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84名教師“組團式”幫扶11縣 培養“帶不走的隊伍”
12月16日一大早,內(nei) 蒙古紮賚特旗音德爾第三中學副校長胡小蒙就起來備課了,當天上午有6節青年教師線上匯報課,這是他在新學校參加的第104次聽評課。
胡小蒙是北京市第十二中學副校長,是北京市選派的“組團式”教育人才幫扶團隊成員之一,從(cong) 今年的7月27日起到音德爾第三中學擔任副校長。在負責教學管理工作之外,他還主動承擔了高一年級一個(ge) 班的化學課。
今年5月初,北京市委組織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等部門聯合組織選派了84名教育人才,分批赴內(nei) 蒙古自治區、青海省的11個(ge) 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幫扶縣開展教育幫扶工作。據了解,此次選派的20名校長大部分來自北京四中、陳經綸中學、北京市十一學校等知名學校,他們(men) 中有19人具有高級或正高級職稱,且全都是現任主管教學副校長或有過分管教育教學的經曆。64位中層及專(zhuan) 任教師中,近七成年齡在35歲至50歲之間。
對於(yu) “組團式”教育幫扶,課堂是工作的起點,而老師則是做好通盤工作的關(guan) 鍵。
11月29日,音德爾三中高一、高二年級全體(ti) 教師參加了北京十二中8個(ge) 學科的線上聯合教研活動。這是今年9月以來,兩(liang) 所學校開展的第三次大型交流活動,“大單元教學”“思維成長”“真實情境 ”成為(wei) 這次線上聯研熱議的焦點。
音德爾三中剛恢複高中部未滿三年,高中教師來源多樣,隊伍相對年輕。北京派出了包括胡小蒙在內(nei) 的5位教師來校幫扶,老師們(men) 除了承擔教學任務和擔任不同年級的備課組長外,每個(ge) 人還帶了1-3名徒弟。
為(wei) 了加強新教師培養(yang) ,胡小蒙在學校成立了“青年教師論學班”,此外,他還通過推動青年教師講示範課、跨學科聽課、微課題研究等方式,引導實現青年教師快速成長。
“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隊伍’,提升每一堂課的質量,不讓一個(ge) 學生掉隊,是每一位北京援派老師心中時刻謹記的目標。”胡小蒙說。
“組團式”幫扶的目標不僅(jin) 於(yu) 此。
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幫扶縣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項目顧問委員、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團校長陸雲(yun) 泉表示,“組團式”幫扶並不是支教幹部教師個(ge) 人在努力,他們(men) 所在區、市和派出學校,也在結合受援學校需求給予點對點的支持,通過努力優(you) 化當地教育生態,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貢獻力量。
位於(yu) 內(nei) 蒙古中部烏(wu) 蘭(lan) 察布市的商都縣曾經是國家級貧困縣、“燕山—太行山”扶貧攻堅片區縣。
“優(you) 質生源外流,背後是本不富裕的商都縣域經濟的單項輸出。要減輕家長的家庭經濟負擔,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商都的高中教育必須崛起。”北京市平穀區第五中學副校長胡金城受派擔任了商都高級中學校長,趁烏(wu) 蘭(lan) 察布市和內(nei) 蒙古自治區領導來校調研的機會(hui) ,胡金城匯報了學校的實際情況,並針對優(you) 化招生政策提出了相應的策略建議。與(yu) 此同時,他還著手製定了名為(wei) “駝鈴行動方案”的學校教育教學三年發展規劃,借助北京市和平穀區優(you) 質教育資源,推動學校可持續發展。
與(yu) 商都高級中學一樣,位於(yu) 內(nei) 蒙古科爾沁右翼中旗的巴彥呼舒三中麵臨(lin) 著同樣的問題。
麵對學校生源、師資和經費等問題,任巴彥呼舒第三中學校長的北京市一零一中學黨(dang) 委副書(shu) 記李鐵軍(jun) 一邊幫助學校練教育教學內(nei) 功,製定五年發展規劃和“新高考、新課程、新教材”綜合改革方案,一邊聯係爭(zheng) 取多方支持,同時積極推動興(xing) 安盟優(you) 化高中招生政策,呼籲開辟旗內(nei) 招才引智“綠色通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北京市選派的“組團式”教育人才幫扶團隊中,還有8位校長被派往內(nei) 蒙古自治區8個(ge) 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幫扶縣的職業(ye) 中學。
據了解,2014年北京市率先以“成建製”教育援藏,開創了“組團式”援助的先河,並逐步探索形成了“前方帶隊伍、後方作支撐、創新抓供給”的“組團式”支教模式,已成功運用於(yu) 對口支援西藏拉薩、新疆和田和青海玉樹。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chu) 朝暉表示,北京市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工作,有利於(yu) 消解縣域之間的教育不平衡,促進地區教育高質量發展,將鞏固拓展教育脫貧攻堅成果同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進行了有效銜接。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樊未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