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辦好辦實群眾身邊事(身邊事·年終特別報道)

發布時間:2022-12-26 17:00:00來源: 人民日報

 

  挪走了垃圾場

  寶力軍(jun)

  我是內(nei) 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奈曼旗哈沙圖嘎查的村民,真沒想到我今年反映給人民日報的一件小事兒(er) ,解決(jue) 了我們(men) 近兩(liang) 年的煩惱。

  幾年前,村裏選擇在我家耕地地頭建一處垃圾站,因為(wei) 是露天的,每到刮風的時候,垃圾站裏的塑料袋、紙片等垃圾就會(hui) 刮到我家地裏,給我種地造成了很大不便。咱們(men) 農(nong) 民最關(guan) 心的就是地裏的莊稼,我找村裏反映了好幾次,希望垃圾站能重新換個(ge) 地方,結果回複我“再等等”,這一拖就是快兩(liang) 年。

  今年,我便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向人民日報讀者來信版寫(xie) 信反映,沒想到沒多久就把我反映的煩心事刊登了。

  這事兒(er) 登報的第二天,村裏和鎮裏便上門征求意見、實地踏勘,第三天就派推土機和大翻鬥車將該垃圾站全部拆除,垃圾全部清運走,並向我表達了歉意。同時,還將我們(men) 嘎查另一處同樣位於(yu) 耕地旁的垃圾站拆除,大家都拍手叫好,現在種地再也不會(hui) 受到垃圾的影響了。

  當前,隨著農(nong) 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各種垃圾日漸增多,城裏有垃圾處理場,農(nong) 村的垃圾也不應該一堆了之,處理也是個(ge) 大問題。就我這個(ge) 垃圾站的問題,雖然就是換個(ge) 地方建的問題,但我知道是因為(wei) 村裏沒有可建的地方,動哪兒(er) 哪兒(er) 不讓,不是林地就是耕地。

  通過這件事兒(er) ,我想提幾點建議:一是應該建立有處理垃圾功能的垃圾站,該燒的燒,該埋的埋;二是垃圾站應該有專(zhuan) 人或部門及時清理,建章立製,形成工作製度;三是像這種事關(guan) 農(nong) 村發展且符合公眾(zhong) 利益的占地,相關(guan) 部門應打破條條框框,特事特批,建立特批項目。

  目前,村裏選擇了一處臨(lin) 時填埋場處理村裏的垃圾,同時也在向鎮裏申請,選址重建新的垃圾場,等待相關(guan) 部門批複,不讓垃圾場影響耕地的情況再發生。

  通過這樣一件小事兒(er) ,我看到了黨(dang) 報高度的社會(hui) 責任感和輿論監督的力量,看到了相關(guan) 部門負責任的工作態度和立行立改的工作效率,也真正讓我感受到了黨(dang) 和政府堅持人民至上,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工作作風。

  (本報記者張棖采訪整理)

  架好了電線杆

  符玉麗(li)

  我是海南省洋浦經濟開發區沙塘村村民,沒想到會(hui) 因為(wei) 一條關(guan) 於(yu) 電線安全的報道,和人民日報結了緣。

  我家在開源大道旁邊,以前隻有一戶人家電線經過。這幾年,隨著住戶增加,十幾戶人家的電線都從(cong) 我家門前過。這些電線沒有架在正規電線杆上,大多直接搭接在樹木上。有的地方離地麵很低,行人、車輛一個(ge) 不小心,就可能碰到電線,有的電線被樹枝刮破了絕緣皮,而且都是兩(liang) 相電,沒有地線,非常危險。

  2019年有一天下大雨,我在家剛好看到:一道雷爆開後,架著電線的樹就著火了。我趕緊打電話給當地的電站,值班人員立刻切斷電閘,才沒有引起更大災害。從(cong) 那以後,大家都擔驚受怕,遇到刮大風或者雷雨天氣,電站都主動關(guan) 掉電閘,以保安全。這樣安全是有保障了,但一年裏總有好幾次因為(wei) 風雨斷電一兩(liang) 天、兩(liang) 三天,或者白天停電,晚上僅(jin) 供幾個(ge) 小時的電。甚至有一次遇到台風,整整一星期都沒有電,真不方便。

