擼起袖子加油幹 新征程上建新功——黨的二十大精神進城鄉社區綜述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新征程是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藍圖已經繪就,號角已經吹響。我們(men) 要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努力創造更加燦爛的明天。
發展鄉(xia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提高公共服務水平……不論在田間地頭還是工廠車間,不論在鄉(xiang) 間小路還是辦事大廳,廣大幹部群眾(zhong) 意氣風發、埋頭苦幹,以實際行動譜寫(xie)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新篇章。
近期,本報推出“新時代新征程新偉(wei) 業(ye) ”專(zhuan) 欄,集中反映各地區各部門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的務實舉(ju) 措,記錄廣大幹部群眾(zhong) 的奮進腳步,用一張張幸福的笑臉、一個(ge) 個(ge) 奮鬥的身影,鋪展出日新月異的城鄉(xiang) 發展新畫卷。
——編 者
睡暖烘烘的大土炕,吃熱乎乎的剁蕎麵,聽最親(qin) 切的拉話話……延安蘋果豐(feng) 收時節,本報記者夜宿陝西省延安市安塞區南溝村老黨(dang) 員趙永東(dong) 家,與(yu) 鄉(xiang) 親(qin) 們(men) 共話鄉(xiang) 村振興(xing) 。在“新時代新征程新偉(wei) 業(ye) ”專(zhuan) 欄報道《夜宿南溝話振興(xing) 》中,老鄉(xiang) 們(men) 鮮活的話語躍然紙上。
奮進新時代,築夢新征程,創造新偉(wei) 業(ye)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動員全體(ti) 中華兒(er) 女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一起來想、一起來幹。”在學習(xi) 宣傳(chuan)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熱潮中,從(cong) 黃土高原到江南水鄉(xiang) ,從(cong) 白山黑水到南海之濱,億(yi) 萬(wan) 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向著新的奮鬥目標邁進。
在“新時代新征程新偉(wei) 業(ye) ”主題采訪活動中,廣大新聞工作者奔赴城鄉(xiang) 社區蹲點調研,看到的是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走進基層、走近群眾(zhong) 的生動場景,感受到的是幹部群眾(zhong) 擼起袖子加油幹、新征程上建新功、讓生活越來越美好的滿滿幹勁。
在學思踐悟中激發奮進力量
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讓生活越來越美好”的囑托時刻記心間
在城鄉(xiang) 社區調研采訪,本報記者忠實記錄幹部群眾(zhong) 在學思踐悟中激發奮進力量,切實把黨(dang) 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決(jue) 策部署付諸行動、見之於(yu) 成效的過程。
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讓生活越來越美好”的囑托時刻記心間。
冬日的阿佤山沐浴著暖陽,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正在加緊推進。雲(yun) 南省臨(lin) 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班洪鄉(xiang) 班洪村村民立足生態優(you) 勢,發展養(yang) 蜂產(chan) 業(ye) 。村裏自建了一家蜂蜜加工廠,去年加工蜂蜜40餘(yu) 噸,產(chan) 值超過200餘(yu) 萬(wan) 元。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發展鄉(xia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拓寬農(nong) 民增收致富渠道。”班洪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楊誌良說,從(cong) 事這項“甜蜜產(chan) 業(ye) ”的村民們(men) 打算繼續擴大蜜蜂養(yang) 殖規模。
完善社會(hui) 治理體(ti) 係,“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hui) 治理共同體(ti) ”的探索,一直在路上。
“幹部跑腿,數據跑路”,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創新完善工作機製,持續在精細化服務上下功夫,切實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要求,安吉縣社會(hui) 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調解員王正平堅持到村居一線調解矛盾糾紛,參與(yu) 調處成功率達到100%。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貫穿全過程。
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滿鄉(xiang) 毛納村,因地製宜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和鄉(xiang) 村旅遊業(ye) ,加強民族傳(chuan) 統文化保護傳(chuan) 承等,走上生態美、產(chan) 業(ye) 興(xing) 、百姓富的發展路子。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我們(men) 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水滿鄉(xiang)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工作隊隊員、生態科技特派員李大飛說,“村裏推行生態種茶法,不砍樹、不伐木,間距拉寬、林下套種,以生物多樣性降低病蟲害發生率。”
在攻堅克難中推動高質量發展
用新的偉(wei) 大奮鬥創造新的偉(wei) 業(ye) ,廣大幹部群眾(zhong) 著力在補短板、強弱項、固底板、揚優(you) 勢上下功夫
用新的偉(wei) 大奮鬥創造新的偉(wei) 業(ye) ,廣大幹部群眾(zhong) 在攻堅克難中推動高質量發展,城鄉(xiang) 社區鋪展出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的美好畫卷。
