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入黨“公開答辯” 華東理工堅持35年

發布時間:2022-12-26 17:00: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黨(dang) 支部七項組織生活製度是什麽(me) ?”“請結合材料談談,你認為(wei) 擔任進博會(hui) 誌願者有什麽(me) 意義(yi) ?”“作為(wei) 班級團支書(shu) ,請舉(ju) 出一件你認為(wei) 最能體(ti) 現‘為(wei) 同學服務’的事情”……

  在華東(dong) 理工大學(以下簡稱“華理”),每一名想成為(we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黨(dang) 員的入黨(dang) 積極分子,都經曆過這樣一番“連珠炮式”的公開答辯,才能成為(wei) 黨(dang) 員發展對象。而提問者可能是你的同學、你的老師,也可能是以華理普通黨(dang) 員身份坐在台下的學校黨(dang) 委書(shu) 記。

  35年來,無論負責黨(dang) 員發展的工作人員如何變化,學生是最初的60後還是現在的00後,在該校曆屆黨(dang) 委的堅持下,入黨(dang) “公開答辯”始終是華東(dong) 理工大學黨(dang) 建工作的一張閃亮“名片”。

  入黨(dang) “公開答辯”不是走過場

  按照華理黨(dang) 員的發展流程,入黨(dang) 積極分子在順利完成規定培訓後,需進行入黨(dang) “公開答辯”環節,接受答辯小組的考察,答辯小組由分管學生工作的副書(shu) 記、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學生輔導員、班導師、學生黨(dang) 員和普通同學代表組成,通過入黨(dang) “公開答辯”後才能確定為(wei) 黨(dang) 員發展對象,進入後續發展環節。

  每年的3月和9月,是華理每一名要成為(wei) 黨(dang) 員發展對象的入黨(dang) 積極分子最緊張的日子。學校每年會(hui) 進行兩(liang) 次入黨(dang) 公開答辯,最近一次是在2022年9月。入黨(dang) “公開答辯”完成得好不好,直接影響到一名入黨(dang) 積極分子能否成為(wei) 黨(dang) 員發展對象。

  “很緊張,第一次站在那麽(me) 多人麵前答辯,手心都出汗了。”華理社會(hui) 學院黨(dang) 員發展對象、上海市青馬工程接續培養(yang) 對象李欣怡身高175cm,她從(cong) 初中開始就是一名校國旗護衛隊隊員,到了大學,軍(jun) 訓期間入選了國旗護衛隊。經常接觸黨(dang) 團工作和事務的李欣怡,向往成為(wei) 一名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黨(dang) 員。

  向往歸向往。今年9月,剛剛上大二的李欣怡跟學兄學姐們(men) 一起站上入黨(dang) “公開答辯”的講台。她先作個(ge) 人陳述,闡述自己的入黨(dang) 動機、對黨(dang) 的認識和現實表現,隨後要完成理論、時政和生活三大類15題的現場問答。

  其中理論題是有關(guan) 黨(dang) 的宗旨、性質和有關(guan) 理論要點等內(nei) 容的客觀題,需要她自己提前準備。“我從(cong) 去年就開始準備理論題了,大約找了160道題,題目也一直在更新。”李欣怡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雖然是客觀題,在答辯現場也要對每一道題作簡要的闡述。

  隨後她要麵對的,是當場作答台下觀眾(zhong) 提出的時政、生活類問題。一名已是黨(dang) 員發展對象的學姐提問:“你怎麽(me) 理解偉(wei) 大抗疫精神?”一名輔導員則提問:“我們(men) 國家為(wei) 什麽(me) 要做農(nong) 業(ye) 強國?你眼中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是什麽(me) 樣的?”