  其實在那次事件之後,居委會(hui) 、街道辦事處都來看過,我們(men) 也找過供電部門,他們(men) 看了看,簡單處理了一下。儋州供電局認為(wei) 這屬於(yu) 用戶私拉電線,給這些用戶下了整改通知,但這沒有解決(jue) 問題。後來說要給我們(men) 修,但由於(yu) 各種原因一直沒有動工。

  今年9月5日,人民日報讀者來信版“身邊事”欄目刊登了我們(men) 反映的電線直接搭在樹上存在安全隱患的事。刊出不久,儋州供電局就組織了施工人員進場施工。一個(ge) 星期後,電線被高高地架在電線杆上了,還裝了地線。看著我家門前整整齊齊的電線,真是安心又開心,再也不用擔心下雨刮風了。

  說實話,如果報紙不刊登,我相信供電部門也會(hui) 幫我們(men) 架電線杆,但未必有那麽(me) 快。要特別感謝人民日報,也感謝供電部門幫我們(men) 老百姓解決(jue) 了問題。

  (本報記者孫立極采訪整理)

  解除了消防隱患

  嚴(yan) 光銀

  我是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區的一位居民,幾年前,我們(men) 這棟樓的地下室裏出現了一個(ge) 廢品回收處,回收冰箱、空調等舊電器,此外還有銅、鐵、塑料、紙等物品。這些從(cong) 別處收購來的廢品,就在簡陋的地下室裏進行錘焊、分解、切割……火花四濺,沒有任何遮擋和保護措施。我們(men) 這兒(er) 是個(ge) 老小區,設施比較陳舊,而回收處的上方就是天然氣管道和表箱,小區居民很擔心這個(ge) 回收處會(hui) 加大火災風險。

  大家曾多次向居委會(hui) 、市長熱線等反映情況,社區網格員也曾向回收處普及火災知識,但這個(ge) 安全隱患遲遲未能解除。抱著試一試的想法,我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留言,反映這一煩心事。過了一段時間,我接到電話,原來是人民日報讀者來信版的編輯同誌。他們(men) 向我詳細了解有關(guan) 此事的具體(ti) 情況。

  5月23日,《廢品回收處設在居民樓 切割舊電器易引發火災》在“身邊事”欄目刊出。沒過多久,社區、街道辦的工作人員聯係我了解情況。接著,鄂城區的幾位領導也到廢品回收處,實地查看,並組織鄂城區市場監管、商務、消防、安監等相關(guan) 部門負責人現場排查,還召開專(zhuan) 題座談會(hui) ,研究解決(jue) 廢品回收處安全隱患問題。

  在多個(ge) 部門的聯合推動下,這個(ge) 困擾居民多時的廢品回收處終於(yu) 關(guan) 停,其中的易燃廢品被清空,相關(guan) 部門還與(yu) 廢品回收處場所出租方、投訴居民等耐心溝通。一個(ge) 月後,回收處終於(yu) 徹底搬空,房東(dong) 重新張貼了出租告示。

  起初我們(men) 都沒有想到,這個(ge) “老大難”問題,因為(wei) 一封讀者來信,能得到徹底解決(jue) 。安全隱患解除了!廣大居民再也不必擔驚受怕了。感謝人民日報,感謝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解決(jue) 急難愁盼問題奔忙的各級幹部。

  (本報記者向子豐(feng) 采訪整理)

  變幹淨了的家鄉(xiang) 小河

  張 盛

  今年夏天,我到廣西壯族自治區上林縣大明山茶場遊玩時發現,一些遊客把垃圾丟(diu) 在路邊和水中,造成了環境汙染問題,而且茶場附近是國家二級水源地保護區,很可能會(hui) 對水源地造成汙染。作為(wei) 上林縣本地人,我既歡迎大家能夠來大明山遊玩,但同時也擔憂遊客增多所帶來的環境問題。

  出於(yu) 這種擔心,我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寫(xie) 明了相關(guan) 情況並提出了建議。8月8日,人民日報讀者來信版刊登了我的留言。上林縣和大豐(feng) 鎮人民政府很快就有了行動,8月8日當天,大豐(feng) 鎮人民政府就組織了鎮裏的幹部、社區幹部和保潔員對茶廠河道進行集中環境整治,同時,加強了對大明山茶場河道的常態化巡邏及對遊客的環保宣傳(chuan) ,在很多地方都豎起了保護環境的標語。

  如今再到大明山茶場,一片青山綠水,那些垃圾已經消失無蹤。看到自己的建議能夠通過黨(dang) 報對身邊的環境產(chan) 生積極影響,我很自豪。也希望更多的遊客在遊玩時能夠愛護好身邊的環境,與(yu) 大自然更和諧地相處。

