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光明論壇】持續深化基礎研究體製機製改革

發布時間:2023-03-17 15:5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論壇】

  作者:陳旭、劉菲(均係北京市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近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ti) 學習(xi) 時強調,“加強基礎研究,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要求,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必由之路。”基礎研究是提升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的基本抓手,是實現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是應對風險和挑戰、解決(jue) 矛盾和問題的製勝法寶,是奪取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新勝利、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的重要保障,也是新時代統籌推進“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的客觀要求。

  據統計,2012年我國基礎研究投入為(wei) 499億(yi) 元,2022年的這一數字為(wei) 1951億(yi) 元,年均增長近15%;基礎研究研發經費占全社會(hui) 研發經費比重由2012年的4.8%提升至2022年的6.3%,我國基礎研究水平和實力邁入新階段,這為(wei) 我國戰略性新興(xing) 技術研究、戰略性新興(xing) 平台研究和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研究提供了堅實基礎。

  目前,世界範圍內(nei) 基礎研究組織化程度越來越高,製度保障和政策引導對基礎研究產(chan) 出的影響越來越大。對此,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必須深化基礎研究體(ti) 製機製改革,發揮好製度、政策的價(jia) 值驅動和戰略牽引作用”。著力推進基礎研究體(ti) 製機製深化改革,就要打通基礎研究機製、體(ti) 製、製度梗阻,提升基礎研究科研組織程度,激發基礎研究活力動力,增加基礎研究產(chan) 出績效,以更高水平、更高質量、更高標準的基礎研究推動我國科技自立自強,為(wei) 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提供有力支撐。

  著力健全投入機製。健全基礎研究項目投入機製是推動基礎研究邁向新台階新階段的製勝之步,是提升基礎研究產(chan) 出的根本路徑。圍繞數學等基礎學科和新興(xing) 交叉學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關(guan) 鍵科學問題、蛋白質科學等前沿領域、國家研究試驗基地和國家實驗室等方麵,既要穩步增加財政資金投入,也要優(you) 化財政資金結構;既要實施稅收優(you) 惠,又要加大稅收返還力度;既要支持基礎研究信貸融資、債(zhai) 權融資、股權融資、保險基金,如擴大基礎研究領域基礎學科、前沿領域、國家實驗室投資子基金托管銀行和金融機構範圍、規模,同時創新保險險種、工具、產(chan) 品,為(wei) 基礎研究提供風險保障;又要鼓勵設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其聯合基金、科學研究捐贈,以此建立健全基礎研究投入機製,實現基礎研究穩定性支持和競爭(zheng) 性支持相得益彰。

  著力完善支持體(ti) 製。建立基礎研究支持體(ti) 製是推動國家科技計劃落地的“關(guan) 鍵一招”。首先,落實基礎研究項目組織機製,會(hui) 同高等學校、科研院所、企業(ye) 、行業(ye) 協會(hui) 、戰略科學家和企業(ye) 領軍(jun) 人才共同研判、謀劃、製定學科前沿和國家戰略方向,征集一批關(guan) 乎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重大科學問題,提出一批基礎研究指南內(nei) 容,規劃一批基礎研究項目規模。其次,完善基礎研究項目申報和評審機製。一方麵,建立完善的基礎研究項目申報平台和係統,保障基礎研究項目申報專(zhuan) 家名單完整性、申報時間可控性、申報內(nei) 容精準性、申報條件合理性;另一方麵,綜合發揮同行評審專(zhuan) 家、應用和產(chan) 業(ye) 專(zhuan) 家等評審專(zhuan) 家專(zhuan) 業(ye) 評審優(you) 勢,建立共同評審責任與(yu) 義(yi) 務機製,針對非共識和顛覆性項目,可采取綠色評選通道、單獨評選通道、國際國內(nei) 結合評審等方式進行遴選和資助。最後,健全基礎研究項目管理機製。加快實施基礎研究項目“減表行動”,賦予項目負責人更大的自主權;同時,實施定期評估與(yu) 彈性評估相結合的評估製度,建立項目動態調整機製,增強基礎研究項目管理彈性;此外,也要針對不同類別基礎研究項目實施差異化分類管理,推動基礎研究項目個(ge) 性化特色化發展。

  著力強化激勵製度。增強基礎研究項目激勵是打造基礎研究續航動力的根本保障。既要積極落實研究項目經費“包幹製”,又要執行以增加知識價(jia) 值及附加值為(wei) 導向的薪酬績效分配方式。要著力健全基礎研究項目科研人員薪酬製度,落實“基本工資+科研績效+科研福利+科研獎勵”分配製度,切實保障基礎研究科研人員研究工作和生活條件。同時,著力健全同基礎研究長周期相匹配的科技評價(jia) 製度。探索以基礎研究貢獻度、創新度、求真度和開放度為(wei) 基本導向的基礎研究科技評價(jia) 準則,以基礎研究質量、創新成果應用、轉移轉化水平和程度作為(wei) 主要評價(jia) 指標,以同行評議及其同行擴展專(zhuan) 家為(wei) 評價(jia) 主體(ti) ,以基礎研究的量與(yu) 質相結合為(wei) 評價(jia) 方法,全麵激發基礎研究創新活力動力,培育一批基礎研究創新基地、優(you) 勢團隊、重點人才和領軍(jun) 人物,打造基礎研究戰略核心科研力量。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