  李欣怡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自己在答辯前的一個(ge) 月就開始準備,由此還帶動了同寢室室友一起學習(xi) ,“我的3個(ge) 室友都通過了入黨(dang) 積極分子培訓”。

  華理商學院黨(dang) 委專(zhuan) 職組織員、本科生黨(dang) 支部書(shu) 記蔣韋磊在華理畢業(ye) 後留校任教。在今年3月的公開答辯中,她就遇到過“答辯不通過”的同學,“他成績中等偏上,選拔時表現還不錯。但答辯時理論題準備不充分,6個(ge) 理論題錯了3個(ge) ,還有3個(ge) 完全沒有答上來;時政和生活類題目表達的想法很少,政治素養(yang) 上表達觀點不是很明確。”蔣韋磊介紹,這名同學被淘汰後,準備了半年,重新重點練習(xi) 了表達能力,因為(wei) 表現優(you) 異,通過了今年9月的第二次答辯。

  為(wei) 什麽(me) 要搞入黨(dang) “公開答辯”

  據悉,1987年,華理設立入黨(dang) “公開答辯”機製的初衷,是希望保證學生黨(dang) 員的質量,保證群眾(zhong) 對黨(dang) 員的認同度和滿意度。比如,最近一次商學院的入黨(dang) “公開答辯”,蔣韋磊分別通知了參加答辯的入黨(dang) 積極分子的同學、室友、導師等,“告訴所有與(yu) 他相關(guan) 的群體(ti) ,自願參加,至少會(hui) 有十幾名群眾(zhong) 到場旁聽。理論、時政、生活題的比例為(wei) 6∶5∶4”。

  多年來,該校黨(dang) 委不斷優(you) 化入黨(dang) “公開答辯”流程,不斷完善和更新“題庫”設置。華理黨(dang) 委書(shu) 記杜慧芳曾作為(wei) 普通黨(dang) 員在參加完答辯會(hui) 後表示,學生的答辯“極其精彩”,並用“感動”和“感慨”概括自己的體(ti) 會(hui) :感動於(yu) 學校的入黨(dang) “公開答辯”堅持了30多年,經過一批又一批師生黨(dang) 員的細化和完善,形成了嚴(yan) 把發展黨(dang) 員“入口關(guan) ”的長效機製;感慨於(yu) 每個(ge) 學生黨(dang) 員的發展都經曆如此公開、公正、民主的環節,既確保了學生黨(dang) 員的發展質量,又以實際行動踐行了黨(dang) 的先進性、純潔性。

  從(cong) 1987年到2021年年底,30餘(yu) 年來華理共有2.2萬(wan) 餘(yu) 名學生經過這樣的嚴(yan) 格程序加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

  華理黨(dang) 委專(zhuan) 職組織員、黨(dang) 校副校長張黎告訴記者,2000年前後,學校發現,少數黨(dang) 員入黨(dang) 後,容易出現思想上放鬆要求、先進性發揮不夠等問題。為(wei) 此,學校黨(dang) 委從(cong) 2001年起開始麵向全校學生黨(dang) 員開展“述責答辯”。

  按華理的規定,學生入黨(dang) 後,必須要在新生督導員、學風監督員、文明維護員等崗位上進行黨(dang) 性鍛煉。學生黨(dang) 員每年要向同班同學和黨(dang) 支部其他黨(dang) 員匯報自己一年來履行黨(dang) 員責任、加強黨(dang) 性鍛煉、踐行黨(dang) 的宗旨、改正缺點和不足等情況,並接受同學的提問。

  “述責答辯”後,每名學生黨(dang) 員要在年度專(zhuan) 題組織生活會(hui) 上,開展批評與(yu) 自我批評並接受所在黨(dang) 支部黨(dang) 員的無記名滿意度測評。黨(dang) 組織將根據測評結果,就測評情況和待改進方麵,與(yu) 述責黨(dang) 員進行一對一的反饋溝通,對那些同學不滿意的,還要分析原因、查找不足,幫助製定改進措施。近幾年,該校學生黨(dang) 員的群眾(zhong) 滿意率始終保持在99%以上。

  進入新時代,華理人特有的理工人的嚴(yan) 謹,也表現在對黨(dang) 建工作高標準的要求和落實上。該校啟動了《華東(dong) 理工大學新時代基層黨(dang) 建質量提升工程實施方案》,舉(ju) 辦“偉(wei) 大工程”示範黨(dang) 課,再次把學生入黨(dang) “公開答辯”、黨(dang) 員“述責答辯”寫(xie) 進了方案中,落在了紙麵上。

  把好學生黨(dang) 員“入口關(guan) ”和“質量關(guan) ”

