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更高層次上開展文明對話
在對外宣傳(chuan) “全球文明倡議”時,要堅持共性與(yu) 個(ge) 性相統一,既弘揚促進人類進步的先進理念主張,也尊重不同國家人民在文明延續發展上實現路徑上的不同探索。人類是一個(ge) 整體(ti) ,地球是一個(ge) 家園,文明是一個(ge) 體(ti) 係。麵對共同挑戰,任何人任何國家都無法獨善其身,人類隻有和衷共濟、和合共生這一條出路。
_______________
3月15日,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習(xi) 近平在北京出席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與(yu) 世界政黨(dang) 高層對話會(hui) 並發表題為(wei) 《攜手同行現代化之路》的主旨講話,他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議”的四方麵主張涉及宏觀與(yu) 具體(ti) ,覆蓋理念與(yu) 路徑。“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體(ti) 現倡議的本質所在,“弘揚全人類共同價(jia) 值”實乃倡議的內(nei) 核之處,“重視文明傳(chuan) 承和創新”堪稱倡議的實踐路徑,“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指明倡議的溝通機製,可謂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彰顯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積極進行文明對話的誠意與(yu) 日益增強的文明對話能力。
環顧世界,各國都有著強烈的文明對話的“渴求”
當前,多重挑戰和危機交織疊加,世界經濟複蘇艱難,發展鴻溝不斷拉大,生態環境持續惡化,冷戰思維陰魂不散,人類社會(hui) 的現代化進程又一次來到曆史的十字路口。如何穿越這艱險的“山重水複”,為(wei) 人類博得一片可貴的“柳暗花明”?毫無疑問,唯有通過良性的文明對話,方能達成共識,進而並肩前行。
在各國前途命運緊密相連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鑒,在推動人類社會(hui) 的現代化進程、繁榮世界文明百花園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這絕非中國一家的主張,而是世界各國的共同呼聲。
縱觀曆史,中國向來具備文明對話的“基因”
從(cong) 世界曆史的角度看,中國主要是一種文明實體(ti) 。20世紀德國著名哲學家卡爾·雅斯貝斯將中華文明列入世界三大軸心文明之一。雖然軸心時代距今已遠,但人類直到今天還在該時代產(chan) 生的基本範疇中思考,也還依賴其產(chan) 生的信仰而生活。複興(xing) 因此成為(wei) 貫穿人類曆史的普遍事件,軸心時代之後的每一次人類社會(hui) 變革都要回顧軸心時代,從(cong) 中獲得靈感與(yu) 啟示。
在中國,曆史的複興(xing) 大致已經有過三次:第一次是秦漢時期,它是對軸心時代思想的整合重構;第二次是隋唐時期,它將中國和印度兩(liang) 大軸心文明的主要思想融合起來;第三次是宋明時期,它在借鑒其他文明(佛教)思想的基礎上,再次確認了軸心時代的本土核心價(jia) 值,重振了軸心時代的中國精神。中華文明的三次複興(xing) 是文明對話的典範,它既包括文明內(nei) 部不同思想流派之間的對話整合,也包括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互鑒,在文明對話的過程中,中華文明實現了自我的返本開新。
可以說,中華文明具有強大的“對話基因”,那些構成中華文明核心價(jia) 值的觀念都將在與(yu) “他者”文明的對話融合中升華為(wei) 中華文明走向普遍性的因素。這正可以超越西方現代性所產(chan) 生的諸如人類的自我膨脹、工具理性的冷酷、浮士德欲望的宰製、性別歧視、種族歧視、歐洲中心、男權中心等眾(zhong) 多毒瘤。進而破除西方中心論的幻覺。
審視彼此,文明對話又是每個(ge) 政黨(dang) 義(yi) 不容辭的“責任”
正如這次高端對話會(hui) 的主題“現代化道路:政黨(dang) 的責任”所揭示的,當今世界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各具特色的現代化道路,植根於(yu) 豐(feng) 富多樣、源遠流長的文明傳(chuan) 承。
人類社會(hui) 創造的各種文明,都閃爍著璀璨光芒,為(wei) 各國現代化積蓄了厚重底蘊、賦予了鮮明特質,並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共同為(wei) 人類社會(hui) 現代化進程作出了重要貢獻。因此,這份“責任”即意味著世界政黨(dang) 皆須致力於(yu) 各自文明的傳(chuan) 承、發展與(yu) 創新,其中文明對話是須臾不可離的方式,也是極大豐(feng) 富世界文明百花園的必然要求。
百尺竿頭,尚需更進一步。麵對著複雜多變乃至遽變裂變的國際局勢,我們(men) 須清醒地看到,眼下文明隔閡、文明衝(chong) 突、文明優(you) 越的論調和現象依然存在並頗有市場。“全球文明倡議”在未來的落實和宣介過程中勢必會(hui) 遭遇不少挑戰與(yu) 困難,我們(men) 可能會(hui) 遇到“話語之爭(zheng) ”“路徑之爭(zheng) ”。基於(yu) 此,在如何做好推廣與(yu) 完善“全球文明倡議”和爭(zheng) 取國際話語權方麵,有如下四點建議:
其一,要側(ce) 重對外講好“全球文明倡議”的先進性與(yu) 西方“普世價(jia) 值”等主張的局限性。
其二,在宣傳(chuan) 上把握好共性與(yu) 個(ge) 性。在對外宣傳(chuan) “全球文明倡議”時,要堅持共性與(yu) 個(ge) 性相統一,既弘揚促進人類進步的先進理念主張,也尊重不同國家人民在文明延續發展上實現路徑上的不同探索。
其三,把握好實踐需要與(yu) 理論創新的關(guan) 係。要根據新的形勢和條件加強有效實踐,中國在全球化條件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要多做有說服力和有效的國際傳(chuan) 播、采用更加有效的方法和手段進行國際傳(chuan) 播,使“全球文明倡議”深入人心。
其四,在學術方麵要強化和深化研究。學界做好做深學術研究才能在“全球文明倡議”傳(chuan) 播方麵實現厚積薄發和深入淺出。建設和傳(chuan) 播“全球文明倡議”是個(ge) 長期的過程,學界在學術研究方麵既有責任也有專(zhuan) 長,今後尤其要注重交叉和複合型的人才隊伍的培養(yang) 和梯隊建設的塑造。
人類是一個(ge) 整體(ti) ,地球是一個(ge) 家園,文明是一個(ge) 體(ti) 係。麵對共同挑戰,任何人任何國家都無法獨善其身,人類隻有和衷共濟、和合共生這一條出路。政黨(dang) 作為(wei) 推動人類進步的重要力量,要錨定正確的前進方向,擔負起在更高層次進行文明對話的責任。這無疑就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此次高端對話會(hui) 上專(zhuan) 門提出“全球文明倡議”的一大初衷所在。
【作者係中共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文史教研部教授、中央黨(dang) 校創新工程項目“中華文明與(yu) 中國道路研究”首席專(zhuan) 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