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堡裏的寧靜時光(走進傳統村落)
河北張家口蔚縣北方城村
古堡裏的寧靜時光(走進傳(chuan) 統村落)
本報記者 史自強
河北張家口蔚縣曆史悠久,這裏的古村堡獨樹一幟,曆史上有“八百莊堡”之說,至今可考證的有425座。從(cong) 崇山峻嶺到平地河川,有村便有堡,見堡則有村。其中,北方城村的古堡是保存完整、規劃設計成功的代表。2012年,北方城村入選第一批中國傳(chuan) 統村落名錄。
行車進入北方城村,穿過一小片新民居,抵達古堡的東(dong) 南角外,就邂逅了北方城村的柳園。園內(nei) 4棵樹齡200餘(yu) 年的古楊柳樹,靜靜佇(zhu) 立,而古堡則被高聳連綿的黃土城牆圍繞,遮擋了外來者的視線,讓人愈發渴望一探究竟。
曆經數百年變遷,如今一部分北方城村村民已從(cong) 古堡內(nei) 搬到了古堡周邊居住,北方城村的麵積有所擴大,但那城牆中的古堡仍是全村最核心、最有吸引力的地方。
古村古道 方正齊整
北方城村因古堡而造型獨特:黃土夯築的城牆,圍出一個(ge) 邊長約200米的正方形“城池”。城牆上薄下厚,上部厚約1.5米,下部厚度可達4米,高度則有4至6米。村子因平麵呈方形,故被稱為(wei) “方城”,而又因位於(yu) 縣城之北,故名“北方城”。
如今,在很多遊客眼中,北方城村遠離鬧市,是一處寧靜之地。然而,幾百年前,這裏卻是另一番迥異的景象。
據村內(nei) 現存石碑記載,北方城村始建於(yu) 明朝,曆經明清兩(liang) 代形成了現在的規模。“北方城村以南,有一條古道,是明清時期蔚縣縣城通往西北五岔關(guan) 口的交通要道。”蔚縣文物事業(ye) 管理所所長、縣博物館館長李新威說,“古時,這條古道上騾幫、駝隊穿梭往來,熱鬧非凡。”
據傳(chuan) ,位於(yu) 北方城村東(dong) 北100米處的小堡,是北方城村的前身。建堡之初,小堡居住著明初從(cong) 山西遷來的白、趙、鄧三姓人家。後經世代繁衍,小堡已無法容納越來越多的人口。於(yu) 是,經三姓戶首、堡長商議,決(jue) 定於(yu) 舊堡之西南擇地另辟新堡一座,取名“北方城”。
“北方城村的選址非常講究,將村堡建在一個(ge) 交通便利、平坦但又稍有緩坡之地,北高南低,不僅(jin) 方便車行人往,又利於(yu) 排水,不存在雨澇積水之患,凝結了勞動人民的智慧。”李新威說。
初到這裏,會(hui) 驚訝於(yu) 北方城村的古堡竟隻有一門可供出入,即位於(yu) 南側(ce) 的南堡門。南堡門的門樓為(wei) 磚石拱券結構,高大的堡門上方鑲扇形石匾,上浮雕楷書(shu) “北方城”,典雅大方。兩(liang) 扇木質城堡門,雖經400餘(yu) 年風雨,卻依舊保持原貌。
從(cong) 南堡門步入的街道,是堡內(nei) 的主街道,縱貫南北,為(wei) 古堡之中軸線。東(dong) 西方向則有3條巷道與(yu) 主街道垂直相交。整個(ge) 街巷布局呈現“豐(feng) ”字形。而環繞城牆內(nei) 側(ce) 還有一條更道,是專(zhuan) 門為(wei) 更夫繞城打更而鋪設的,環繞一圈大約需要半小時。
照壁瓦當 雅致靈動
北方城村的古堡內(nei) 現存33處曆史民居院落遺存。以中軸線為(wei) 界,以東(dong) 民居多為(wei) 兩(liang) 進院,以西民居多為(wei) 一進院,房屋鱗次櫛比,錯落有致,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式建築群。
據蔚縣家譜文化研究會(hui) 會(hui) 長周滿介紹,白、趙、鄧三姓人家在此已傳(chuan) 承至17、18世。如今,北方城村的村民仍以這三大姓為(wei) 主。
在古堡的東(dong) 南部,有一處白玉龍宅院,門樓造型高大講究,前後兩(liang) 進院落,前院由東(dong) 西廂房、角門組成,3間正房兩(liang) 側(ce) 有耳房。村民白金貴介紹:“這間大院早先有24間房,最多時住過30多個(ge) 人。過去我也住在這裏,秋收時一院子的親(qin) 戚鄰裏互相幫著打穀子,過年時相互拜年,熱鬧得很。”
