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虛擬數字人拓展文化新體驗

發布時間:2023-02-08 16:48: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賴 睿

  大年初三播出的“奮進·新征程——2023中國網絡視聽年度盛典”上,敦煌莫高窟官方虛擬人伽瑤,與(yu) 青年舞蹈家華宵一共舞一曲《夢回敦煌》,生動再現唐代胡旋。

  這不是虛擬數字人第一次亮相文化場景。2022年,虛擬數字人在文化行業(ye) 迎來快速增長,各大文化機構紛紛推出虛擬數字人。中國國家博物館的“艾雯雯”,從(cong) 事策展工作,對文物的曆史、藝術價(jia) 值如數家珍,能夠為(wei) 觀眾(zhong) 提供講解、導覽、谘詢等多種服務;陝西的秦腔藝術虛擬人“秦筱雅”,能說會(hui) 唱,在一顰一笑間傳(chuan) 遞秦腔獨特韻味;浙江的宋韻文化推廣人“穀小雨”,是歌手也是主持人,對宋韻宋詞信手拈來。這些虛擬數字人,不僅(jin) 提供了更多個(ge) 性化的文化服務,也更新了文化藝術的呈現方式,拓展了文化數字體(ti) 驗。

  所謂虛擬數字人,是運用數字技術創造出來的、與(yu) 人類形象接近的數字化人物形象。他們(men) 能夠像人一樣說話、行動,目前多運用於(yu) 影視、舞台、文博等文化行業(ye) 。

  虛擬數字人在文化領域的快速增長,呼應了文化數字化的時代需求。去年出台的《關(guan) 於(yu) 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提出:“培育以文化體(ti) 驗為(wei) 主要特征的文化新業(ye) 態,創新呈現方式,推動中華文化瑰寶活起來。”各大文化機構順勢而為(wei) ,借助虛擬數字人這一新形式,讓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走向更多年輕人。此外,數字虛擬人的交互性特點,也貼合了人們(men) 在數字世界裏的社交需求,成為(wei) 連接人與(yu) 人、人與(yu) 物的一種新的情感載體(ti) 。

  虛擬數字人的產(chan) 生,是文化與(yu) 科技的一次融合。作為(wei) 虛擬世界與(yu) 現實世界交互的重要載體(ti) ,虛擬數字人隻有具備真實感,才能打通虛擬與(yu) 現實,實現與(yu) 人的情感共鳴。這一方麵有賴於(yu) 技術的進步。比如目前普遍應用的計算機圖形渲染、三維建模、動作捕捉、深度學習(xi) 、語音合成等技術,讓虛擬數字人在語言、動作、神態等方麵變得越來越逼真。另一方麵,深厚的文化內(nei) 涵是虛擬數字人的鮮明特征,需要持續的、長期的以內(nei) 容作為(wei) 支撐,使之在思想、思維、表達上更具深度和廣度。隻有內(nei) 外兼修,虛擬數字人才會(hui) 擁有持久的生命力。

  當前,數字人產(chan) 業(ye) 還處在初期階段。虛擬數字人也存在著形象同質化、人設不鮮明、一哄而上等問題。接下來,明確定位、差異化發展,將是虛擬數字人尋求突破的方向之一。

  隨著行業(ye) 進步與(yu) 技術成熟,相信未來還會(hui) 出現更多虛擬數字人,成為(wei) 數字時代文化傳(chuan) 承的一種載體(ti) ,帶給大家多元的服務和更多沉浸式、陪伴式的文化體(ti) 驗。(賴睿)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