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武警湖南總隊長沙支隊望城中隊:雷鋒故裏的“活雷鋒”

發布時間:2023-03-21 16:18: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武警湖南總隊長沙支隊望城中隊——

  雷鋒故裏的“活雷鋒”(國防視線)

  走進武警湖南總隊長沙支隊望城中隊營院,一尊高大的雷鋒塑像迎麵矗立,那張始終微笑的年輕麵孔如一縷陽光照耀著軍(jun) 營。駐守在雷鋒故裏,望城中隊六十年如一日傳(chuan) 承弘揚雷鋒精神,以實際行動續寫(xie) 新時代的雷鋒故事。

  在中隊榮譽室,一個(ge) 擺放著各式封皮日記本的展櫃格外引人注目。“這是每名官兵都會(hui) 收到的一份特殊禮物。”支隊長楊湧介紹,每逢新兵入營、新排長到任等時機,大家都會(hui) 收到這樣一個(ge) 日記本。這裏陳列著53本共30餘(yu) 萬(wan) 字官兵們(men) 續寫(xie) 的“雷鋒日記”,60年間,封麵從(cong) 油皮紙到紅緞麵,紙張從(cong) 泛黃卷邊到嶄新如初,變的是樣式,不變的是追求。

  “學習(xi) 雷鋒,就是學做一個(ge) 好人,一個(ge) 在平凡生活中多做好事的人。”“作為(wei) 普通一兵,我要接過雷鋒手中的槍,在平凡的崗位燃燒自己的青春……”翻開官兵們(men) 的一本本日記,一句句樸實無華的話,訴說著他們(men) 傳(chuan) 承雷鋒精神、當好雷鋒傳(chuan) 人的堅定信念。

  近年來,中隊完成了一項又一項急難險重任務:2017年7月,湘江航電樞紐蔡家洲水電站水位告急,中隊官兵奮戰一晝夜,搬運沙袋8000餘(yu) 袋,為(wei) 電站主機房築起100多米長的防洪堤壩;2022年底,湖南某地突發大火,中隊長龍誌鵬率領20餘(yu) 名官兵火速機動奔赴現場,連續作戰50多個(ge) 小時,共撲滅火點23個(ge) ……

  “雷鋒精神照亮著一代又一代望城中隊官兵的心靈,不僅(jin) 根植在火熱軍(jun) 營,更要播撒向祖國大地。”支隊政委陳恢軍(jun) 說。

  去年3月,望城中隊收到一封來自武警重慶總隊官兵高坤的信,隨信到達的,還有一筆1000元的“雷鋒基金”捐款。

  5年前高坤的父親(qin) 因病去世,母親(qin) 微薄的工資無力支撐家庭的重負。中隊了解情況後,將高坤納入“雷鋒基金”資助名單,支持他完成高中學業(ye) 。考上大學後,高坤攜筆從(cong) 戎,穿上了一身橄欖綠,那筆“雷鋒基金”捐款是他入伍後的第一筆津貼。“因為(wei) 接受過你們(men) 的幫助,所以我希望,能成為(wei) 像你們(men) 一樣的人,把雷鋒精神傳(chuan) 遞下去,幫助更多的人。”

  “‘雷鋒基金’由中隊官兵自發成立,資金來源主要是官兵們(men) 的自願捐款。”中隊指導員歐陽智介紹,目前已累計捐款60餘(yu) 萬(wan) 元,幫助30餘(yu) 名貧困學生完成學業(ye) 、60餘(yu) 名孤寡老人安度晚年。

  望城中隊許多官兵還利用休息時間前往駐地雷鋒紀念館、街道社區、學校及企業(ye) 義(yi) 務講解。自1995年3月成立誌願宣講隊以來,先後有80多人成為(wei) 雷鋒紀念館義(yi) 務講解員,50多人被聘為(wei) 校外班主任、輔導員,累計為(wei) 數以百萬(wan) 計的省內(nei) 外遊客講述雷鋒故事,被群眾(zhong) 親(qin) 切稱為(wei) “雷鋒故裏的‘活雷鋒’”。

  義(yi) 務講解員劉誌豪說:“一個(ge) 中隊傳(chuan) 承雷鋒精神的力量是渺小的,但如果把自身作為(wei) 雷鋒精神的發光體(ti) 去照亮他人,就能讓雷鋒精神薪火相傳(chuan) 、生生不息。”(賀韋豪 陽映焜)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