加以呈現和闡釋,與(yu) 觀眾(zhong) 一道深刻認識和感受鄉(xiang) 村的美學價(jia) 值。事實上,當我們(men) 能夠真切地認識和把握鄉(xiang) 土之物、鄉(xiang) 裏之情、自然之韻的時候,我們(men) 就能更深刻地理解民族傳(chuan) 統、鄉(xiang) 土曆史的意義(yi) 和價(jia) 值,關(guan) 於(yu) 優(you) 秀傳(chuan) 統的守護傳(chuan) 承,關(guan) 於(yu) 創新發展過程中的根脈與(yu) 特色,都將成為(wei) 必然。

  此外,節目注重把握生活細節,《山水間的家》呈現的是今天鄉(xiang) 村人家日常的、真實的生活。衣食住用、柴米油鹽、寒暑晨昏,節目在尋訪記錄鄉(xiang) 村生活的日常,主持人、嘉賓與(yu) 村民老鄉(xiang) 一起談的聊的、參與(yu) 勞作的也是平常日子裏的事,就像遊子歸家,長期在城市工作生活的人們(men) 重新體(ti) 驗鄉(xiang) 村的日常。其實,我們(men) 特別需要這樣平常的視角,帶給人們(men) 沉浸式體(ti) 驗的細節,因為(wei) 鄉(xiang) 愁是需要寄托的,一事一物、一時一景都是積蓄我們(men) 容器。《山水間的家》以流動的影像將其捕捉並呈現出來,是鄉(xiang) 村生活的再現和文化的傳(chuan) 播,可見可感,真切動人。

  值得指出的是,《山水間的家》在把握平實的探訪視角、樸素的情感內(nei) 涵、真實的日常生活的同時,注重鄉(xiang) 村文化意境的詩意呈現,注重鄉(xiang) 村與(yu) 曆史文脈的聯係、注重相關(guan) 文化基礎上的鄉(xiang) 村發展空間,因此也有別於(yu) 一般的記錄和介紹,具有客觀呈現基礎上的交流與(yu) 探討主題和案例,使節目的思想和內(nei) 涵在新時代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意義(yi) 上進一步深化,並因立足於(yu) 客觀的影像和平實的內(nei) 容而富有影響力。

  鄉(xiang) 村要振興(xing) 發展,需要全麵地認識其文化與(yu) 民生的價(jia) 值,需要回望尋訪、守護傳(chuan) 承,也需要前瞻探索、創新發展,需要全社會(hui) 更廣泛地關(guan) 注與(yu) 實踐推動。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說,《山水間的家》帶著我們(men) 再次體(ti) 驗鄉(xiang) 村生活,回首故鄉(xiang) 家園,提升對鄉(xiang) 村振興(xing) 意義(yi) 的認識並不斷喚起凝聚鄉(xiang) 村發展的熱情,有如展開了一次歸家之旅,是守護回歸,更為(wei) 了更好地建設與(yu) 發展。(作者係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hui) 主席)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