  華理化學與(yu) 分子工程學院精細化工研究生第一黨(dang) 支部的黨(dang) 員李承霖2017年就入黨(dang) 了,本科畢業(ye) 到雲(yun) 南尋甸支教一年後,2020年他又回到學校成為(wei) 一名研究生。他的“述責答辯”內(nei) 容,幾乎被各種各樣的“實踐”填滿了。他既是校園新媒體(ti) 平台的運營者,也是教育扶貧的實踐者。

  “通過黨(dang) 史學習(xi) ,使我明白作為(wei) 一名學生黨(dang) 員,積極弘揚主旋律、傳(chuan) 播好聲音、聚集正能量是我的初心,更是我們(men) 的責任和義(yi) 務。”他在擔任華理校團委官方新媒體(ti) 平台“小花梨”的學生負責人期間,曾創作了一批有溫度、接地氣、入人心的網絡新媒體(ti) 作品,獲得了多項國家和上海市獎勵。此外,他圍繞中心工作,講好華理青年的青春故事,還采訪報道過多個(ge) 榜樣人物和集體(ti) ,包括學霸情侶(lv) 、“中國正當潮”快閃、紀錄片《一克重的春運行李》等都曾登上過各類熱搜榜。

  針對他的“述責答辯”,有支部成員提出了犀利的問題:“你覺得隨著傳(chuan) 播方式的不斷進步,我們(men) 青年一代還需要你剛才答辯裏所說的那些‘故事’嗎?怎樣才能講出青年喜歡的好故事?”

  李承霖回答:“在當下這個(ge) 快節奏的時代,我們(men) 往往更傾(qing) 向於(yu) 片段化、快餐式的學習(xi) ,但僅(jin) 靠支離破碎的片段拚湊起的對曆史的主觀感受是不完整的,有時候甚至是不正確的。如何用當代青年喜聞樂(le) 見的方式,把黨(dang) 史講生動、講明白,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他說。

  從(cong) 遞交入黨(dang) 申請書(shu) 、參加三級黨(dang) 校培訓,到通過入黨(dang) “公開答辯”等嚴(yan) 格考察、宣誓成為(wei) 一名黨(dang) 員,再到成為(wei) 黨(dang) 員後每年麵向同學們(men) 進行“述責答辯”,華理的每一名要成為(wei) 入黨(dang) 發展對象的積極分子、正式黨(dang) 員都要在群眾(zhong) 麵前亮相、答辯或述責。

  多年來,這所理工科院校堅持入黨(dang) “公開答辯”和黨(dang) 員“述責答辯”兩(liang) 個(ge) “答辯”機製,把好學生黨(dang) 員“入口關(guan) ”和“質量關(guan) ”。

  張黎介紹,根據《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和教育部、團上海市委等有關(guan) 要求,華理持續推進在低年級大學生中發展黨(dang) 員力度。從(cong) 去年開始,校黨(dang) 委組織部依托校團委探索試點建立高中高校學生推優(you) 一體(ti) 化工作模式。一體(ti) 化培養(yang) 對象係在高中階段已遞交入黨(dang) 申請書(shu) ,且在接受過區級共產(chan) 主義(yi) 學校培養(yang) 和市級“青馬工程”高中階段優(you) 秀畢業(ye) 生夏訓營培養(yang) 後被確定為(wei) 入黨(dang) 積極分子的學生。通過製訂詳細的具有針對性的培養(yang) 計劃和實施方案,將這部分學生及時納入發展考察序列,並在全麵評價(jia) 其在高校階段的各項表現後,對於(yu) 表現突出的,及時納入發展計劃,從(cong) 而實現在低年級學生中發展黨(dang) 員。

  “因此,像李欣怡這樣在高中成為(wei) 入黨(dang) 積極分子的學生被‘挖掘’了出來。包括李欣怡,今年我們(men) 共有兩(liang) 名學生,通過高中高校學生推優(you) 一體(ti) 化工作模式在大二上學期被發展成為(wei) 預備黨(dang) 員。後續我們(men) 將進一步積極探索優(you) 化接續培養(yang) 模式,希望明年能有更多的大一、大二的優(you) 秀學生通過接續培養(yang) 早日加入黨(dang) 組織。”張黎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