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如何做好“攻心為上”

發布時間:2023-03-21 16:16: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把學生當作可以平等交流和充分信任的對象,在有限的人財物條件約束下,更多地創造同儕(chai) 交流、朋輩交往和青年人自我教育的空間,學會(hui) 放手,隻在學生真正需要的關(guan) 鍵時刻給予指導和支持,發揮積極的影響力。

  “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自2019年啟動試點、2022年加速推進以來,今年已經被作為(wei) 高校思政工作的一個(ge) 重要抓手而全麵推開。從(cong) 革命年代的“支部建在連上”到新時代的樓宇黨(dang) 建、社區黨(dang) 建,人在哪裏,黨(dang) 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跟進到哪裏,這是一個(ge) 優(you) 良傳(chuan) 統和成功經驗。

  “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的問題意識正來自於(yu) 此。不同於(yu) 初中、高中學生主要是以班級為(wei) 單位組織起來,對於(yu) 班集體(ti) 仍能形成比較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大學生基於(yu) 個(ge) 性化的自發選課、學分製而形成的是一個(ge) 相對鬆散的班集體(ti) 架構,平日裏更多是以共同的生活空間——宿舍、相近的興(xing) 趣鏈接——社團組織起來的。因此,要真正走進大學生的內(nei) 心,真正讀懂青年的關(guan) 切與(yu) 焦慮,做實青年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須借鑒思政工作和黨(dang) 建經驗的他山之石,在書(shu) 院製等管理模式創新的基礎上,進一步把各方力量導入和下沉到學生社區。在全麵推廣“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的過程中,需要澄明一些模糊乃至偏誤的認識。

  其一,“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不能僅(jin) 限於(yu) “攻城為(wei) 下”的土木工程,更應當是“攻心為(wei) 上”的貼心工程。學生社區建設的確受限於(yu) 硬件條件,特別是近些年來的高校擴招導致一些學生住宿條件欠佳,可用於(yu) 學生社區建設的空間相對稀缺,隻能在有限空間內(nei) 優(you) 先開發公共空間。這就容易導致空間布局的碎片化、功能不全,改造成本高、難度大。高校在現有財力下既要積極主動為(wei) 學生辦實事、在基礎設施和後勤保障方麵補足短板,也必須量力而行、堅持問題導向循序漸進,而非大幹快上、大興(xing) 土木。相比於(yu) 硬件設施的改善,一些高校的學生社區文化建設還比較匱乏、配套設施形同虛設的狀況更值得關(guan) 注。借用居民社區治理的經驗,磨刀不誤砍柴工,舉(ju) 凡空間再造、功能重構都需要做好充分的問需於(yu) 民、問計於(yu) 民的前期工作,隻有通過紮實的調研了解學生的真實需求,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學生的心坎上。

  其二,“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不能僅(jin) 增加教師的“存在感”,更應當拓展朋輩交往和學生自我教育的空間。在此前的新冠疫情防控階段,絕大部分學校都經曆了準封閉管理、封閉管理的過程。在此期間,當我們(men) 的學生工作隊伍、專(zhuan) 業(ye) 教師、思政課教師與(yu) 學生之間發生了物理時空的“隔絕”後,客觀而言的確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和挑戰。我們(men) 從(cong) 中獲得的啟示,不應當是走向另一個(ge) 極端,完全不顧代際之間的適度距離感,以一種24小時盯緊的“全景敞視”,生硬地嵌入學生的生活園區,那樣的不友善實際上隻會(hui) 帶給學生一種強烈的壓迫感、拘束感。恰恰相反,我們(men) 更應當有所不為(wei) 、有所留白,把學生當作可以平等交流和充分信任的對象,在有限的人財物條件約束下,更多地創造同儕(chai) 交流、朋輩交往和青年人自我教育的空間,學會(hui) 放手,隻在學生真正需要的關(guan) 鍵時刻給予指導和支持,發揮積極的影響力。

  其三,“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不能僅(jin) 依靠學工隊伍,更應發揮思政教育、思政課程、課程思政“三支箭”的協同效應。2019年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hui) 以來的4年,是黨(dang) 和國家發展過程中極不平凡的4年。廣大青年大學生所麵對的外部環境、內(nei) 在壓力、社會(hui) 思潮、思想困惑等都發生了巨大變化。解決(jue) 大學生生活中的急難愁盼問題,切實疏導學生的思想困惑,需要三支隊伍的協同並進、揚長補短,也需要學校管理部門的充分授權和信息共享,讓三支隊伍能夠在信息對稱的基礎上精準地上傳(chuan) 下達,成為(wei) 溝通學生與(yu) 學校之間的橋梁。對高校教師而言,在新發展階段、新征程中繼續做青年大學生可信賴、能溝通、有引領、共攀登的朋友,仍然需要在“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yan) 、人格要正”上下深功夫,在經典閱讀時提升修養(yang) ,從(cong) 調查研究中零敲碎打,於(yu) 教學相長處靈光閃現,拿鮮活實踐來跳脫困頓。惟有馳而不息、篤行不怠、身教言傳(chuan) 、率先垂範,才能以理論的偉(wei) 力說服人、以人格的魅力感染人,同學生打成一片,引領青年人一道奔赴夢想、堅定信念、擔當作為(wei) 。

  (作者係上海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教授)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