如何進一步強化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人才支撐?“咱得著力完善機製、強化保障,讓農(nong) 村的創業(ye) 平台吸引人、留住人。”山東(dong) 省濟南市章丘區三澗溪村黨(dang) 委書(shu) 記高淑貞表示,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真心愛才、悉心育才、傾(qing) 心引才、精心用才”要求,三澗溪村將下更大力氣匯聚人才,吸引和激勵更多有誌青年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顯身手。目前,三澗溪村200多名年輕人返鄉(xiang) 創業(ye) 就業(ye) ,為(wei) 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注入青春力量。
如何進一步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現在的太和,科技興(xing) 農(nong) 唱主角,無論大戶小戶,都看到了向科技要糧的好前景。”安徽省農(nong) 業(ye) 科學院作物研究所作物栽培研究室主任、省農(nong) 業(ye) 科技特派員喬(qiao) 玉強頗有感觸。太和縣深入推廣實施良種良法配套、農(nong) 機農(nong) 技融合,以農(nong) 業(ye) 科技提升糧食產(chan) 量、促進農(nong) 民增收,進一步調動農(nong) 民種糧積極性,“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讓廣袤田野孕育了新的豐(feng) 收圖景。
如何進一步推動優(you) 質醫療資源向基層下沉?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世業(ye) 鎮是長江中的一座小島,不用出島看病,曾經是居民的期待。如今,通過與(yu) 市級醫院建立聯合診療機製,提升基層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世業(ye) 鎮居民基本實現“小病不出島,大病有依靠”。“回去我就告訴患有糖尿病的鄰居,在這裏住院一樣能把病看好。”衛星村村民杜俊珠對在鎮衛生院的就醫體(ti) 驗很滿意。
如何進一步提高社區治理和服務的精準化、精細化水平?北京市東(dong) 城區前門街道推廣運用小院議事廳機製,在主動作為(wei) 、主動服務上下功夫,探索健全公共服務體(ti) 係,著力提高公共服務水平。“通過搭建在居民家門口的議事平台,我們(men) 積極推動民事民提、民事民議、民事民決(jue) 、民事民辦、民事民評。”草廠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居委會(hui) 主任李崢體(ti) 會(hui) 頗深。
新征程是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在街道、鄉(xiang) 鎮、社區、村莊,廣大幹部群眾(zhong) 意氣風發、滿懷信心,著力在補短板、強弱項、固底板、揚優(you) 勢上下功夫,奮力譜寫(xie) 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在埋頭苦幹中創造美好生活
蹲點記者深入城鄉(xiang) 社區,記錄火熱生活,感受真切變化
在廣袤的皖北平原蹲點采訪,記者徐靖發現,雖是農(nong) 閑時節,但鄉(xiang) 親(qin) 們(men) 都在忙碌。“忙著存儲(chu) 、烘幹糧食,準備賣個(ge) 好價(jia) 錢;忙著參加培訓,學習(xi) 新的種植技術;忙著與(yu) 科研院所和科技特派員聯係,掌握新的實用信息……幸福寫(xie) 在臉上,眼裏滿是憧憬。”徐靖說。
中國夢歸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夢”。蹲點記者深入城鄉(xiang) 社區,記錄火熱生活,感受真切變化。
“這就是農(nong) 業(ye) 現代化,你們(men) 找到了合適的產(chan) 業(ye) 發展方向。”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延安市安塞區高橋鎮南溝村蘋果園考察時的重要講話,至今回蕩在果農(nong) 們(men) 耳畔。
農(nong) 民用力、政策發力、幫扶給力,特色資源轉化為(wei) 特色產(chan) 業(ye) ,2021年延安蘋果種植麵積已發展到331.7萬(wan) 畝(mu) ,占到全國的1/9。“‘這是最好的、最合適的產(chan) 業(ye) ’。我們(men) 果農(nong) 相信總書(shu) 記指的這條路。未來,我們(men) 的日子像延安蘋果一樣,定會(hui) 越來越紅火。”延川縣梁家河村村民王軍(jun) 民說。
湖南省郴州市汝城縣文明瑤族鄉(xiang) 沙洲瑤族村,是紅軍(jun) 長征路上“半條被子”故事的發生地。以村為(wei) 民服務中心為(wei) 主要陣地,沙洲瑤族村健全公共服務體(ti) 係,提高公共服務水平,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ju) 措,著力解決(jue) 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正在續寫(xie) 新時代新征程上的奮鬥故事。
“駐村幾日,難忘老鄉(xiang) 們(men) 那一張張笑臉。笑容背後,不僅(jin) 僅(jin) 是腰包更鼓了,還有一樁樁身邊煩心事得到了解決(jue) 。”在沙洲瑤族村,記者王雲(yun) 娜找到了昔日窮山村蝶變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樣板村的答案,“新時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始終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幹在一起,不斷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為(wei) 現實。”
山地連綿起伏,茶園鬱鬱蔥蔥。4年前浙江省安吉縣黃杜村捐贈貴州省普安縣屯上村的“白葉一號”扶貧茶苗,今年正式迎來首采季。以獲贈2000畝(mu) 白茶苗為(wei) 契機,普安因地製宜發展茶產(chan) 業(ye) ,如今茶園總麵積擴大至18.3萬(wan) 畝(mu) ,其中“白葉一號”1.3萬(wan) 畝(mu) ,茶葉綜合年產(chan) 值近17億(yi) 元。“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的故事正在續寫(xie) 。
“在充滿希望的茶園裏,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致富勁頭越來越足,不僅(jin) 成為(wei) 村裏這片茶園種、管、采各個(ge) 環節的主體(ti) ,而且動手建設起自家茶園。”駐村調研的場景,記者程煥曆曆在目,“嚐到了產(chan) 業(ye) 甜頭的村民說,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有人幫更需自己拚,共同富裕要靠勤勞智慧來創造。”
一段段文字、一幅幅畫麵,一個(ge) 個(ge) 故事、一處處細節,凝結著新聞工作者踐行“四力”的不懈努力,記錄了幹部群眾(zhong) 踔厲奮發的奮鬥足跡,展現出中華大地上日新月異的城鄉(xiang) 麵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