  (本報記者李縱采訪整理)

  搬走了占道的配電箱

  楊家璋

  我平時喜愛攝影,琢磨構圖,所以即便閑逛,也往往會(hui) 細細觀察道旁事物。由此,時常能發現城市設施建設中的一些瑕疵。

  今年夏天,我信步在福建省永安市燕江中路,看到人行道上都鋪設了盲道,我腦中突然閃過一個(ge) 念頭:假如我是一名視障人士,能否借助這些盲道放心行走呢?這麽(me) 想著,我的視線便沿著眼前的盲道前移,卻看到一座配電箱正壓在盲道上方,前後沒有提示,箱體(ti) 寫(xie) 著“高壓危險”,可是這些文字視障人士是看不到的。繼續沿著盲道前進,我又發現了兩(liang) 座這樣的配電箱。城市設施的建設,不僅(jin) 要便利健康群眾(zhong) ,也應對殘障人士予以更多關(guan) 懷。既然修了盲道,卻任由其他設施占用,這會(hui) 給視障人士帶來很大不便,需要及時關(guan) 注和解決(jue) 。我平時就喜歡讀人民日報,幾乎期期不落,想到讀者來信版有“身邊事”這個(ge) 小欄目,便拍下了這幾座配電箱的照片,配以文字說明,通過電郵發了過去。

  不久後,編輯給我打來電話,詳細了解幾座配電箱的具體(ti) 位置、發現時間等信息。7月11日,《配電箱占壓盲道》刊出了。再行經該路段時,我發現這幾處地點的盲道已經調整路徑,繞開配電箱。後來我得知,稿件刊出後的十幾天裏,相關(guan) 部門單位還舉(ju) 一反三,對全市沿街配電箱進行排查,對10餘(yu) 處占壓盲道的配電箱予以整改,大大便利了視障人士出行。少數一些配電箱,因為(wei) 現場複雜等原因,需要協調多個(ge) 單位共同解決(jue) 。經過這件事,我認識到了輿論監督的力量,也由衷感謝及時響應、舉(ju) 一反三的相關(guan) 部門。同時,也希望相關(guan) 部門單位能增強協同,一舉(ju) 將配電箱占壓盲道的問題解決(jue) 好,並在今後的規劃設計中充分考慮殘障人士的需求,多想一步,讓城市更有溫度。

  (本報記者沈童睿整理)

  3月21日,讀者來信版刊登了我的來信,反映路邊有大量垃圾堆積和被焚燒、氣味刺鼻的問題。很快,村鎮就開展了治理,原來臭氣衝(chong) 天的垃圾被及時清運了。令我沒想到的是,焚燒垃圾的大坑也被填平,還種植上一些樹木。這樣一來,汙染環境的“減分項”被清除了,還多出了一片綠色的道旁風景。以解決(jue) 煩心事為(wei) 契機,為(wei) 群眾(zhong) 辦成更多實事,這讓周邊的居民拍手叫好。

  河北廣平縣 楊會(hui) 民

  7月25日,讀者來信版刊登我們(men) 的來信,反映村內(nei) 因修路導致的排水不暢、雨水蓄積的問題。來信刊出的當天,相關(guan) 部門就來到村裏實地了解情況,並在隨後的幾天裏及時安排施工,完善路邊的排水係統。現在即便遇到下雨天,鄉(xiang) 親(qin) 們(men) 也可以放心、安全地出行了。感謝黨(dang) 報為(wei) 老百姓發聲,也感謝為(wei) 我們(men) 解決(jue) 身邊煩心事的工作人員!

  山東(dong) 禹城市禹興(xing) 街道東(dong) 石莊村村民

  1月10日,讀者來信版刊登了我的一封來信,反映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太平路火車站地下隧道多處井蓋損壞或缺失的情況。稿件發表一周後,相關(guan) 單位就進行了整改。當筆者再次經過時發現,這條路上丟(diu) 失、損毀的井蓋已全部修複。城市的建設和管理千頭萬(wan) 緒,免不了會(hui) 有一些小問題,聽取意見並及時整改,這種工作態度值得點讚!也感謝黨(dang) 報為(wei) 群眾(zhong) 和相關(guan) 部門之間搭建溝通平台。

  黑龍江牡丹江市 王 軍(jun)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