村民鄧發和他年近百歲的母親(qin) 王枝梅,住在古堡西南部的鄧家大院中。院子裏鋪地的青磚,曆經數百年,已磨損得凹凸不平。院裏有地窖,過去曾用於(yu) 盛放蘿卜、白菜等蔬菜,糧食、醃菜等則存放於(yu) 院內(nei) 的大甕中。院內(nei) 有正房4間,兩(liang) 側(ce) 有東(dong) 西房各4間。屋內(nei) 為(wei) 方磚鋪地,年代久遠,青磚已成烏(wu) 黑色,且十分光滑。院內(nei) 各房間窗戶均為(wei) 木質雕花窗框,散發著古雅氣息。
鄧發年輕時曾是北方城村小有名氣的木匠。鄧家大院屋裏做工精細的榆木箱子和打磨光滑的槐木扁擔,都是出自他手,雖已有50餘(yu) 年,但仍堅固耐用。
行走於(yu) 古堡內(nei) ,隨處可見靈動活潑的磚雕、木雕、石雕、匾額等裝飾。獸(shou) 首花草、祈福圖案等被用在建築的牆脊、照壁、瓦當等顯眼部位。窗戶、門框上有獅子滾繡球、福字等木雕,個(ge) 個(ge) 不同。連古民居的煙囪,也用磚雕成有門有窗的閣樓狀,十分雅致。
近些年,文物部門加強了對北方城村古堡的保護,堡門外修建了遊客中心,古堡也成了2A級景區。遠道而來的遊客,品味著這裏獨特的曆史文化,也為(wei) 古堡帶來新的生機。
社火跳動 歲月悠悠
北方城村享有無與(yu) 倫(lun) 比的寧靜,不過也有喧鬧的時候。
民間社火隊總能讓北方城村熱鬧起來。北方城村社火隊的表演者全是本村村民,男女老少齊上陣,表演隊伍浩浩蕩蕩,所到之處,喜慶洋溢。即便不上場的村民,也會(hui) 與(yu) 表演者互動。
在眾(zhong) 多社火表演中,尤以跑旱船最為(wei) 地道。蔚縣旱船2012年被列為(wei) 張家口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所謂跑旱船,即與(yu) 水中行船相對,是一種在陸地上“行船”的民間舞蹈。表演者將一木質船身挎於(yu) 身上,通過步伐和身體(ti) 的配合,做出前進、後退、左擺、右擺的連貫動作,模擬出一種似在水中行船的蕩漾感,十分有趣。
每年進入臘月之後,北方城村村民就開始張羅起跑旱船的各項準備了。先是由村裏的資深木匠搭建起一個(ge) 木製船身的框架,將白紙或白紗布裱糊在船架上,船身就有了外表麵。
然後村裏的畫匠就要上場了,為(wei) 船身“披彩”。船幫四周通常會(hui) 繪製出藍色的水麵,飾以蓮葉、荷花、魚蝦等,充分營造“水環境”。船幫下部和船身轎頂四周,都粘有百褶布或流蘇,風一吹或船身動起來,便有水波律動之感。
跑旱船時,會(hui) 有鑼鼓相伴。鑼鼓聲不斷變化,表演者也隨之變化。“鼓點時緩時急,對應著不同的劇情。起始時通常風平浪靜,船體(ti) 也相對平穩,後來遇到大浪急流,鼓點也越來越快,船體(ti) 擺幅就明顯增大。有時還會(hui) 遇到漩渦,這時跑船者就得繞圈表演。”蔚縣文旅局退休幹部田維忠說。
表演者肢體(ti) 忙著移動,臉上也做著表情引逗觀眾(zhong) 。村民們(men) 也借此聚攏圍上來互動,跑船者則擺動船體(ti) ,惹得觀眾(zhong) 連連後退,過一會(hui) 又圍上來,如此反複,越鬧越歡喜。
田維忠說,跑旱船是蔚縣現存的20餘(yu) 種傳(chuan) 統民間社火之一,在當地已有300多年曆史了。它是節日慶典的古老習(xi) 俗,展現了旺盛的生命力,飽含著當地百姓對於(yu) 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悠悠數百年。凝固的民居和城牆,外加跳動的民間社火,把北方城村的曆史文化,釀成了一杯芳香的美酒,等待著更多人來發現和品嚐。
■遊覽貼士
怎麽(me) 去:駕車從(cong) 蔚縣縣城出發,過北環路後,沿418縣道行駛2.2公裏,223鄉(xiang) 道行駛4.5公裏,229鄉(xiang) 道行駛1.4公裏後,即可到達北方城村。
吃什麽(me) :品嚐當地特色美食,如黃糕、豆麵糊糊、豆麵粉、野菜等。
玩什麽(me) :蔚縣曆史悠久,名勝古跡眾(zhong) 多。遊覽完北方城村後,可以到附近繼續遊覽蔚州署、玉皇閣、靈岩寺、常平倉(cang) 、暖泉古鎮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